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54137 wrote:重點是~~1.6+1...(恕刪) 報導可能有錯誤,這款車應該不會有1.8L的排量,因為裕隆如果出1.8,那他後面就不用出BlueBird Sylphy 1.8了,完全打到BlueBird的市場,所以不可能的.
又是這種觀念 , 會打到自己 , 這幾年來 日產節節敗退 , 都是這種破舊觀念要一網打盡 , Bluebird , TIIDA 都要有 1.8一個是沒屁股的 , 一個是 三廂式轎車 , 各有各的用途 , 車型敵人是在 外面的 VW , ALTIS, FOCUS, FORTIS ,無論是 TIIDA, 或是 BLUEBIRD 都是裕日公司的成績 , 有什麼好怕打到自己 。製程也沒多大困難 , 生產線上本來就有 1.8 升的MR18 引擎 , 可以直接提供
barbielinda wrote:又是這種觀念 , 會...(恕刪) 其實我覺得可能是報導不實,應該不會出1.8L的排量,大陸騏達也就只有1.6和1.6T , 台灣不大有可能會另外搞一個1.8L. 再者,新騏達(Tiida)1.6 CVT都已經有120多匹的馬力了,和現行台灣Nissan 1.8L車種馬力相去不遠,再多出個1.8L請問是為哪樁呢? 根本沒那必要吧,怎麼想都不可能會出.再者,以行銷的角度而言,汽車業重要的是產品線廣而不是深,當然產品線深度很重要,但真正更重要的是你產品線的廣度,有多少不同的產品去吸引人. 多款車都出同排量這種做法反而是退步,真正要提升銷量的話,是應該要叫裕隆多引進車種,而不是叫裕隆每個車種都出同一排量的設定,這是我的理解.看看現在的大陸就知道,產品線不夠廣的車廠很快就會被消費者遺棄. 為什麼自釣魚台事件後,日本車廠在大陸節節敗退,政治事件當然是主要因素,但背後其實還有幾點原因:1.動力科技部份缺乏更新(VW在大陸幾乎全面的用上了1.4T+DSG,而日本車廠很多還是4AT,5AT)2.車型引進政策的保守 (鈴木SWIFT 1代到現在還在賣,三菱可憐的只有三款車在販售==> 進口的不算,就只有ASX,LANCER,OUTLANDER )==>在大陸應屬東風日產引入新車型最積極,雙田一般,其它的就不用提了.3.豪華品牌在地化國產的保守(堅持只在日本生產,造成車價提高,消費者難以接受. 目前Infiniti(英菲尼迪)會成為 所有日本豪華車品牌中第一個在中國國產的品牌,生產基地位於湖北襄陽的東風日產工廠)要提升銷量絕非你所說的要多款車款都提供同一排氣量,非也、非也。這根本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aa54137 wrote:重點是~~1.6+1...(恕刪) 哪來的1.8呀? 從頭到尾就只有1.6及1.6T ,Nissan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台灣就另外開動力規格的. 這個用屁股想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