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COLT PLUS試車心得


梵天之雷 wrote:




電動尾門是有...(恕刪)



去賞車的時候看到SALES強力推銷這點 在他展示手沒有被夾到後我也小試一下
(SALES的動作像舉單槓一樣兩手手臂往上撐著車門,才停住電動夾門)

我用單手用力試了一下,不到30秒就放棄了....停不住電動門(NOTE , 我不是手無縛雞之力,178cm, 70kg)
這部分真的還可以再改進....


不過COLT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置物空間很多,我家老大最欣賞的是副駕駛座下面的置物空間
車子的外觀設計也很棒
沒是開過也不知道引擎表現.


但我不明白的是 為什麼新車的車門版手設計還用10年前,用扳的?
現在應該都已經是{拉門}把手設計了吧
AND 駕駛座右手沒有扶手 開車手要放哪啊?~
小弟在新車發表的第一天就去試車了,也發現了車內隔音不佳的問題,雖然很多人說主動安全比較重要,隔音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是想要請問一下,如果買這台車的話,可以請業代幫忙做隔音嗎?效果多大呢?會不會影響到車子的保固或是組裝呢?

謝謝
morris_ko wrote:
去賞車的時候看到SALES強力推銷這點 在他展示手沒有被夾到後我也小試一下
(SALES的動作像舉單槓一樣兩手手臂往上撐著車門,才停住電動夾門)

我用單手用力試了一下,不到30秒就放棄了....停不住電動門(NOTE , 我不是手無縛雞之力,178cm, 70kg)
這部分真的還可以再改進....


不過COLT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置物空間很多,我家老大最欣賞的是副駕駛座下面的置物空間
車子的外觀設計也很棒
沒是開過也不知道引擎表現.


但我不明白的是 為什麼新車的車門版手設計還用10年前,用扳的?
現在應該都已經是{拉門}把手設計了吧
AND 駕駛座右手沒有扶手 開車手要放哪啊?~


30秒,尾門都關閉了。
我也試過啊。沒這問題。我也故意用手指擺在尾門兩端會夾住的地方,一碰到就停止關閉變成開啟。

而尾門正下方,我是直接站在尾門下面讓他壓,頂一下就會停止關閉。
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無關,跟一般人手可施力的方式有關。

要試防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猜想什麼狀況會用到這功能。就模擬這種狀況就好。
就跟兇案現場模擬一樣。
一定是放東西時不小心關閉,尾門開啟時,手扶在D柱上不小心關閉。
就這樣試看看吧。

至於你說的是"握把式"車門把手。A3 A6 A8不知道夠不夠新,還是傳統平整式的車門把手。


小弟開車習慣。右手不是在方向盤上就是在排檔頭上。
不過COLT PLUS的排檔頭造型太猥褻了。握在上面怪怪的。
alvin.chou wrote:
30秒,尾門都關閉了...(恕刪)

關於AUDI的車門把手,A3,A6,A8確實是用扳的,但更新的Q7,TT二代,A5不也改為拉門式的?
何況6年多的Lancer就已是拉門式,Savrin小改款時亦改了,Colt+的設計就顯得古典了一些
再加上鑰匙孔獨立在外,真的跟10幾年的March沒兩樣
wen023197 wrote:
關於AUDI的車門把...(恕刪)


小弟的臆測。
2004.10 COLT PLUS在日本上市。
COLT則2002就上市了(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再往前推的設計階段,應該在1999~2000。

以當時的時空背景,這種把手還算蠻正常的。
要說新車,107,AYGO沒記錯的話也是平整式的門把手。

這兩種把手對實用性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別?不知。
因為我的車也是平整式的。
開車十年多了,沒覺得不習慣的。哈哈。
反正就是開門而已。
alvin.chou wrote:
小弟的臆測。2004...(恕刪)

其實車門把手真的對一輛車的本質沒有影響
但很湊巧的,身邊兩個朋友都注意到這個問題
而且會有疑問:這車原廠是已上市多久了?
結果就如同alvin.chou大大所言,已有一陣子了

gladiator wrote:
你點出了台灣人的一個...(恕刪)


那有一個小小的疑問 ,
那些原廠不就是吃飽了沒事做
無聊到研發新引擎 ! 舊引擎既然這麼厲害 , 他幹嘛要沒事找事做 ?
而且還裝配在原廠的 COLT 上面 !
還是是台灣的汽車廠太厲害了 ??
pepsi1725 wrote:
那有一個小小的疑問 ,
那些原廠不就是吃飽了沒事做
無聊到研發新引擎 ! 舊引擎既然這麼厲害 , 他幹嘛要沒事找事做 ?
而且還裝配在原廠的 COLT 上面 !
還是是台灣的汽車廠太厲害了 ??


並不是這個意思,你不需要以偏概全。

引擎的開發時程遠比車型的開發來的慢,新車型用就引擎事時有所聞的。中華用lancer的舊引擎,我想不是授權的問就是成本的考量。台灣的車廠都只是裝配廠,不是要用啥引擎就可以用啥引擎的。如果clot 這樣就需要受到那麼嚴重的責難那VW的golf 1.6不就更該死,golf 1.6還是單凸輪軸 8V的引擎。比10幾年前march sentra的引擎更舊,還沒有啥售部授權的問題勒。

新引擎感覺比較優,但不見的絕對的比較好。我一堆騎G4德同是,到現在還很懷念古老的GY6引擎勒。
harker633 wrote:
並不是這個意思,你不...(恕刪)


大哥哥你字也選一下 看起來真的是很辛苦
4/21試乘心得:

1.空間不算小,大約有lancer的水準(略小一點)
2.後座椅背可調(加分)
3.座墊泡綿舒適性不錯,但椅背部份稍硬
4.後座可與行李廂打平(加分),但打平後有斜度非水平(扣分),前後作可以連成車床(加分)
5.喇叭數4個....很少
6.前座椅外皮包覆的方式不好,感覺廉價,也佔掉了些後座的膝部空間(扣分)
7.車門很薄(扣分)
8.三菱偷掉很多配備(沒有煙灰缸、沒有點火器,點火器的孔只用一個軟塑膠蓋蓋住、行李箱障版要選配,固定網也要選配,扣分),業代竟然說此車提倡健康不抽煙所以才沒有煙灰缸跟點火器...
9.防盜器反應慢(當我用遙控上鎖後改用鑰匙開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BB叫(至少10秒),我朋友的"雞蛋"則是一開門就叫)
10.車內組裝普普,內裝用料質感差
11.號稱全功能防夾電動天窗並無防夾功能(喜歡天窗的要注意,型錄上雖然說有防夾,但事實上沒有,請見實驗)
12.煞車踏板剛開始踩的前一、二下會有洩氣的聲音,之後就沒有,請問為何??
13.此車很適合當公司車,若可以掛貨車牌的話,三菱可以考慮看看
14.行李箱可動底板的卡榫是塑膠的,會有荷重、變形、耐用度的問題
15.副手座椅下方的置物空間很大(加分)

今天看的是頂級車型,整體來說這台車除了空間變化不錯之外,其他方面均沒有可以稱讚的地方,因此我個人覺得此車並沒有三菱定價的價值(再少五萬就可以)。今天只是靜態試乘,明天才要試駕,試駕完之後再來補心得。

實驗:
業務示範天窗防夾功能的時候是當天窗(有one touch功能)關到中間時,業務用手用力(真的是很用力喔)將天窗往關閉的反方向拉,大約拉了5-7秒天窗才開始往後退。我很懷疑其防夾的功能,因此我先把天窗全開,然後用one touch關閉天窗,手掌則放在天窗的前緣測試,當天窗夾到我手的時候並沒有馬上打開,反而是繼續關閉,我的手掌被天窗用力的夾住大約10秒以上天窗才打開,在被夾住的期間因為很痛(我朋友說我的手掌都腫起來了,天窗關閉的力道很大)所以拼命的用左手去按天窗的開關希望可以把天窗手動往後退,可是不行,天窗還是繼續夾它的。業務說天窗的防夾有角度,可能是我被夾的角度不對所以防夾的功能沒作動,我說:哪有防夾還要看角度的?那角度不對不就沒有防夾?有誰被夾到的時候還會喬角度?業務又說防夾的功能要像他那樣操作(去拉天窗)才會作用,我又說:通常被夾到的時候一定是被天窗往前推直到被夾住,怎麼可能會想要用力跟天窗搏鬥?這樣的防夾一點都不符合邏輯,因此我判定這個天窗的防夾功能實際上一點用都沒有,只是寫出來好看的。正常的防夾是只要一夾到東西就馬上開啟,不是還要等待好幾秒的時間才開啟,家中車輛有防夾功能的可以去試看看,因此如果有人要配備天窗的話請注意此天窗的防夾功能。

4/22試駕(我的坐駕目前為m2000,偶爾開523):

路線:由新莊走高架道到泰山,在走山路到林口長庚醫院,然後再走高速公路回新莊,路程一共35公里。
成員:我+業代共二人

心得:
1.底盤比一般日系車紮實(但不比歐洲車),彈跳感少(高架道路上時速140過彎度大約15度的彎有漂浮感)
2.車重心比一般車高,所以過彎時雖然底盤支撐性不錯,但搖晃感大
3.避震系統偏軟,有一點Q度,壓過連續爛路或坑洞時車尾雖然安定但彈跳稍大
4.引擎噪音大
5.100km/h巡航轉速約2100~2200,車室噪音略大(與m2000比)
6.在泰山上林口的坡道(麗寶仙境傳說旁邊那一條路)開到時速140,此時大約4500轉,加速力道尚可(Ds檔位)
7.電子油門反應不算迅速,重踩油門大約2秒才有加速反應
8.煞車踏板行程短,回饋略軟,煞車力偏軟
9.D檔跟N檔的振動輕微,但引擎轉速忽高忽低(700-1000游移)
10.座椅略小(身高177,體重73,上下半身比例4:6),頭枕只能支撐到後腦中間部位,椅背只能支撐到肩部以下約10-15公分,座椅包覆性差,長途行車容易疲累
11.A柱擋到的視野不小(若是對習慣傳統房車設計的人影響會更多)
12.方向盤輕手,握柄細
13.引擎煞車力道很弱(根本感覺不太出來,除非看轉速表才知道轉速有上升)
14.高速公路時速130風切聲小
15.左右後視鏡位置設計良好,頭不用轉太多即可清楚看到,但是礙於造型,後視鏡視野不算大(與方形的來比較)
16.車室後視鏡能照到的範圍太小,但似乎有放大功能?(業代說沒有)
17.因車尾造型因素所以後方視野不好,路邊停車時看不到後方車輛的車頭或引擎蓋
18.儀表版小,各項資訊無法一眼辨識
19.回轉半徑小,超好停車跟迴轉

結語:
若以此級距來說,底盤表現不錯(以此級距的國產日系車來看有80分水準,但因為重心高所以搖晃感大),動力尚可(但噪音大),隔音水準中等,變速箱振動輕微(但是在D、Ds、L三個檔位之間變換會有頓挫感),行車視野前方優良(但轉彎需注意A柱擋到的地方)後方差(因造型因素)。

二日試車總結:
非常適合當第一選擇的代步車或是都會車,但是需注意視野的問題,若有人要購買代步車或公司車,我會推薦此車。

今日與業代商量價格時發現此車價格超硬,我要買最陽春的級距當公司車(無天窗、無電動尾門):折價後(原價49.9)+強制險+選配黑色皮椅+選配排檔頭+領牌+送配備B套餐=辦到好51萬(我覺得還是很貴),在考慮加上三菱的行銷策略與小改款速度之後我決定半年或一年後再來購買此車。

p.s業代說現在下訂的大多為頂級車款(訂單已經排了1-1.5個月後,大約2000台),而公家機關則訂了大量的49.9萬等級,因此我想很快的路上就會多了很多colt+吧~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