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我的選擇: Outlander 4WD進階版

我已經下訂了,此篇文字無意引導任何人的購車決定,因為買車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所以決定也一定不同,這也就是為何每種車都還能有它的市場。
我只想回饋一下自己最終購買Outlander的心路歷程,那純粹是我自身的考量和想法,希望不致於冒犯了其它選擇的人。

因為我現在的車太舊了,找車也找了一兩年了,在這個過程裡參考一些網友的看法,其中就以Mobile01這個網站得到的收穫最多,我想藉由這篇心得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
2016-05-08 14:41 發佈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我的工作主要是企劃專案,對產品規格比較敏感,所以本文主要是規格及配備的比較。

對Outlander的印象除了路上跑的前一代,對它的造型感到亮眼之外,再來就是不久前的試車。
老實說,與我現在的車相比,我並不覺得特別滿意,但在過程裡不斷的釐清自身的需求之後,Outlander 4WD進階版就成了我最終的選擇。
雖然現在還沒有拿到車,但後面我會補個照片。

我是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考的機車及汽車駕照,那時候考照使用的還是手排車,並且還要考直線加速。後來,機車騎了一年半,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以車代步,我的第一部車並不是自己的,但也開了一年多,是一部福特的美國車,所以雖然大家都說美國車不行,但我對美國車卻是留下很好的印象。
我真正的第一部車是一部國產的日本小車,這部車就糟到不行,無論是鈑金或是煞車,真正做到了"人欲止而車不停",讓我在高速公路上多次驚險,僥倖存活,當然,這家車廠的代理商也倒了,名字咱們也不提它了。這部車我開了約十萬公里,車子就整個快散掉了。有一次因為別人的車硬插到我的前面,煞車不及輕微追撞到它,我的引擎蓋整個變形,而對方的車連保險桿都沒什麼事,對方雖然說要以他的保險幫我,但最後卻置之不理,那時候很年輕,沒什麼社會閱歷,車子當然也很爛,但一修也要索價一兩萬,二十多年前,對年輕人已經是很大的一筆數字了。後來結婚了,有了小孩,覺得生命很沒有保障,也就換車了。
第二部車我跨越的級距頗大,從很小的車變成大型的MPV,這部車多次出現在好萊塢的電影裡,在"豺狼行動"中,布魯斯威利甚至以它的後廂架設五零機槍,用來狙擊美國總統,那差不多是接近千禧年的時候。

克萊斯勒的這部MPV在台灣賣得並不好,可能是因為它的CC數剛好跨越台灣的稅制分級,要多繳不少的牌照及燃料稅。但我買這部車從來沒後悔過,甚至還想繼續買他們家的車,可惜,克萊斯勒嫌台灣的市場太小,只把大陸當成他們推廣的重心,只能說,台灣一般人買車的選擇實在愈來愈少,當然,對不缺錢的人來說,想買什麼稀奇的車款還是不成問題,自然有水貨商幫他們辦進口,但這畢竟是少數人。

一年多前,我在中和定期保養的特約維修廠也收掉了,現在要換零件只能到北投,而這家所謂的克萊斯勒的最後"總店",現在的業務重點則在新的韓國車代理業務,也就是這樣,我才下定決心告別了這一部陪伴我家庭成長的好車。這部車十多年來,並沒有什麼大問題,維修保養也算是平價,惟一一個問題就是耗油,以及稅金,其它,無論是空間使用,車體的強度都很令人滿意,以當年就擁有的雙安全氣囊,ABS和TCS,兒童安全鎖等,當時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若要說這十幾年來的一些電子式安全配備,這部車是沒有的。這也是我這次換車的重點,也許下一回換車,自動駕駛和電動車已經是標配了也說不定。
拉哩拉雜說了一堆,那麼,這一年來,我看了哪些車呢?可以說,國內的休旅車款,無論國產或是進口,我應該看了七八成了。

從早先的福斯Toureg,奧迪的Q5,Q7甚至是Volvo的XC90,BMW的X5,就連最近進來的Tourer系列我也看了,當然還有Benz的GL系列,但這些車就好像一套體面的西裝一樣,很難想像自己成天要穿著它和上萬的皮鞋在路上走,這樣的裝扮應該是得去赴一場宴會才有的著裝吧。
擁有這些車對我隨意用車的習性是很大的心理負擔,所以最終我就排除了這些高級車的考慮。
當然,這裡頭似乎漏掉了Lexus,它也是高級車,但我要是出得起LX的錢,我倒是寧願選擇Rover的車,或是Infiniti的QX60,上個月它限量促銷,只要兩百萬出頭。開這種車,然後隨便停在路邊,同樣也是很大的心理負擔。

經過了一番心理掙扎,我終於比較務實,我衡量自己的需求,現在小孩也到了自立的年齡,跟著我們一起出門的機會變少了,我是不是還需要一部"正七人座"的MPV那麼大的車,然後常常也只是一兩個人在車上?我的答案是不如改變一下,但我又想保留一點原本的彈性,所以,小七人座的五加二模式就成了我主要的考慮。
在確定這個主要考慮之前,我在幾部車子上游移,"神車"RAV4當然包括在內,還有X-trail,Subaru森林人,以及U6。
現代的SantaFe及iX35,甚至是Honda CRV及Mazda CX-5也都看了,但沒納入考慮。
我對支持國產車是有個情結的,基本上,若是納智捷可行,我是一定會捧場的,但我對它的後懸吊有疑慮,並且我並不喜歡Turbo車,若要得到足夠的氣囊,納智捷的價格也沒有優勢了。

而韓國車,除非它的確無可取代,否則我是不考慮的,這當中,價格並不是惟一考慮,更何況韓國車在台灣賣得並不算便宜。

但在台灣,若是對日本車還有什麼情結那就很辛苦了,我們很難不把日本車納入考慮,並且,日本車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但是,更早前那部國產日本車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所以挑選格外謹慎。

我知道Outlander這部車是有些美國血統的,並且十年前在台灣也還是進口車,但是國產化了之後,中華三菱在推出新款車總要比國外慢上兩三年,這使得消費者有些失望。

在選車的性格上,我比較喜歡實用一點的規格,也就是功能及安全性很重要,並且不要太張揚,若能在穩重裡有些創新就會是最好的了。

以這個標準來看,CX-5似乎是比較屬於年輕人的車,而台灣本田的車體結構的說法則讓我覺得不安全。

日產的X-trail在使用及空間上其實也不錯,但若要是4WD,那就得直上2.5了。

Subaru的森林人我試駕過,真的很有那個衝動下訂,但他們的業務賣車很高調,再加上他們的代理被網友詬病由來已久,真的很怕這種"獨門生意"。

最後,除了Outlander就只剩"神車"RAV4了。

RAV4我最不喜歡的是它的外形,尤其是後面的那一對尾燈,太過於突出了,它的車頭的前保桿造型,有人驚為天人,但我倒是寧願接受前一代較為平整的車頭。
不過,RAV4可以選擇雙色內裝,儀表板和車室的整體感都不錯,冷氣雖然同樣是沒有後出風口,但比Outlander的冷氣配置要合理。Outlander若能維持上一代前座的冷氣出風口,也許會好一點。
但RAV4的馬力和扭力太弱了,空間的前後距離幾乎不可能容得下第三排供備用。

RAV4表面上的配備齊全,但實際上,Outlander只要加裝選配,可以比RAV4的功能更齊全。我數一數我下訂的Outlander,至少有近二十項功能是強過RAV4的,也許我用它的2.0來比Outlander的2.4並不公平,也許RAV4的2.5並不會輸太多,但即使馬力足了,也同樣有4WD,但還是沒有Outlander的ACC和FCM,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加第三排座椅。
我和RAV4業務談下來的價格其實比我最後付給Outlander的,其實還可以少六萬。
但TOYOTA並沒有抓住我的需求來說服我,而是用兩個理由就希望我下訂,一個就是RAV4是進口車,我相信有人會吃這一套,但對我沒差。
第二個就是說"現在不下訂的話,要排上一整年喔。"我搞不懂這算什麼理由,也許對那些急著用車的人有用,對我還在享受我這部好車的"遺溫"的人,我急什麼急呢?更氣人的是TOYOTA車系贈送大金清淨機把RAV4排除在外了,再等待也沒有什麼額外的優惠,這對奇摩子也很不爽。

當然,我不代表大家的想法,無論如何,RAV4上個月的銷售突破了三千台,是Outlander的十倍還多,這一定還是有它的意義。

我個人覺得,若是納智捷的氣囊數能再多一點,後懸吊改成獨立式的,Subaru的代理及保修零件再平易一點,X-trail同樣也有氣囊數的問題,它的360度環景和納智捷一樣,是其它幾部車現在沒有的,這些車只要規格改一下,照說是可以把RAV4"神車"打垮的,但他們卻都寧願把市場拱手讓人,這是我這個做企劃工作的人想不通的。

Outlander更是這樣,它是有潛能打垮RAV4的,即使是現在,我也覺得是這樣。
有人說是嚴董有私心,不過,在商言商,若是中華三菱能夠拿Outlander當基礎,同樣也是可以幫上納智捷的忙。如果換成是Outlander月賣三千台,那不就也成了制服車了?要避免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有方法的,那就是加大配件的差異,但這樣相對的也會贈加零件準備的庫存,制服車在零件供應上有優勢,這是有一好沒兩好了,使用者其實不必想太多。


若以一百萬出頭的價格來看,到底挑RAV4 2.0,還是Outlander 2.4?我把功能上的對比列個清單會更加清楚。
在稅金一樣的基礎下,Outlander 的優勢:(純粹是規格比較,可能不完全對)

1. 馬力 168比146,扭力 22.4比19.1

2. 4WD比FF

3. 5加2的座椅選擇

4. ACC (定速巡航的升級版)

5. FCM (防撞輔助煞車)

6. 天窗

7. 電動尾門

8. 方向盤換檔撥片

9. 行李架

10. 引擎正時皮帶改為鋼鍊

11. DVD比 CD

12. 備胎 VS 補胎劑

13. 盲側顯影 (RAV4只在A柱加裝警示燈)

14. Outlander的胎壓偵測可以得知各個輪胎的胎壓,而RAV4只有警示。

15. 18吋輪胎對比於17吋,鋁鋼圈大一點,翻覆的可能性小一點,但以後換輪胎要多個一兩千。

16. 防暴衝自排鎖(ASL),這是說,若是停車沒有打回P檔,再發動時也不致於暴衝。

17. ECO節能輔助,outlander以還剩幾片葉子的圖示來教育駕駛人使用油門的方法,算是很有創意的。

18. 後方雷達多兩顆

19. 後門及行李廂為深色玻璃,我現在的MPV就是這樣。

20. RAV4的前懸吊和outlander一樣是獨立麥花臣附防傾桿,但後懸,RAV4是雙A臂,會比較粗壯,而outlander是在雙A臂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多連桿,雖然不再那麼粗壯,但底盤調校比較細緻。對大多數人來講是各有利弊,但我比較喜歡後者。
RAV4當然也有強過Outlander的地方。

1. 首先,RAV4是進口車,號稱具有國產車不及的組裝品質及"妥善率"。

2. 就是它的保值性,這確實無法可比。不過,許多人買新車是打算用很久的,到最後的殘值可能相差也有限。

3. TOYOTA服務廠的普及,這也是其它廠牌比不上的,但Outlander的中華三菱,托"貨卡車的家用車部"的福,維修保養大概也不成問題。

4. 在零件取得及費用上,RAV4可能有些進口零件,但TOYOTA由於使用者多,副廠及"殺肉"零件的來源都不成問題,而Outlander是嚴董所代理,日後要成為"孤兒"、"棄兒"也不太可能。這一點算打平。

5. 在耗油上,outlander 為12.9KM/L,略輸RAV4的13.8KM/L,但換來一個4WD的穩定功能,我覺得值得。

6. RAV4的CVT變速箱是7速手自排,而outlander是模擬6速手自排,據說起步比較溫吞,但我不喜歡貼背及頓挫的感覺,應該沒差。

7. RAV4可裝前方雷達,而outlander據其業代的說法是會干擾到ACC及FCM,所以算是個缺失,其實,outlander要以現有的FCM雷達再加上這項功能,應該是有可能。而RAV4由於前保桿造型不夠平整,必需多裝兩顆前方雷達比較妥當。

8. RAV4的頭燈是LED,這當然是未來的趨勢,但outlander的HID頭燈現階段比較亮,並且有自動水平調整,換修要便宜一點,也還不錯。

9. LED日行燈及尾燈,這兩部車都不缺,對購車者也各有喜好,對outlander來說,搭配冏頭水箱罩的日行燈比較有整體感,但日本原裝的水箱罩卻比較有質感。RAV4的日行燈能夠把燈框包住,而不像outlander只是燈眉,算稍勝一籌吧。尾燈的看法也是兩極化,我個人是不喜歡outlander一字型的尾燈裝飾的。

10. RAV4的外側後照鏡是防炫除霧的,outlander原廠則無除霧功能,但卻可以選擇有LED箭頭的配件。

11. RAV4的前檔用的是抗UV玻璃,但outlander貼上隔熱紙後也沒差了。

12. RAV4的"升級防盜",並且有多種排檔鎖可選擇,outlander 很少聽到菜單提到排檔鎖的,是因為失竊率比較低嗎?我想,RAV4被偷應該比較容易脫手吧。

13. RAV4原廠搭配的影音主機,Garmin的是7吋螢幕,也有怡利的9吋螢幕可選,但outlander原廠國際牌的影音,雖然號稱是7吋,但似乎略小。兩車的儀表MID我都覺得滿意。

14. RAV4不是以客貨車領牌的,而outlander還白送好幾根鐵桿,這一點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還有一個方向盤的駕駛手感的問題,RAV4的方向盤非常輕,對我開車想要用點力的人很不習慣,深怕稍一抖動,車子就偏向失控。但我也知道,輕一點的方向盤對女性駕駛來說也許算是優點,所以好壞還是很難說。
我所選擇的這一台outlander ,可以說,我想要的配件幾乎都有了,但我也並沒有選擇太多的配件。

底下,我就再說說,我對outlander配件的選擇。

這一次的特仕車改成日本水箱罩及字貼,並且加送國際牌影音,有倒車顯影及胎壓偵測,連盲側鏡頭都配備了,幾乎可以做360度環景了,頭尾前後也有LED燈。

我加裝的配件主要是第三排座椅及後座置物盒的部分,行車紀錄器,防炫帶LED箭頭的方向燈組,抬頭顯示器,前後保桿下護板,引擎下護板,室內LED燈,鯊魚天線等。

會去加裝保桿下護板是因為現在這部車的造型缺少動感,尤其是前保桿比起國外2016年的新設計顯得太過保守,去年中華三菱推出的勁裝版倒是個不錯的造型,可惜沒有延續下來。

我因為家人的反對,後來沒有選擇白色,而改選銀色,這也使得加上護板在顏色上比較協調,所以就裝了。裝引擎下護板則是我上一部車的油底殼螺栓曾經被石頭撞壞。

原廠附的HUD,我覺得太過簡單,我換了一種還可以看到引擎轉速,以及電瓶電壓及水溫的,並且可以感測自動調亮暗。

隔熱紙我選用的是M70加上8702,不過,天窗我沒有貼,這樣就形成4種明暗度,天窗隔板打開可以百分之百透亮,而前檔透光70%,駕駛窗則為40%,後窗及後檔因為已經是黑玻璃了,所以透光度還要再少一些。

腳踏墊,我選的是3M安美的,主要是那種構造比較能夠含住水,打翻液體飲料也不致於極度擴散。

其它的東西我就放棄不選了,因為羊毛一定是出在羊身上的,沒有必要的東西選了也沒佔到便宜。

兩側腳踏板我沒選,因為我覺得那對上車反而是一種阻礙,我也不覺得它美觀。

晴雨窗我也沒選,因為它限縮了車窗的視野,並且可能形成風切噪音。

避光墊算是寶物之一,我也沒選,因為我已經嫌儀表板太高,影響前方視線,那個墊子又會增加厚度,並且,毛茸茸的墊子聚塵,怕對呼吸不好。

門檻LED板及後保防刮護板,白鐵材質,很怕保護變成損傷,也就算了。

廣角後視鏡,我開了二十幾年車,從來沒有覺得後視鏡不夠大。

油箱蓋,純粹裝飾,我反而覺得破壞了車側的整體感。

引擎室拉桿,覺得若是有利無害,車廠不會省這一點錢的,我不向不喜歡變動原廠設計。

遮物簾及防水托盤,由於我裝了第三排座椅,所以也沒有需要。

雖然我裝了第三排座椅,但並不打算使用在高速公路,因為高速之下,那個位子挺危險。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很想知道我這台車買了多少錢,但我不打算說明白,十分抱歉。
但我的確去分析了論壇裡的十幾二十筆"菜單",包括可遇不可求的"神單",那種達不到的99萬,我差得挺遠的,但無論如何,我發現所謂的"肥"或是"神",差距也大概在上下六萬之間。
"神單"大體是在競賽月末期,業代要結算季奬金時,為了一台兩台就能達標,權衡之下的"讓利",甚至是出血。

我當初並不打算追求"神單",因為將心比心,我也不希望業代無利可圖,當然,我也不願意太肥了被宰。所以如何達到平衡,使兩造都不會太心痛,這是我一開始的想法。

現在是中華三菱競賽月剛開始,要拿到很神的價格幾乎是不可能,但應該已經比平常月要優惠多了,再加上促銷廣告上的"十萬配備有購利HIGH",以及麗星游輪和水波爐的二合一贈禮,再加上一個60萬的高額0利率,這已經使購車者立於不敗之地了。

我因為一開始談的時候沒注意到貸款的問題,也沒注意到有些配件已經變成是特仕車的配備了,所以談得亂七八糟的,以為自己的折扣已經很高,事實上,回來概算了一下,覺得還是沒爭取到應有的權益,心情就很不好,於是就回頭去和業代談當初沒有談到的貸款部分。
這個部分,消費者和業代的立場不同,很難妥協。對消費者來說,我們的貸款是以自己在銀行的利息當標準的,但對業代來說,不可能拿定存的利率貸給你,因此他們要自行吸收的差價是比較高的。

還好,最後還是有個圓滿的結果,我改要求歸還原折9000元的贈禮二選一,業代也很乾脆,不讓我覺得一無所穫,老婆也高興了,算是皆大歡喜。

過兩天就要牽車了,還是頗期待的,我的小孩,一個是想體會打開天窗的感覺,一個已經把他要投放到藍芽的歌曲準備好了。
還沒有照片,就先報告到這裡好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