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當中,沒裝後內鐵的車百百款(抱歉這用詞的確是誇張了點,但的確不少就對了)
假使拿NISSAN的車款來說,LIVINA不只沒後內鐵,連潰縮腳都沒有,這又該如何解讀呢?
換做開版大的觀念,是不是該說:LIVINA的後保桿 是空的還沒潰縮腳 難怪空間大、便宜又實惠的轎旅車 大冒汗
這邊先跟LIVINA車主說聲抱歉,只是拿出來當個範例,
如果造成各位車主不悅,特此抱歉
不管哪種車,絕對都是好車,大家會去選擇都一定有自己的考量
假使您提出來的是針對安全性上的建議,不管哪種車主都會欣然接受
TIIDA沒內鐵不是什麼新聞,但6-8成的TIIDA車主,多半會自行去加裝,
也是因為安全及經濟上的考量(容我後續說明)
原廠配套販售的確是偷東偷西,在台灣車市也不是一天兩天(每個車廠都一樣,只要國產車就是如此)
另外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謂的內鐵的實際效用,
此項套件主要增加後方剛性(不代表韌性喔),利用鋼樑傳導分散受力,使車體受到的變形率降低
以減少後續維修費用,但是......該功用只發揮在輕微碰撞上,時速超過60以上的後方撞擊力道,
因為車體設計的關係,還是會潰縮變形!
宣導個觀念,並不是裝了內鐵就無敵了,一台車不會因為你多了幾個內鐵,就刀槍不入!
想要有這樣的安全性,建議您去購買台虎式坦克或SWAP防彈車比較實在,一般人使用的車絕對無法滿足您的需求,且這種車輛也不用省內鐵,空間一樣大到可以裝砲彈跟裝載四五個以上的人(連油筒都可以直接裝載)
您陳述出一個國內車廠偷料這項通病的事實,給予讚賞(這絕對是要讓所有消費者去了解的)
但請以客觀的角度去分享,而不是使用這樣主觀的表達方式,網路的世界很自由,表達個人情感空間很廣
不過文字的貫穿能力很大,或許您說者無心,但見者有意~
整個討論串這樣下來,怎麼看感覺就是負面的(尤其您下的標題相當的一針見血式)
不免讓人去懷疑是否為其他廠牌愛用者的反擊呢!!!
小弟要闡述的只有一點!!
請以客觀方式來指教,而不是消極的以主觀態度去批評
chinghom wrote:
對於開版大的觀點,實...(恕刪)
您說的內容,小弟相當同意。
並且也對裕隆沒有任何針對性,只是剛好開姐姐的TIIDA讓小弟遇上。
小弟目前開歐系車,但先前的FX35也是同樣流著nissan的血液。
文前也有說過TIIDA是部好車,省油又好開,配備以同級車來說也不差。
這篇文的確是要敘述車商的偷料行為。
當然很多國產車都有同樣的偷料行為,這會減少的成本有限,卻會為不明的消費者帶來後續可能的損失。
車商明知如此,卻繼續這樣配置銷售(可以賺後續維修嗎), 挖洞讓消費者跳的心態並不可取。
6~8成的車主已經選擇卑微又消極的自費安裝,我們要姑息這樣的行為...讓車商覺得這是合理的作為嗎?
我欣賞裕隆的作為,成立新品牌L,為台灣車界發光發熱,
且裕隆代理及生產的車輛品牌眾多,絕對是台灣車界的一哥。
如果一哥能帶頭為消費者設想,而不是看到其他車商的不合理作為,且有利可圖,跟著有樣學樣。
cost down方式很多,音響降一級、喇叭降一級,或是直接車價再加幾千元,就能解決的事情。
不是為了讓車型有競爭力,售價要比、配備要比、油耗要比,行車安全卻變成消費者自己的事。
畢竟藏在後保中的東西,是在購車時最容易被忽略掉的...遇上問題再來解釋為合理的潰縮設計,
反正車都買了,消費者能怎樣.....
小弟在網路相關行業工作,當然知道網路文字的貫穿能力很大。
也唯有01這樣的平台,可以有機會讓領導車市的高層們,聽到消費者心聲...
當看過此文的消費者,漸漸把相關疑慮在賞車時告知業務單位,當業務越來越覺得TIIDA難賣時,
透過層層轉報,高級長官們就會知道,消費者真正要的是什麼了。
以上心聲 僅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