• 3

關於X-Trail的一些深層思考(影片分享)

taiwanprofessor wrote:
樓主有點車都還沒有上...(恕刪)
土砲的是你這種人,你完整看過影片沒有?38號根本不在意它是不是三缸,他甚至說了那顆三缸機是整台車產品力相對最出彩的地方了。

大陸車企把串並聯高效混動都已經玩出花了,台灣人還以為ePower這種動力、油耗都不佔優,但成本賊高的純增程式結構是什麼新鮮蘿蔔皮。

比亞迪DMi多數情況下都能用ePower的驅動方式,但人家也能針對少數情況並聯驅動,結論就是全工況下油耗更低、動力更強。

還拿夏利那種N年前豐田淘汰平台國產化的來說事,你知道現在大陸車啥水準?

你可以查一下長城拿鐵PHEV已經把產品力做到什麼地步了,XT在它面前倒是像套了個好看外殼的土砲。
schung320

kira7887 MG PHEV的Hybrid確實很厲害, 是傲視群倫的一款好車.

2022-12-19 16:37
kira7887
kira7887 樓主

schung320其實我的意思是指MG PHEV的混動系統是水貨……

2022-12-19 16:41
這車有啥好提
國際日產都快沒落了
還期待國產?
MBUSA wrote:
絕大多數的車輛都會折...(恕刪)誤
kira7887 wrote:
我的產品力對比背景是...(恕刪)


中國會用三缸來決定他的價格帶,那是中國市場特有的價值判斷

所謂的產品力,是指產品本身的表現、採用的技術、用料、甚至是妥善率

X-trail 搭載的引擎所表現出的馬力、可變壓縮比、缸體用料、妥善率
請問有落後於其他四缸引擎嗎
還是你能證明三缸的製造成本比四缸還低、用料更低階、妥善率更差、動力輸出更差?
更不講內裝用料,請問有比市場其他車款還差嗎?

現在討論X-trail的時機點就是因為明年即將導入
所以開此版評斷他的產品力

重點是對岸賣得不好就是因為他的價錢過高,並沒有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於三缸車輛該有的價值,也就是應該要低於同級四缸中型休旅
但這跟產品力有什麼關係?

台灣的價格又還沒公佈
台灣消費者又沒有三缸情節
台灣BMW X1 入門價190萬,請問會有人因為X-trail賣太貴轉買X1 ?


條件完全不一樣,我不懂拿中國市場出來對比的意義何在
eureka wrote:

daniel8904009
你說對了 目前各大廠在中國已漸感吃力了
新能源車byd等真的已經輾壓國際車廠了
中國版四個車門鋁合金,後尾門樹脂,這等級的車搞這些東西只會增加車主的負擔。
減輕這五個門的重量可以降低多少油耗?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daniel8904009 wrote:
中國會用三缸來決定他...(恕刪)
你說的那些還用證明?有信仰不是問題,但是把信仰當客觀事實,很讓人無語。

我再說一次,產品力跟價格是聯動的,在競爭遠比台灣激烈的大陸市場XT定價都這麼虛高,我不敢說在台灣絕不可能定個讓人覺得很合理的價格。但是台灣市場現實+裕日一貫定價,你自己想想可能性有多大吧。

三缸機物理特性(無法自平衡)就註定多隻香爐多隻鬼,原則上一定會造成消費者針對妥善率的知覺風險。我也覺得奇怪,台灣人一方面買車言必稱妥善率,另一方面又對廠商推三缸機毫無疑慮,說白了還不是沒得選。當然,像福克斯那種三缸我覺得是好事,因為機械素質確實提升了,問題是VCT系列不是有更強的四缸嗎?

接下來撇開價格談產品力。

兩田、福斯集團、通用集團、現代集團、華系各大車企在主力緊湊級SUV上面用的動力總成都是自家中型轎車上的同款,憑什麼XT的引擎降級消費者還要甘之如飴?而Altima那顆2.0T的輸出表現、運轉品質跟XT的1.5T有沒差呢?還要我說嗎?具體表現看影片吧,就是機械素質同級後段班囖。

而且你列那些維度讓我舉證,邏輯大錯特錯。一個廚師吹噓自己很會做菜,然後號稱用一堆高級材料跟技法,結果做出來的東西就水準低、物無所值,難道食客還要舉證他食材、廚藝哪裡出問題嗎?食客告訴別人這店不好吃還要被噴?
X-Trail還沒引進大家都很看好及期待,結果進來發布價格後,被嫌到發臭~~
daniel8904009 wrote:
RAV4 油車產品力...(恕刪)
說得好!更強的動力、更低的油耗代表技術先進嘛~






同價位的中國車,有著更好的內裝,拖著大電池,淨重2.1噸,而且中國車開著很猛的空調,XT不開空調,怎麼XT油耗輸,動力也輸?

直接點告訴你吧,日產就是投入了大量時間、研發成本後才發現市場態勢早就變了,自己研發方向錯了,但研發成本要回收對吧,研發成果也不能前功盡棄對吧,那就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把不怎麼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東西以符合龐大研發成本的價格賣。

VCT系列引擎是好東西,然而改良半天引擎油耗,結果還沒有隔壁福斯調好DCT來得效果明顯。更別說在日產閉門造車只搞出了VCT引擎跟簡單的串聯增程電驅期間,別的廠商已經搞出追平甚至超越THS、iMMD的先進混動。

順便再提一下四驅技術,日產不是信心滿滿介紹自己的e4orce技術嗎,它家旗艦純電Ariya的四驅版在懂車帝冬測裡面爬坡距離是26米排19名,唐DMp是34.5米排第1,而且唐DMp冰面拔河直接贏了F150。你猜跟唐DMp同價位的XT ePower有沒這個電控四驅水準?
AAABBB3102

這論述我倒是覺得滿有道理的,閉門造車後發現市場早就變了~~~

2022-12-19 16:53
kira7887 wrote:
直接點告訴你吧,日產就是投入了大量時間、研發成本後才發現市場態勢早就變了,自己研發方向錯了,但研發成本要回收對吧,研發成果也不能前功盡棄對吧,那就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把不怎麼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東西以符合龐大研發成本的價格賣。

新能源在這幾年都是車廠主要研發的戰場
在電動車方面尤其是大陸跟歐洲市場更是早就投入很多資源
連美國在電動車的開發上都晚了大陸幾條街
更不用說日本的車廠一開始還是以"油電"或是"plug-in"的方向在走
很多車廠這幾年都把大部分的資源投入在電動車的開發上
所以在其他能源車款上的開發進度就相對緩慢
甚至部分油車車款停產的消息也常常聽到
台灣因為市場規模小所以相較於中國市場很多車款都沒上市
只能以少的可憐的那幾款常態車型來比較彼此的優缺點
Nissan開發epower跟混合動力在電動車當道的環境背景下算是太晚
早年也只有一款Leaf電車撐場面
歐美中品牌在電車這一塊都已經有一定的成果

另外近幾年一些車廠的低階車款等級都相繼由四缸改三缸的設計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
其他有關三缸較好的說法最終都是為了降低成本這個目的抬轎罷了
同一車款如果車廠出了三缸與四缸同價的情境下
誰還要買三缸車?
三缸相較於四缸在平衡上就是有先天的缺陷
無論是Ford或是Peugeot的小排量三缸都還有起步或怠速些微抖動的狀況
就看消費者在不在意而已
台灣的消費者在車款上本來選擇就很少了
對比NA引擎為了較好的動力輸出只能退而求其次購買這些三缸的產品罷了
kira7887
kira7887 樓主

幾乎完全正解,但三缸不一定單純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因為產品生命週期節省的生產成本未必能夠完全覆蓋研發成本,有些時候三缸是為了引擎艙布局。

2022-12-19 17:36
kira7887
kira7887 樓主

但針對XT 1.5T/ePower,你的論述完全沒錯,XT的機械素質完成度就不高,明顯是把研發成果跟熱門車型七拼八湊出來的。

2022-12-19 17:38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