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N7大型純電房車非納智捷n7!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276640?page=2

目前的日產已處於泥菩薩狀態,實在是沒有什麼本錢過江在中國灑錢打造全新電動車。因此專門針對中國在地市場所設計的Nissan N7,乃是日產的中國長期合作夥伴東風汽車公司,透過50:50的合資企業所開發的,這應該不會讓人覺得意外。若說N7看起來很熟悉,那麼您一定看過東風日產在今年4月所推出的Epoch概念車,但整體來說全新N7相當符合時下的流行設計,包含:分離式前燈、貫穿式後燈條、會發光的廠徽、車身雙色調應用,並具備Nissan之前於370Z跑車、Juke跨界休旅所慣用的「回力鏢」造型。 但整體來說N7還是過於遷就市場導向,反而像是一輛Lucid Air,但好在中國市場並不會這麼在意任何的山寨行徑,看起來霸氣、開起來愜意、加上足夠的續航力就行!

東風日產計畫在2027年推出「30款」電動車,而且多數都是全球戰略車型,非只瞄準中國市場,基本上設計重心…當然不會在日本,而是在中國,更大的野心則是將會有7款全新電動車準備銷往美國。但基於美國關稅壁壘與禁止異地洗牌、零配件滲透等種種防堵策略,其實東風汽車要的真的就是「Nissan」這塊招牌。畢竟Nissan在北美市場經營多年相對容易滲透,但東風汽車如果傻傻地堅持使用自家「雙飛燕廠徽」與「風神品牌」那鐵定被堵到死!但可想而知,東風日產應該早有投資海外生產工廠進軍全世界的計畫,畢竟目前不只美國在防堵,歐洲等多數國家也是…這意思就是N7看似為Nissan的一小步、卻是東風日產進軍全球的一大步…
2024-11-22 9:33 發佈
nissan 越來越不行了
被雙田拋遠遠的
sabishibou wrote:
原來車子是由東風日產...(恕刪)


關於借殼上市新車這點
其實不只NISSAN這樣做
TOYOTA的bZ3X 、bZ3C是BYD平台
Mazda的 EZ6是長安平台
目前看來比較獨特的是本田完全由中國研發的燁系列
但相信也與中國企業非常密切(車機系統、能源管理等)

至於海外銷售電車的部分
目前本田也是"先驅者"
EN系列和CRV PHEV除了中國製造銷售外
也在歐洲銷售
但問題是本田在北美反而與GM階段性合作
並與LG建立電池製造廠
致力於2025量產完全自己的研發的電車
完全不敢碰觸美國的敏感神經

所以我相信東風日產應該是無法透過這樣漏洞進軍美國的
針對美國乃至於全球市場
一定會有其他策略
(反之,nissan mitsubishi其實轉向與本田合作電車)
日產變陸產
iPhone 中國製
不知道是哪一家有過往紀錄的公司,又開始打擊裕隆了

綿綿密密的打擊, 適當間隔時段, 真的有養一群高手確保自身以及母國既得利益
真的是言重了~ 其實中國汽車業已今非昔比,個人也支持引進台灣(尤其是小米Su7),畢竟海納百川才能促進國內廠商競爭及產業發展.
只是既然要稱為國產車,還是應該落實國產化才能對國內產業有貢獻~建議可以看看這篇會更有幫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FDCM0BbDo&t=995s









ocf
ocf

一貫做法:回應有禮,上媒體訪問來背書給中低階人民看,照片文章都整理完善。我一位小平民不敢造次,你們要怎麼做都好。

2024-11-24 7:49
↑ 偏頗言論,乃最近幾組人馬在網路論壇、社群網站與Youtube↑上推動裕隆公司接受補助,關稅保護的帶風向、推波助瀾的打擊。
後來,8月起 中華汽車MG, 與大通被由經濟部以國產大陸品牌汽車國產自製率要求禁售。前後因果,背後勢力。

事實上,經濟部有一些產業補助計畫,只要你有符合方案,島內所有企業皆可做企劃申請。學術界大學教授專精於此道。臺灣每一家企業可以找你有能力與資格的企劃,申請補助
https://buzu.moea.gov.tw/NewPortal/ 經濟部補助計畫入口網 ,各發展領域-補助計畫


關稅保護70年,寫的很大。早期臺灣汽車廠有裕隆,福特六合、太子汽車、三陽工業、不是單單只有裕隆一家。
後來經濟發達以後,除了上述4家,臺灣島內汽車廠還有中華汽車、羽田機械(標緻,大發)、台朔(DAEWOO,DAF)、三富汽車(雷諾)、國產汽車-禾豐(OPEL,雪鐵龍)、本田汽車、國瑞汽車、大慶汽車SUBARU,慶眾汽車(VW),都是在臺灣島內,有關稅保護。

何必總是標明 [裕隆汽車獨享關稅保護 裕隆卻不爭氣],[撤銷汽車業補助不應只輔佐裕隆] 來誤導視聽,污衊企業,裕隆每年都固定去拿補助嗎?。好像背後有人在指導?不曉得這些推動污衊裕隆國產車的是拿錢的商業五毛黨,競爭同業,還是跟屁蟲、蹭聲量自媒體。

裕隆汽車國產被禁售,不是第一次,上一次是80年代因趙耀東的大汽車廠建設,裕隆福國利民的柴油勝利803轎車被禁售,背後也是某田公司背後操作。2024再一度獻策,阻擋MG 在台生產。

不止汽車業,國內大部分產業,都是受到關稅保護,不同商品或多或少的稅率不同。這是所有國家主權的展現,維持進口品與國產品的公平競爭,保護國內產業經濟。不是只有保護裕隆一家。

金融經濟學專家,刻意講出這種批判的文字,恐怕是收費講話,講這種沒有智慧常識的言語。不禁要降低他的水準,還需要去相信他的其他經濟,金融評論,或課程?
sh_x_lin0717

不能同意更多了, 要討論就全部把有拿補助的都來出來說, 單一針對性不夠客觀.

2024-11-26 9:0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