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也深刻體認到...
在鈔票銀兩沒有備妥之前就在期盼車子能夠代理進來..是種不切實際的行為~
也的確...與其抱怨中華三菱不肯代理進口...不如想別的辦法自己去弄一台進來~
再說啦...
中華三菱這幾年的銷售策略一直積極在轉型...
品牌形象不斷主打著幸福洋溢的象徵...
擺明要跟剽悍、剛猛、侵略、衝動的性能形象做切割...
如此一來代理進口 EVO. X 無疑是奉行"鴿派"理念而行"鷹派"之舉...有背道而馳之嫌~
(鴿派 表和平理性 鷹派 表侵略衝動~)
從眾多的版友發言看來...中華三菱確實轉型成功了...
它成功吸引了理性踏實、追求幸福美滿的買家...
而至於銷售成績&排名方面...只要買的車主滿意、賣的車商開心...銷售額不過是個數字遊戲而已...不值得探討了~
且看到三菱自身轉型策略成功、買主佳評如潮...就算是車廠賣到倒掉了...應該也能夠安心瞑目了~
benison868 wrote:
不會不搭里拉^^...之前EVO八代....賣不好....最大失敗點就是他閹割版....(恕刪)
進閹割版不是中華的錯~是04年進來的那個時間點美規左駕也就只有那個版本~美規左駕6MT AYC+ACD都是到了05年,才在美國上市~台灣市場的量是不可能要小日本在那時就去特製一款跟日規GSR同配備的EVO8專銷台灣。
另外,閹割版倒不全是EVO8賣失敗的原因~會失敗主要是價格,因為當時GDB歐規Sti價錢光牌價就整整少了EVO8三十幾萬~04年的歐規GDB Sti跟EVO一樣沒有配日規中差控制(DCCD),帳面也少了15ps的馬力,不過他配了6MT。如果只要補足馬力差距~TURBO車怎麼可能會花到30萬(價差)~必須承認台灣會注意EVO的客層一定也會注意Sti,如果有購買意願又沒有品牌情節的客戶兩相比較之下~EVO幾乎沒有勝算。(唯一勝算就是30原廠保養廠比人家多....

個人覺得當年EVO那個價錢應該是除了大規模的廣告公關成本外還加上了不合適的備料成本估算以及與一般進口車相當甚至超過的利潤比下得出來的~而且很明顯低估了當年同價位或同性能車款的競爭與排擠性。如果當年EVO價位只多Sti 三萬的話情況會完全改觀。(04 Sti可是完售收場)
Northernstar804 wrote:
其實並不一定要進EVO阿
進台ralliart也行
低增壓,237HP
...(恕刪)
這聽起來似乎 不錯 就像 Subaru 的 WRX 的中間車款一樣 (有點認真 價錢也還ok)
不過還是要看 台灣三菱 有沒像 subaru 那樣的經營方式吧
檸檬派 wrote:
誠心建議,真的想玩車,還是到美國或是歐洲來吧.
車價便宜,收入也高,整個眼界也容易打開.
在台灣,受限於賽車風氣低落與車價,大多數人永遠無緣接觸汽車運動方面的知識.
試試看拼一下,總是有機會過來這邊的.
就您的一句話 現就飛過去...
下飛機先去 mitubishi stealership 被搶一下
喔?! 怎牌價是 3萬4 米今? 喜歡還可以談喔?
那順便對面的 Subaru 也包一台 STi 好了
兩台輪流開 自己互尬一下好了...
shuce wrote:
進閹割版不是中華的錯~是04年進來的那個時間點美規左駕也就只有那個版本~美規左駕6MT AYC+ACD都是到了05年,才在美國上市~台灣市場的量是不可能要小日本在那時就去特製一款跟日規GSR同配備的EVO8專銷台灣。
另外,閹割版倒不全是EVO8賣失敗的原因~會失敗主要是價格,因為當時GDB歐規Sti價錢光牌價就整整少了EVO8三十幾萬~04年的歐規GDB Sti跟EVO一樣沒有配日規中差控制(DCCD),帳面也少了15ps的馬力,不過他配了6MT。如果只要補足馬力差距~TURBO車怎麼可能會花到30萬(價差)~必須承認台灣會注意EVO的客層一定也會注意Sti,如果有購買意願又沒有品牌情節的客戶兩相比較之下~EVO幾乎沒有勝算。(唯一勝算就是30原廠保養廠比人家多....) 而且好死不死當年還有一台台灣牌價報的比歐陸當地還便宜的歐規Ford Mondeo ST220攪局。對這價位有興趣的潛在車主怎麼可能再相信EVO是因為ooxx稅太高所以售價拉高~
個人覺得當年EVO那個價錢應該是除了大規模的廣告公關成本外還加上了不合適的備料成本估算以及與一般進口車相當甚至超過的利潤比下得出來的~而且很明顯低估了當年同價位或同性能車款的競爭與排擠性。如果當年EVO價位只多Sti 三萬的話情況會完全改觀。(04 Sti可是完售收場)
其實沒 AYC 大家嫌
現 Evo X 有 AYC 還是有人嫌?!
嫌說沒有機械式耐用 比 Drag Racing 會操壞..
不過完全認同 價格這個因素
當年也是在兩台車看來看去的其中一個 雖然看到最後 兩台都沒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