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感覺 日蝕 救了台灣三菱的形象

先賣得好後再來談形象吧
三菱現在的行銷跟以前比可以說是差多了
在youtube看看以前的老新savrin跟三菱其他車系的廣告
現在三菱在人心中的形象感真的很薄弱
prowler wrote:




相當專業.....(恕刪)

一樣是四輪驅動系統,EVO前軸配置實體的LSD,而Outlander非電動版的,前輪是用電腦判定鎖定煞車的方式做到限滑。
用前輪用開放式差速器的話,彎中加速容易造成動力跑到內側輪而轉向不足+力量出不來(內側輪由於重心外移抓地力不足,造成開放式差速器將所有動力導入內側輪快速空轉,而外側輪雖然下壓力強有抓地力,但沒有出力。),雖然可以透過煞車系統輔助內側輪的抓地力,減少空轉問題,但一樣有動力消耗的問題(用煞車去抵銷過多造成空轉的動力)


所以許多性能導向的前輪驅動車,或是前輪驅動為基礎去導入四輪驅動系統的高性能車,都配置前LSD。
(Civic type R,Gti Clubsport,308GTI,WRX STI,A/CLA45,EVO等等)




但如果只是要單輪脫困,避免在惡地出現單輪打滑而失去動力的情況,用電子煞車輔助做限滑就可以了,但實際效果還是看各車廠的設定而有差異...因為實測之後CX3和HRV的四驅系統是無法單輪脫困的(三輪打滑,剩下一輪有摩擦力)。
這部分subaru,MB,BMW,vag新世代的4motion與Quattro 測試後都大多都能單輪脫困。
搖滾神人 wrote:



目前可確定的是...(恕刪)

所有的衡時四輪驅動系統都要有中差喔...如果像4X4那樣鎖定,你是無法轉彎的。


只是中差又分為機械式或電子式的。
老EVO中差其實跟一般的subaru以及現行手排WRX一樣,是用耦合黏式中差(中央差速器跟一般前後軸差速器一樣,是開放式架構可允許滑差,但如果過度滑差會造成內部的矽油溫度變高變黏,而變成限差)
而大多數適時四驅與現在衡時四驅的車款,都採用中央電差,電腦控制透過電磁閥鎖定,又有分為可控制前後分配比例與不可控制比例,單純On/Off的設計。


老實說...前輪驅動Base適時四驅有他的優點,衡時四驅也有他的優點,但在大量電子化的時代,就算不使用實體的LSD,光用電子煞車輔助效果也不一定差(有些衡時四驅的可能還無法單輪脫困,適時四驅的反兒有單輪脫困能力,駕馭性與節能性可能還比衡時四驅好)。
但就取決於車場的電腦與煞車系統的配置。
我總覺得裕隆集團應該要傾全力把這台車國產化,而不是搞甚麼自主改版

rockerdondon wrote:
先論安全進口來台且95...拿CRV來比,後座空間上其實和Eclipse Cross差不多,當然行李箱空間確實CRV比較大不然怎麼當國產客貨車...(恕刪)




進口車賣這接近國產價格算不錯囉~至少不用像國產的後座多加很醜鐵桿的客貨車牌照
搖滾神人 wrote:
目前可確定的是Eclipse...(恕刪)


AYC 管的是左右輪間
ACD 管的才是前後軸間

前後軸間, 可以是差速器, 可以是離合器, 也可以是差速器+離合器,
所以"subaru 有沒有中差?", 要看你對軸間結構的定義是什麼.

Subaru Continuous 傘齒中差 + 黏耦合限滑
Subaru VTD 行星齒中差 + 離合器限滑
Subaru DCCD 行星齒中差 + 限滑機制
(DCCD限滑機制, 早期是離合器, 後來改機械+離合器, 最近又改離合器)
Subaru Active (aka ATS or MPT) 離合器當差速器也限滑

以上純粹機械結構,
先不提電控的部分以免混淆,
不過基本上同一世代的車,
機械結構越完整,
電控只會更先進.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