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用菱利做了一張效果圖, 感覺也不太差..除了Smart之外, Toyota的iq好像不是很成功, 但我很欣賞iq的3+1人座, 只可惜不論是smart或iq, 價格都不太親民, 如果台灣想自己搞這種車, 中華用現有的零組件有可能做得出來嗎?我想技術上應該是可行, 但是肯定不好賣, 以大陸的國情可能就簡單些, 他們好像連smart都有山寨版的, 台灣地狹人稠. 如果有這種便宜小車, 在小巷臨停或是短距離都會通勤應該都很方便吧!
有難度...同樣的錢,台灣人都愛大一點的車.例如:花70萬買一台掀背小車,會有一堆人說"70萬買小車?不如拿去買XX房車~空間大多了!"或是說花OO萬買房車?為什麼不上SUV,空間大多了!所以路上一堆一個人開的大車...
國外也是一樣, iQ的車價與altis都快差不多了, 而且好多零件還是yaris的, 美國人當然不買帳,歐洲地狹人稠可能好一點.大陸不一樣, 有工業基礎, 人民平均所得還不太高, 鄉下地方很適合這種能遮風避雨的小車, 台灣的話嗎, 我看賣20萬可能也沒人買.人心取向都是先以"利己"為主, 要停車, 不會考慮到影響交通的程度, 同樣的車價也是車子越大越好, 最近下大雨, 好多車子跑出來接送小孩上學, 只不過一台tiida暫時停在路邊, 馬上就被叭了, 如果換成matiz可能就沒這問題, 只可惜matiz的銷量也不是很高.就更別說iq這種迷你車了
以日本的suzuki來看,K-Car最便宜的ALTO只要85萬日幣,小型車最便宜的SWIFT也要135萬日幣,基本上售價、稅金跟免車位證明就有足夠的優勢。台灣1.3L左右的小型車銷量也不差。但是以台灣的情況,沒有配套,售價跟小型車的差距不夠多,稅金的誘因也不夠,微型車跟K-Car的優勢就很低。
有市場,但是價格很重要大陸國產微型車20萬台幣就有了,小型SUV 30萬台幣以台灣的市場,微型車要控制在45萬以下,超過45萬再加一點就可以升級到小型車如果能控制在3字頭就應該會有銷量當初的馬替斯好像還賣的不差
youuyouu wrote:臨時用菱利做了一張效...(恕刪) 台灣人不愛小車,有部份原因來自低落的駕駛道德。有開過小車與大車的人就知道。小型車被逼車的機率高很多。很難像開微型車在路上會遭遇什麼樣的狀況。很現實的,在台灣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