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是使用車頂帳~

而目前改在車箱裡車宿,布置用法如下圖示……



然我與一般去露營做車宿不一樣,我主要是帶著諸多的攝影拍照器材,上山、下海到處去拍照,人累了就會(要)直接就近找個停泊點來休息(睡眠),所以只講求簡捷可快速,即如一鍵打開就能用,不用要去搬動調整、也不需要有什麼營火之類的情境(情調)。
但跟大家相同的是---都要有一個好空調、可好睡眠的品質!這在海拔1500米以上,不管夏、冬氣溫都可以在20°C以下,是很適宜好睡眠的環境,當可不用冷氣了。但在平地、海濱,一逢夏天就沒那麽好過,勢必要有冷氣這樣的空調可用。
此情有人會選用行動式冷氣機,而我是要直接用車機冷氣,因不再需要有相關的配套電力設備,反而可更經濟划算又便捷(如下註解)。但在e-Power上會有個雞肋,其美中不足的在---沒有車宿專用模式功能,就只能在怠速下來用冷氣,其會有強烈的引擎斷續啟停作動與聲響,變成是一個很吵人的雜音來源因子(尤其在夜間人靜時)。相對上反而很不如純油車,只會有一小小細膩的怠速聲,這對我言已不會吵人了。
那請問大家有什好方法---可優化、改善使用冷氣(空調)好作法?
註:
1.相關的配套電力設備---
一般使用外加冷氣機,其耗電都會在400~500Wh左右,若要享有一夜8小時就要有4000W左右的電力,然這個必要儲能電力設備,費用至少要再花個10萬元左右,且它是一個重重的物品,其約會有25公斤以上、也要增加額外的電力安全風險。然在外要每天能間隙使用,也必要再有充電設備,而至少要在8小時內可充飽4000W,其又是一個大費用。
2.改在車箱裡車宿的原因---
是因在這車上安裝車頂帳,會有重心平衡性差與風阻很大問題!其在耗油上,我觀察了約有一萬公里旅程,平均油耗在10Km/L左右,成如吃油怪獸一般,就不想再用下去了。然因改車宿時可省下的油,用來享用冷氣會「狠」足夠、省很大的。其間我有觀察過用車機冷氣,在怠速下約每50分鐘車機顯示的可用里程只掉1Km,則以一個夜晚要用8小時來計,只會掉個最多10Km (即8 x 60 / 50 = 10Km則8個小時大概只要花個17元而已)。
再編按,先前的仙草油車(還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