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三菱(已畢業)業務的不滿-文長慎入


twobow wrote:
我個人超喜愛Pajero...(恕刪)


pajero的確有比賽光環
要是把它國產化,不用做太強,售價低一點是個好出路
鈴木的金吉星跟jimmy也沒了
未嘗不是一個選擇

林5537 wrote:
聽你的發文就知道只懂得在網上爬文,自以為知識比人強
但你爬文來的東西究竟有沒有什麼實質的好處
還是只是你從頭到尾自以為世人皆醉你獨醒

現在時代進步,小軸距也有大後座,sentra雖然只有1.8
但3人以上的家庭還是會買它,稅金還有優勢

中型房車跟排氣量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糢糊,借問您這輩子看過幾次車?不是網路喔

你喜歡在網路爬文,爽就好
但也要貼近生活,面對活生生的人類,觀察社會百態
時代在變啊,孩子

講這麼淺的東西害我身體都不舒服了起來,加油,爭氣啊


呵呵
我曾經在某國產車廠當過6年的工程師
每年都要去日本研修
曾經去日本接了兩台車回來國產
去中國指導他們新車型的生產
我在那6年間看過的車試過的車可能比你一輩子還要多
甚至L廠在最初開發第一台車時我也有小部分參與到
你說呢?

講這麼淺
是因為怕你聽不懂
是因為我覺得一個“專業”的業代可以表達成這樣真的非常不可思議
當上游努在在困境中想辦法讓產品有品質、有特色
下游面對消費者的第一線銷售人員卻是如此的不專業
Grunder已經是多久以前的車?那時可沒有現在這種模糊的界線
Savrin為什麼停產?相信有認真受教育訓練的業代一定知道
更別說,業代在自己的體系中,一定了解中華、匯豐、順益、裕益間的關係,不會連自己的mark都搞不清楚

我從頭到尾都沒否認你對三菱的批評
因為那也是事實
我強調的只是當一個業代可以沒有專業到這種地步
也難怪台灣的三菱會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到今天這種地步
當中華一直在做自己的垂死掙扎
應該要回頭好好訓練一下這些第一線的業代了
minhua0317 wrote:
呵呵我曾經在某國產...(恕刪)


既然你在車界,邏輯怎麼錯誤成這樣我實在無法想像
我把grunder跟setra擺在一起
是一般人的觀念,後座比後座,排氣量我只在乎動力跟稅金,動力夠的話就選稅金低的

你不懂這件事,因為你只會做車,車子賣不出去跟你無關,是業務不力

再說我在說的是現況,sentra路上有幾台?lancer呢?
你哪支眼睛看到我待客時把grunder跟sentra放在一起比過了?自已幻想出來的情結還指別人不專業

挑語病,見獵心喜,然後自已再做沒有根據的連結
最後說出酸民最常說的話"你自已沒責任嗎?"
你真的有在工作嗎?我感覺不出一點點你是個咖

業務就算不賺錢也要賺業績
盡責的業務沒事就在想新的話術

你以為你發現了什麼盲點?你這些語言要是當面講給業務聽,你猜會怎樣?
車不好業務怎麼賣都有限,少把責任推給業務

三菱的確很多業務沒有業務的樣子,該要再正規化一點
嚼檳榔,喝酒,走店,草莾氣息
但如果你針對我的話,我不會輕易結束本文的爭辯,請看樓下我當年在順益的日子
minhua0317 wrote:
呵呵我曾經在某國產...(恕刪)


這篇文太情緒化,我自已刪了
各位的觀點都對,只是立場不同,息怒吧!

三菱近年來重心放在電動車、休旅車、皮卡車,沒有新產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三菱業代很無奈,沒新產品可以衝業績,只能縮衣節食過日子也是現況。
中華汽車很無力,因為母廠政策就是這樣,一切只能靠自己小針美容再美容,真的也很辛苦。

在下只能說,所有的看官都是恨鐵不成鋼,曾經叱吒風雲的三菱,如今卻無法讓消費者有所期待。
過去的都過去了,面對現在這個局勢,只有考驗中華汽車新領導階層的智慧了!
jeffflute wrote:
各位的觀點都對,只...(恕刪)


開這樓讓我好多回憶湧上來
當年我真很熱愛三菱,進順益是一種圓夢
雖然功力不夠,但用勞力彌補

早上出門,回到家幾乎都晚上十一點,早餐中餐晚餐都在營業所

喜歡運動的我那時根本不敢去運動,全天待命怕臨時有電話或有事情

學長不值班,我頂

離打卡兩分鐘我也用衝的打卡,其他人是遲到就遲到差小伊

聖誕節過了快一個月,聖誕樹沒人要收,我一個人花半小時把它拆解,自已搬進倉庫

保險跟丟賠險我乖乖報公司少賺一點,其他人是暗槓報給別家

幾乎沒存到錢

有些同事自已沒人脈還每天等電話響,有些做了快半年還不會寫訂單,只是因為業務工作可以穿漂漂,沒勞動

新所長上任,開始淘汰一些人,我有些私事必須離職,新所長跟當時主任(現在當所長了)還想留我下來

三菱的業務的確素質參差不齊,但若有人指著我說我沒努力過我沒盡力過,我會非常不爽

三菱只剩商用車為賣車主力,看看家用產品線,colt plus越改越糟被livina打趴,lancer已無後繼車準備退出市場,outlander靠著同級距唯一國產七人座(其實都賣非法改裝的五人客貨版本為主)勉強有點銷,LSB靠著進口安全轎旅賣國產房車價在撐,整個就是狹縫中求生存的困境,其實三菱母廠產品力很強的,但是策略失當實在可惜。(或許是故意的!?)
"得利卡" 也是在吃獨門生意 。 主要是商用車

大陸投資的福建東南汽車 , 銷售不力 , 這麼早進去大陸市場, 成績不怎麼樣 。 看看同期 或是 更晚的 吉利汽車 與 比亞迪 , 很不錯的成果。

日本三菱汽車的主力也轉向 廣汽集團 (賣 PAJERO , ASX ) , 不再唯一注重福建東南汽車 。 東南汽車已經慢慢走向自製了
中華- 東南 兩兄弟公司 , 碰到的困境與出路, 都差不多

既然 三菱汽車拿不出好車 , 中華汽車 不妨拿 東南的車來臺灣賣
DX7 1.5T SUV
三菱新一代全铝4A91T MIVEC涡轮增压发动机
也是正宗 , 12萬人民幣售價

也可以打下一片江山 , 補足 OUTLANDER 的小型缺口
(就像 現代 有 Sata Fe, IX35 , 甚至 還有更小一號的 IX25 )





林5537 wrote:
既然你在車界,邏輯怎麼錯誤成這樣我實在無法想像
我把grunder跟setra擺在一起
是一般人的觀念,後座比後座,排氣量我只在乎動力跟稅金,動力夠的話就選稅金低的

你不懂這件事,因為你只會做車,車子賣不出去跟你無關,是業務不力

再說我在說的是現況,sentra路上有幾台?lancer呢?
你哪支眼睛看到我待客時把grunder跟sentra放在一起比過了?自已幻想出來的情結還指別人不專業


所以你就是被抓不專業了之後硬坳嘛
你一開始就是把Grunder跟Sentra、Camry擺一起,這可是你自己寫的,不是我幫你補的
被糾正了不肯乾脆地承認錯誤再坳什麼模糊地帶
再告訴你那時代沒模糊地帶再坳沒看過你待客
是啊,能坳成這樣你贏了

告訴你一個事實
Grunder跟現在大軸距的Sentra根本就是不同世代的車
Grunder幾乎死掉了之後這代Sentra才出來
如果你待客時這兩部放在一起那真的算你厲害


挑語病,見獵心喜,然後自已再做沒有根據的連結
最後說出酸民最常說的話"你自已沒責任嗎?"
你真的有在工作嗎?我感覺不出一點點你是個咖


果然就是一附業務嘴臉
之前憑自己的臆測認為我只是網路嘴砲王
然後忽然發現我比你還內行
就又開始轉移話題說些沒內容的五四三
來點會得好不好
業代可以當成這樣真的是弱爆了
憑你在體系內還不知道〈中〉是哪家的mark
說你不專業真的一點都沒冤枉你吧


你以為你發現了什麼盲點?你這些語言要是當面講給業務聽,你猜會怎樣?
車不好業務怎麼賣都有限,少把責任推給業務


我非常同意你這一點
車不好業務真的很難賣,這我也知道
所以我說中華三菱是先天不良,這我沒話講
但車都這麼爛了,如果業務再不專業
那不就正是我所說的後天失調?


barbielinda wrote:
"得利卡" 也是在吃獨門生意 。 主要是商用車

大陸投資的福建東南汽車 , 銷售不力 , 這麼早進去大陸市場, 成績不怎麼樣 。 看看同期 或是 更晚的 吉利汽車 與 比亞迪 , 很不錯的成果。

日本三菱汽車的主力也轉向 廣汽集團 (賣 PAJERO , ASX ) , 不再唯一注重福建東南汽車 。 東南汽車已經慢慢走向自製了
中華- 東南 兩兄弟公司 , 碰到的困境與出路, 都差不多

既然 三菱汽車拿不出好車 , 中華汽車 不妨拿 東南的車來臺灣賣
DX7 1.5T SUV
三菱新一代全铝4A91T MIVEC涡轮增压发动机
也是正宗 , 12萬人民幣售價

也可以打下一片江山 , 補足 OUTLANDER 的小型缺口
(就像 現代 有 Sata Fe, IX35 , 甚至 還有更小一號的 IX25 )


三菱─中華─東南間要講清楚是一言難盡

台灣的中華三菱跟日本三菱的關係
講簡單一點不是直營店(分公司),而是加盟店的關係
所以台灣的中華汽車一向擁有不小的自主權,例如要導入什麼車型或做小針美容等等

當年中國剛開放
台灣仗著跟中國間的裙帶關係比外國容易去發展
所以中華就順勢買了福汽變東南
但因中國法規規定外資不得超過50%
所以東南就變成中華的加盟店,日本的三菱的加盟店的加盟店
日本三菱因為積弱不振,所以也樂得加減在中國多賣幾台

但因為東南是加盟店的加盟店
所以控制上非常困難
三菱在漸漸走出低谷之後當然也慢慢不爽
所以漸漸不再那麼重視東南轉而尋找其他對象
其實三菱沒在中國專注做過車,反而到處賣引擎,這策略倒還蠻成功的

中華當然有想拿東南的車拿回來賣
但障礙大概有二
1. 台灣人對中國車仍很有戒心
只要提到來源是中國
現階段大概是敬而遠之

2. 單純以成車生產製造成本
其實拿日本車跟拿中國車在台灣的製造成本並沒有差多少
中國車在中國可以那麼便宜
主要是靠龐大的生產量、較低的工資與各省的優惠
這些優勢到台灣沒了,其實不太可能出現12萬人民幣那種價
你可以參考tobe當時在台灣賣的價格與狀況
大概就可以知道中國車在台灣的辛酸

題外話
tobe當時在台灣被工程師(非消費者)嫌到沒力
雖然以CKD進口整個車殼
但品質精度非常不好
要做很多的修復
然後車體強度很差
還在台灣做了很多額外的結構強度追加
當然現在應該不會這樣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