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自主測試是值得鼓勵,越公開透明越好。但輪拱噪音、儀錶板溫度、娛樂設備及車門破壞性測試在行車安全上比較不那麼重要。建議公開車體結構,展示間擺放每種車款的車身結構,譬如像SUBARU展示。第二,提供撞擊測試數據及影片,自主測試或公證單位測試皆可。第三,提供主動性安全測試數據及影片,自主測試或公證單位測試皆可。第三,提供車輛上所有電氣設備的安全認證文件。第四,成立觀光工廠,讓大眾直接體驗造車流程,親眼見證。(這項是最難的)
gyroking wrote:20年前就有賓士ESP,為什麼現在才全面搭配呢? 少在那邊說法規要求,原因就是買不起。既然大家買不起,車廠搭配幹嘛。車廠造車是造消費者會買的車,這麼要求安全性,新配備,還不趕快去訂TESLA? 在那邊恨鐵不成鋼? ESC設備又不貴,2007文章都指出IIHS都估過大量採用的話每套成本才USD 111而已,在其他先進國家都全面採用時,成本更不可能往上大幅增加,不想搭載除了不把人命當一回事以外還真不知道怎麼解釋!車廠要造消費者會買的安全車輛,車廠有義務引導消費者了解什麼是安全,而不是引導消費者把家裡的沙發與家庭劇院搬到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