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不了解我們為何要對日本低聲下氣, 台灣滿街日本食品, 學學川普, 檢討對日貿易, 全面提高日本進口我國的關稅.
做代理的悲哀就是:做不好可能會被換掉,做得好人家要自己來做.而裕日碰到的應該是前者.做不好所以人家要自己下來做了.
供應商最注重的就是忠誠度.不分何種產業都一樣.但反觀今日的裕日車裡,裕隆還是大股東.其實日產做小股是沒什麼問題,在很多國家來講除非獨資,本國人還是需要佔到51%以上才可讓外來供應商成立公司.
但今天在裕隆的旗下發生什麼事? 裕隆集團不是只有跟日產合作.同時還自己生產納牌就算了.更重要的裕隆還同時是三菱的代理.之前還有代理別克不是嗎?
企業是否有辦法專注在某一個焦點上才是能否好好發展的最大問題.然而台灣很多的企業家都是這副死人德行.尤其是民國40-50年次出來創業的這一層級更是如此.公司的網頁總愛秀出我代理了N個品牌.對~ 你很強沒錯,但你並沒有像你所想的一樣那麼的強好嗎?
面子問題終究抵不過業績的壓力.台灣的經濟會搞成今天這樣的局面其實這個層級的人真的該負起很大的責任.
給你代理,你也三心兩意的要搞這搞那.結果 Nissan有賣得好嗎? 三菱有賣得好嗎? 從開始做納牌開始的那天我就已經跟我車業的朋友談到日產跟三菱大概在台灣爬不起來了. 經過了這麼多年,政府的保護也從沒少過.代理不想賣得好也就算了,那好歹帶領台灣的工業走出一個不一樣的路吧? 也沒有.三菱的小貨車一直是市場最暢銷的車款對吧?但引擎經過這麼多年國產化有開發出什麼好東西嗎?沒有.以1200c.c.的等級來講買過的頭家都知道.自從用了華擎的自產引擎就是無力的開始.截至今日還不是沒什麼長進. (結果華擎你裕隆也是其中比重不算低的股東不是嗎?) 為何會這樣? 完全是主事者的思想有很大的問題. 今天執掌一家公司若用的是以企業優先的思想,那你會有能跨出國的發展以及成就,但台灣眾多的企業都是站在為自己以及自己家族的思想,那到頭來注定就是不會有任何的長進.用這樣的思想說真的也不用想太多的跨國投資,你有辦法在台灣把自己的基礎搞好再來講其它的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