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呼萬喚,久違的三菱新車終於要大家見面了!確定會在年底台北車展正式亮相的XForce,是中華三菱非常重視的一款「全新」跨界休旅,甚至為了讓國內消費者可以得到一輛最完整、配備最豐富的XForce,在開發階段就與三菱母廠協力合作,共同調整ADAS輔助駕駛系統以及NVH隔音工程等車輛配備的強化。換句話說,國內的XForce會是條件最出色的XForce,畢竟作為中華汽車接下來導入一系列新車中的頭號先鋒,XForce若能做出好口碑,對於之後的新車無疑會有正向幫助。

在正式上市之前,中華也帶領我們走訪三菱汽車位於北海道的十勝研究所一趟,搶先體驗XForce之外,包含未來預計導入車型(兩年五款)Destinator、Outlander PHEV、Triton等等也都在同一試車場進行體驗,這次的試駕行程可說是相當充實,但礙於篇幅本篇文章主軸先放在XForce身上,其他車款之後會再另外做成一篇報導跟大家好好分享。

文章開始前先跟大家說明,由於這次的試駕體驗重點會放在OffRoad上,因此試車場地是十勝研究所內的「Tokachi Adventure Trail」(以下簡稱TAT),2022年才全面翻新的TAT,具備各式各樣的非鋪裝路面,完整呈現了各國家可能具備的真實路況,不僅能讓我們好好體驗XForce在越野路面的行路質感,另一方面也能檢驗對於擁有222mm離地高、AYC主動式彎道控制系統以及四種駕駛模式的XForce來說,在越野路面的駕駛動態與脫困能力是否也能有水準以上的發揮。

11月的北海道雖稱不上寒冷,但隨著初雪已經降下,十勝試車場內的樹木也早已泛黃並掉落,在如此北國氛圍的環境欣賞XForce是別有一分美感,又或許是真的太久沒看到由三菱自己主導開發的新車,新鮮感也顯得格外濃烈,如果你已經看膩了在台灣路上跑的三菱車款,見到XForce真的會有種終於破繭而出的感動,也更讓人期待未來其他新車的模樣。

2023年正式亮相的XForce,首發地點雖是在印尼等東南亞市場,但隨著國內即將上市,甚至是日本當地未來也將考慮導入販售,負責XForce開發專案的首席工程師畑下修,過去也曾主導Eclipse Cross開發,新世代的XForce確實是輛不折不扣的戰略級別車型,重要性不言而喻;最早是由2022年XFC概念車延伸而來,其實單就外觀與現在的XForce量產版本做對比,三菱幾乎將概念車造型整個還原,雖然審美標準因人而異,但我認為XForce的確融合了三菱過去以及未來的新世代樣貌,外觀設計頗有水準,至少是一輛耐看且會令人感到好奇的車款。

過去很常強調的Dynamic Shield設計概念,來到XForce已經演化為Silky&Solid,剛柔並濟的線條營造出厚實與時尚氛圍,車頭除了具備大器感受的類梯型水箱護罩,LED大燈組佔據了車頭相當大的面積,下方氣壩周圍的下護板用上了同色烤漆有效增加質感,避免了許多休旅車時常因為過多防刮塑料帶來的廉價感,仔細看最下方也還配有LED霧燈,以XForce身處的入門級距,這樣的設計已沒有太多可挑剔之處。
- LED頭燈

- LED尾燈

XForce全車都搭配LED燈具,以這個價格帶來說自然不會出現甚麼矩陣頭燈科技,但造型設計得頗有未來感,且前後燈組造型作出前後呼應,有點像是迴力鏢造型,整體辨識度很高。頭燈內部除了兩顆投射式燈組,粗壯的燈眉以及向下延伸的五塊LED,則是作為日行燈、小燈與方向燈之用。

雖然這次現場所擺放的車型並不是未來國內販售版本,而是原廠從其他市場調度來的車輛,但輪圈造型一致,這組採雙色搭配的鋁圈規格為225/50R18,值得一提的是,配胎部分國內版本並不是搭載眼前所見的這條Dunlop,而會是較注重節能表現的Maxxis胎款。

關於XForce的實際大小,從照片看或許覺得緊湊,但長寬高來到4390mm、1810mm、1660mm,若與一些國內熱銷的同級小休旅做對照,體型已經非常接近相對大台的Corolla Cross,甚至軸距還比Corolla Cross長1公分,來到2650mm。再對比其他廠牌,其軸距也比HR-V、Kicks的2610mm、2620mm來的長,由此可見在尺碼方面XForce是有一定優勢的。
相近車型尺碼比較表
| 車型 | XForce | Corolla Cross | Yaris Cross | HR-V | Kicks |
| 車長(mm) | 4390 | 4460 | 4310 | 4345 | 4328 |
| 車寬(mm) | 1810 | 1825 | 1770 | 1790 | 1760 |
| 車高(mm) | 1660 | 1620 | 1655 | 1590 | 1625 |
| 軸距(mm) | 2650 | 2640 | 2620 | 2610 | 2620 |
| 輪胎尺碼 | 18吋 | 17/18吋 | 17吋 | 17吋 | 17吋 |

車尾並沒有過多與複雜的線條設計,不像許多廠牌新車都改捨棄傳統廠徽改以字母排列,XForce尾門上依舊維持三菱車標,兩側則有車名與等級銘牌,後保桿同樣用了大面積的護板點綴,增加質感外看起來也挺厚實的。至於車色,這次現場的XForce清一色都是白色,但國內版本的車色一共有四種(冰魄藍、夜暮灰、曜影黑、雪霧白)甚至冰魄藍、雪霧白還可以選擇黑車頂,形成Two Tone雙色讓XForce更具個性化。

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在酷享版會是標準配備,有了電尾門在上下貨物的時候都會更加輕鬆。

文章前段提過這次現場的XForce均是從各市場調度而來,因此除了等級有差異,還有左/右駕的不同,以這輛用來靜態拍攝的Demo車來說,其應是印尼市場的高階版本,整體配備與國內的酷享版非常接近。水平延伸的中控台用料部分軟硬交錯,質感其實還算不錯,上方具備兩個數位螢幕,比較特別的是數位儀表是採潛望式設計,所以即使與中央螢幕相連但並不是一塊平整的面板,好處應該是可以減少一些儀表反光。

三幅式的方向盤造型中規中矩,上方用了打洞皮質包覆且粗度適中握感表現不賴,支援上下前後四項手動調整,兩側按鍵可以控制輔助駕駛系統與音響快撥等功能。

鞍座上有一個傳統機械式排檔桿,沒有手自排功能僅有L低速檔,在排檔桿兩側則分別有引擎啟閉鍵、Drive Mode駕駛模式切換、電子手煞車/AutoHold按鍵。

國內兩個版本都具備雙區恆溫空調,雖然XForce也能在中央螢幕控制空調,但下方仍配置採實體按鍵的控制面板,駕駛車輛時不用分心看螢幕,調整起來會更為就手,如果是高階的酷享版還會多出如照片中的Nanoe X清淨功能。

現代人手機離不開充電,XForce前方具備兩個USB充電孔與12V電源,配備較好的酷享版也會如這輛Demo車具備手機無線充電板。

副駕前方有一個長條型的置物空間,可以用來放手機等隨身物品,至於手套箱內部空間一般,關於置物空間,比較特別的是鞍座後方的扶手打開,內部空間還具備保冷功能。
- 前門板

- 後門板

前後門板雖然用上一些菱格紋壓花來修飾,但除了饋手的地方用了皮質包覆,其餘用料均為硬質為主,質感上難免打了些折扣,另外這輛Demo車配有Yamaha音響系統,所以面板上也多了Yamaha字樣標示,先不論音質究竟如何,多了音響品牌加持其實對於質感也有另一種加分效果,然而國內消費者若想要獲得這項配備,樂享版與酷享版兩個版本均需要額外選配。

這組儀表板海外市場一律為8吋,不過國內配備數位儀表的酷享版車型,尺吋進一步升級至10.25吋,也就是說會變成滿版造型,也因為尺吋不同,內部介面據中華汽車表示大致相同但部分會經過修改,一方面也是因為輔助駕駛系統功能更全面,顯示資訊較多緣故。國內版本使用體驗有待之後試駕,但先以海外的8吋來說,畫質與介面設計算是不錯,切換駕駛模式會有對應圖示,AYC主動式彎道控制系統的作動狀態也能同步顯示於儀表上。
另外,關於ADAS輔助駕駛系統,國內版本同樣是特規處理,不過這個特規可不是少配備,而是擁有最完整的輔助駕駛功能,為了迎合國內消費者的喜好,中華汽車特地與三菱原廠共同開發了達到Level 2等級的輔助駕駛,所以除了ACC主動車距控制、FCM主動智慧煞車輔助、AHB自動遠近光燈、BSW盲區偵測,還多了LKA車道維持輔助、LCDN前車駛離通知、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ELK緊急車道保持、LCA車道變換輔助與RCTA後方來車警示。

由於現場有輛XForce試駕車為入門版本,其搭配的就是傳統雙環式的指針儀表,中間僅配有一個約莫4吋的彩色螢幕。

不同於海外部分市場的8吋主機,國內兩個版本均是標配眼前這組12.3吋中央車載主機,這也代表XForce使用的是原裝車機,由於試駕時間緊迫沒能好好深入把玩這套車機,但簡單滑了一下個人認為畫質表現不錯,順暢度中規中矩在可以接受範圍,功能方面除了一些常見的車輛設定,也支援現在大家非常仰賴的無線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連結。
- 螢幕-1

- 螢幕-2

- 螢幕-3

- 螢幕-4

- 螢幕-5

雖然只是一輛以都會家用為主的小休旅,但顯然三菱還是認為XForce可不能少了越野拉力魂,從車機裡面可以看到非常豐富的車輛狀態與動力相關資訊,例如扭力的即時輸出、G值變化、轉向角度、AYC系統四輪輸出狀態、車輛水平、指北針、電池電壓等等,介面也設計與整合的得非常精美,這部分值得讚許。

空間想必也是各位很好奇的地方,畢竟軸距比Corolla Cross還長,大家對於空間應該是有所期待。駕駛座已調整至我173公分的坐姿,後方坐進一位170公分的成人膝部空間仍非常充足,底板也僅有些微隆起並不影響乘坐,除非你是超過180公分以上的彪形大漢,否則後排空間對於一般成人都相當足夠,更重要的是後座椅背還支援八段角度調整,要坐正還是躺一些都能調整至合適角度。此外,雖然後座沒有中央扶手設計,不過中間椅背能獨立倒下,且上面同樣設置了兩個杯架能當作扶手使用。

XForce當然也具備後座冷氣出風口,下方則配置了兩個USB充電孔方便後排乘客使用。

雖然暫時沒有行李箱容積數據,不過目測其後廂容積並不會遜於其同級對手,實際裝載表現我想就等未來國內試駕或是集評再來評斷了。
- 後廂-1

- 後廂-2

若將椅背傾倒XForce的平整性表現還算不錯,椅背也採同級較少見4/2/4傾倒方式,比起常見的6/4更有彈性。若是想要爭取最大的後廂空間,也可以再將底板向下擺放,其下潛深度應該有10公分左右,對於放大空間非常有感。另外現場所有XForce都是採用有備胎的設定,但未來國內版本並不會配置備胎,備胎室則會規畫成置物格,最大化的利用XForce後廂空間。

打開引擎蓋可以看到擺放重心頗低的1.5升自然進氣引擎,這具引擎代號為4A91,據了解因為首發的印尼等東南亞市場對於排放沒有這麼嚴格,因此中華汽車為了讓這具引擎能通過國內的六期排放法規,開發階段也參與了調整才順利符合六期排放,至於變速箱則是搭載日系車常見來自愛信的CVT變速箱,最大動力輸出為105ps/14.4kgm,平均油耗根據尚未公告的中華汽車內部測試,可以達到17km/L的優異表現。

到底105ps的動力拖動XForce夠不夠用?會是不少潛在買家的共同疑問,可惜這次來到十勝的TAT試車場沒有機會在柏油路面測試加速表現,關於這點只好未來國內試駕再為大家體驗。不過先就在試車場的簡單體驗,起步加速反應屬於標準日系車的輕快感,即使動力數據不大但在前段仍然可以給予相當足夠的動力反應,經過重新調整的引擎與變速箱搭配得十分契合,順暢度沒有太多可挑剔之處,引擎怠速運轉的震動也抑制到相當輕微。
說到這裡,國內版本另外還針對車輛的NVH進行優化,全車一共改善了11處,包含前檔厚度提升、頂棚增加制震材料、防火牆隔音棉局部加厚、前地毯增加吸音棉、車門B柱/下緣增加密封襯條等等,做了這麼多NVH的強化,也不禁令人期待國內XForce的行路質感是否能更上層樓。

必須要說,XForce 1.5升NA引擎搭配CVT變速箱的前驅動力配置,確實不會是一輛越野性能強悍的休旅車,但原廠之所以要讓我們體驗輕度越野路面,我想原因有幾個,首先XForce搭載了同級少見的四種駕駛模式(一般、濕地、砂石、泥地)以及AYC主動式彎道動態控制系統(以煞車來控制左右輪驅動力),在不同模式下動力輸出、轉向力道、循跡控制、AYC系統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好讓車輛可以在各種地形都能更游刃有餘的通過,再者XForce的進入角有21度、離去角有30.5度,最大離地高則來到222mm,具備良好的穿越能力偶而行駛一些起伏或落差較大的路面就能派上用場。


實際體驗了幾個測試場內的越野關卡,可以感受到XForce擁有不錯的車體剛性,當懸吊在行經在這類石礫與砂土混合的路面,其傳遞至車內的反饋與衝擊,質感處理的令人感到滿意,何況我們試駕的還是其他市場的XForce,國內版本是否會因為NVH又經過強化而有更突出的表現,這也是未來回到國內試駕要好好來驗證的部分。

透過車內螢幕可以即時掌握車輛的前後俯仰與傾斜角度,經過一處單側大斜坡傾斜角度已來到26度,部分關卡也常出現單輪懸空狀況,不過XForce並沒有喪失抓地力,仍然順利地安全通過。

最後總結這次來到十勝試車場體驗XForce的一些心得,其實XForce各方面無論是配備、內外觀還是駕駛體驗都比我想像中來的出色,單就產品本質我認為XForce是有競爭力的,但若要在國內市場突破重圍在銷量取得不錯表現,以強敵環伺的中小型休旅級距來說的確還是很有挑戰性,尤其售價更是這個級距消費者相當重視的一環,目前原廠已經開出79.9與84.9萬元的預售價格,能否被市場接受我想還得繼續觀察,對於已經好幾年沒有推出新車的三菱而言,這收復失土的第一步棋要如何下的好,著實也是考驗著原廠團隊了。
,到了十勝不知有沒有喝個牛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