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長年車款都邁向停產了,那四門Tiida呢?[字一大堆]

家裡有兩台車輛,
一台 2013年 末代 Escape(停產)
另一台 2000年 Sentra XLA (二手)
這陣子因為貨物稅的關係,把老仙草換掉的意願更是高漲,
當然付錢的是家父,我只不過是個準備大學生,
家父從年前就開始在看車,堅持不想花太多錢卻要安全又實用的車款,
起先就從七人座的開始看起,Mazda5 旗艦款 各項都很滿意,可能在桃園區遇到的業代都蠻不缺業績的,看得很不愉快就打消念頭。
後者去看Toyota Wish 就感覺塑膠感非常重,接洽的一開始業務是蠻認真的,我陪同去看車當然會先在網路上做足些功課再陪同去看,
掛著銷售主任的業務再拿規格表談車價時,不好的經驗就來了...
一直推薦我們買豪華版,價格也按給我們看,但我們想以安全配備為修先,當然就很堅持要看尊爵有循跡防滑系統的等級,
女業務堅持豪華版就有,我就指規格表上面就是沒寫有那設備!! 展示車也是豪華版的上面也沒那按鈕丫...
家父想說那看看Previa好了,女業務也拿出規格表出來,開始讚美眼光之類的,我就跟家父說140萬的車只有雙氣囊很說不過去,
女業務又來了,型錄連翻都不翻就說: 哪有!這進口車耶,全車系一定都七氣囊!!
後來翻型錄了,女業務一臉尷尬的笑 手就很順市放拍我的大腿說:弟弟,你怎麼都知道呀,一定做了不少功課。
好吧,我被吃豆腐了 後續家父覺得這業務太兩光了,也就沒看了。
後續討論的結果,就認為Escape也開得很順暢,通勤台北或者遊玩南部都很夠用,老仙草就市區代步就好。
家兄本身是 Nissan 維修技師,原本都一直不推薦家父看裕隆的車款,
我也不太願意看,必盡我無法接受保險桿拆下來是三塊[保麗龍],
因為換新車我使用機率也高,我就推薦Focus 1.5 時尚,
結果家兄最近卻提出乾脆換四門Tiida 四十幾辦到好,市區代步開個幾年想換再換就好,
問題就來了,
Escape Mazda5 Wish 都是屬於長年車款,
Escape有Kuga接手,這倒是不意外,
但其他兩款都因為法規問題,而面臨停產命運。
那四門 Tiida 連ABS都沒有的車子怎麼沒面臨到停產命運呢- -?
某一次在市區開車,一台計程車直接插隊至XC60前方而啟動自動煞停,我行駛跟在XC60後方真的差一點撞上去,
那時候起才很注重剎車系統
2016-04-05 20: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車款
四門Tiida停產了吧...現在賣的是掛牌車...
4X萬辦到好的四門Tiida是新車嗎??展示車??試乘車??
這個年頭還有沒有ABS的車嗎??
樓上的
你不知道裕隆厲害的地方就在還敢賣沒有ABS的車嗎?
Johnny Bian wrote:
家裡有兩台車輛,一...(恕刪)


FORD escape 其實並沒有停産 第3代車型 改名叫FORD KUGA(歐洲&台灣)
在美國當地還是 叫FORD escape

http://www.ford.com/suvs/escape/?gnav=header-suvs
怎麼不考慮City呢?
我朋友前陣子剛換
便宜 安全配備又多
他很滿意
4X萬辦到好的四門Tiida沒有ABS真的還有在賣...
鹽董只把台灣當盤子..不是貴就是不安全..
我也不太懂Nissan在想什麼,其實4門Tilda的空間跟Vios、City比完全不會吃虧,引擎動力也滿有力
假如把ABS加上去,就不會只吃40幾萬的低價市場了,可以和Vios拼50萬的市場
再換個CVT還可以學Vios跟Yaris炒新聞醞釀之後漲價賣到60幾萬

大概40幾萬就能買到一台車,好開也好養的市場就擺在那,加上也沒有對手搶不到50萬的市場,所以才不這麼做吧

Johnny Bian wrote:
家裡有兩台車輛,一...(恕刪)
感謝各位的回覆

有提到付錢的不是我,但給建議的是我
畢竟買一台車,是三人到四人都會用到,考量的地方當然會不同。
至於4X萬的Tiida是入門的領牌車,或是跨年度加上員工優惠的入門車款。

knarf770628 wrote:
你不知道裕隆厲害的地方就在還敢賣沒有ABS的車嗎?



ryankevwes wrote:
我也不太懂Nissan在想什麼



國產製造商, 本來就是跟母廠脫鉤的....切記切記

國產製造商會因為區域性的差異, 所以在安全上 (安全配備/車身鋼材)會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不是Nissan的問題, 是區域性的國產製造商的問題...

只要沒有法律規定, 一定是能偷就偷/能賺就賺

食安這種人命關天+有法律規定的, 鬼島都敢用有毒原物料給你吃十幾年了, 車子大偷料, 非常無敵的正常呀


巴西製爛車 像會跑的棺材



這些巴西製汽車比起歐美製的車身焊接較少,缺安全設施,且車身用劣質鋼材

匿名美國車廠工程師透露,由於巴西法律未強制要求,因此車廠不願犧牲利潤,精進汽車安全。車廠在巴西每賣一輛賺10%利潤,反觀美國一輛車只賺3%。車廠為壓低製造成本,減少車身焊接點或隨便焊接了事,影響車身防撞效果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