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中型房車回顧,Lancer Sportback達成好多里程碑,其他呢?


staint初號機 wrote:

摘自VW官網

很不好意思,儘管Golf 7軸距為2637mm,略多了「37mm」而已,也僅1.2 TSI、1.6 TDI這兩款105ps的版本使用所謂的「MQB平台扭力樑懸吊」,其他140ps的1.4 TSI、150ps的2.0 TDI後輪皆使用運動化懸吊 (多連桿) + 防傾桿,可見福斯自己也知道在同樣車身但較大馬力下使用扭力樑仍是有疑慮的。或許結構上的東西不是那麼顯而易見,但白紙黑字的東西都視而不見,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我正想拿VW這段官網規格出來講的....

從VW自家官網就可以看得出來 : "稍微" 有強調一點 運動化/操控性的, 後懸吊都是用 "多連桿/雙A臂+防傾桿", VW官網自己都在強調了, 還要爭什麼 ?


呀這不就解釋完了, 還有什麼好講的 ?

國產偷料車用了一根超薄的扭力樑, 還要跟我講 穩定性/操控性 ??


staint初號機 wrote:
坦白說這論壇也有不少...(恕刪)

想吐槽你"軸距"的問題
因為"軸距"根本不是構成扭力樑操控性好壞的充要條件
有興趣請移駕Skoda展示間
那裡面有一台車用扭力樑, 且軸距也有2686mm
Skoda Octavia
他的底盤結構跟Golf一模一樣, 都是MQB平台的產物
去預約試駕看看如此長的軸距下, 操控有沒有如你所想的不如多連桿吧

還有, 我沒有想護航什麼, 我也沒說Altis/Sentra操控好吧?
所以請不要搞錯重點了, 我的重點是.....操控性不是看圖說故事就能蓋棺論定的

另外, 避震器軟硬的問題要分成不同角度來看, 是阻尼硬還是彈簧硬, 結果很不相同
像Mazda3跟Civic8都是阻尼彈簧都硬, 開在市區覺得很跳, 高速也不是很舒服
Civic9阻尼軟多了, 但彈簧依然很硬, 開市區慢速過坑洞感覺還好, 有Q彈感, 但是高速公路會一直彈跳
LSB則是市區高速都很舒服, 這代表阻尼彈簧都很軟
AMDer wrote:

我正想拿VW這段官網規格出來講的....

從VW自家官網就可以看得出來 : "稍微" 有強調一點 運動化/操控性的, 後懸吊都是用 "多連桿/雙A臂+防傾桿", VW官網自己都在強調了, 還要爭什麼 ?...(恕刪)

VW就只是VW, 好像不能代表所有車廠吧?
就我的理解, 多連桿是舒適與操控兼顧的選擇, 但純舒適或純操控就不一定要多連桿

強調操控性的車
Peugeot RCZ-R就是用扭力樑懸吊
Mégane Renaultsport後輪一樣是扭力樑懸吊, 這台還曾經是紐北最速前驅車
樓主講的軸距....這兩台軸距都超過2600mm, 不能再用短軸距來強詞奪理


"所以神車.仙草.TIIDA...別再自HIGH說自己車子底盤是歐洲鋼砲設定

等你開過FOCUS.CIVIC.LSB...這些底盤很粗勇的車子時"---更是經典

另外版主:"坦白說這論壇也有不少刻意給人貼上義和團的標籤卻實際強硬塑造一言堂的發言,實在不敢苟同。",其實我贊同版主是因為從18開始開手排到現在不算短,重要的是版主講的CIVIC,LSB等車家人都有
,VW之前也常開著到處跑,所以才說版主的說法很客觀

willoww953 wrote:
話說~我開過舊TIIDA 2年多...拖曳臂設計真的很爛

尤其是再高速過彎時(上下交流道)...更明顯~

當輪胎壓到一個小石頭或小坑洞時...會感覺整台車快拆了

我當時還特地去裝了後下防傾桿...但我覺得那是自HIGH用的!!!

當車子本身結構就爛時,裝再多桿子都沒用

所以神車.仙草.TIIDA...別再自HIGH說自己車子底盤是歐洲鋼砲設定

等你開過FOCUS.CIVIC.LSB...這些底盤很粗勇的車子時

你會發現~買那些車真的是對不起自己手上白花花的小朋友!!!...(恕刪)
staint初號機 wrote:
還有,內裝不只是要看造型,還關乎質感、材質,這部份去摸過實車就知道了,奉勸那些只會「爬文」的鍵盤護衛們,車體結構如果沒有基本常識墊底的話,那難怪這棟樓......還挺熱鬧的。
(恕刪)


質感




材質


這種東西其實不用摸 用久了就知道
我的車2010年2月

話說我的車算乾淨的 每兩個月至少會去一次清內裝外打蠟
也就是說…我也是有在顧車的


當然方向盤包皮會破…可能和使用習慣有關係
只是有點納悶...從小看我爸換了5輛車 我自己換了3輛 我弟也換了3輛
這是唯一一輛方向盤包皮破掉的

至於誤用civic9歐規照片那又如何…
Fortis內裝中控看起來就老態阿…

車體結構有基本常識那又如何…
上路開開就知道阿…

我弟現在開11代ALTIS開起來就是比原廠FORTIS 1.8=LSB硬一點
事實上我爸的CAMRY HV也比原廠FORTIS 1.8硬一點點
只是FORTIS極重手的方向盤造就了操控假象
CAMRY HV方向盤過輕 車頭過重
但兩者原廠設定在彎道的極限 是半斤八兩
跑一趟北宜公路就很清楚了


無論是原廠FORTIS 1.8或LSB 軟就是軟 這是事實
就連與2001 civic7(我的第一輛車)相比較 FORTIS還是軟

我是買fortis的車主 我不是插花去參加甚麼活動開個半天一天
Fortis摸起來怎樣 開起來怎樣 絕對比不是車主還要熟悉
而我也不會說fortis好或不好 至少我開到現在近5年 除了天窗漏水出了保固
方向機更換一次 還有方向盤護蓋掉漆這種小事…
我買到的車 可靠度一直都很好 沒有其他問題…
小改了避震 在路上我也開的很歡樂

但畢竟Fortis這產品已經是近10年前的設計(沒10年也有8年)
與他廠產品相比較 已無新鮮感
我想 這也不是車商搞些體驗活動 就能改變產品本質吧
至於有無刺激銷量 還是由市場及消費者去應證囉

staint初號機 wrote:
坦白說這論壇也有不少...(恕刪)


不好意思

基本上國產這個價位級距的車子

小弟都開過不只兩三次以上

如果真的要講"硬派"

很抱歉 沒有一台能夠用這個形容詞形容 因為終究都只是一般代步用車


比較本來就是一種相對的

前面也有網友貼過車評 Lancer Sportback確實是偏軟的底盤調校

八代Civic是懸吊跳得很不舒服 又不夠紮實

九代Civic吸震表現變好 變得更穩定紮實

而這樣的改變卻被說成比Lancer Sportback軟?


或許你可以說Lancer Sportback行路感受比較顛頗

其實您根本不該用"硬派"這個詞 完全會讓人誤會...
回應meridian大
meridian wrote:
想吐槽你"軸距"的問題
因為"軸距"根本不是構成扭力樑操控性好壞的充要條件
有興趣請移駕Skoda展示間
那裡面有一台車用扭力樑, 且軸距也有2686mm
Skoda Octavia
他的底盤結構跟Golf一模一樣, 都是MQB平台的產物
去預約試駕看看如此長的軸距下, 操控有沒有如你所想的不如多連桿吧...(恕刪)




摘自Skoda官網

怎麼辦?您舉的例子Skoda Octavia明明軸距2578mm,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啊你的扭力樑怎麼不見了?

meridian wrote:
不過我想幫他講話, 因為我很認同他, 這東西真的不是用看的能看出來
Golf 7代MQB平台的扭力樑懸吊...(恕刪)

meridian wrote:
VW就只是VW, 好像不能代表所有車廠吧?...(恕刪)


VW Golf的案例是您自己舉的,還貼上不知道哪抓來的含簡體字照片,然後現在又說不能代表所有車廠???

舉例是您,切割也是您,何況我通篇後半段的重點在於請大家注意安全配備、並要從懸吊開始看起,您卻一直扯操控性不是看圖說故事可以論定的,這哪招?

事實是整篇出現的車子我不僅都開過,連照片都是我親自拍攝的。您說我看圖說故事,怎不說我是試過理解加消化後......嗯......出來的(咦?)

至於強調操控性的車
meridian wrote:
強調操控性的車Peugeot RCZ-R就是用扭力樑懸吊
Mégane Renaultsport後輪一樣是扭力樑懸吊...(恕刪)


恭喜您蓋了這麼多層樓終於舉了一個無誤的案例,But!
一輛是前軀雙門跑車,一輛是正宗鋼炮,而且都是最會做扭力樑的法國人旗下產物,他們的扭力樑好到爆不說,在車壇可是經典「特例」車廠,那您怎麼不趴下去看看那整組的後懸吊跟Altis/Sentra有多麼不一樣?更何況我通篇在講的是房車,您舉跑車的例子?

那按照您的邏輯順帶舉例一提
meridian wrote:
就我的理解, 多連桿是舒適與操控兼顧的選擇, 但純舒適或純操控就不一定要多連桿...(恕刪)


那法拉利458 Italia使用後多連桿,所以就可以強辭奪理說多連桿不是是操控和舒適兼顧的選擇?

再來~
meridian wrote:
另外, 避震器軟硬的問題要分成不同角度來看, 是阻尼硬還是彈簧硬, 結果很不相同...(恕刪)


所以在感覺一輛車的舒適或跳動不用考慮車重、風阻、座椅軟硬等其他因素,只憑彈簧和阻尼就能全面代表?

至於秤子929大
meridian wrote:
這種東西其實不用摸 用久了就知道
我的車2010年2月
話說我的車算乾淨的 每兩個月至少會去一次清內裝外打蠟
也就是說…我也是有在顧車的
...(恕刪)


您說自己的車2010年2月,歷經4年。我自己過去曾使用過的義大利Sparco真皮方向盤也用得脫皮掉色,現行車Fit的定速按鍵開不到2年上面的字也已經開始模糊不清。我想說的是如果您自己不想看到脫皮情況,或許開方向盤材質是軟質塑膠的車比較適合您。確實您舉的例子當中不可否認其他車款的視覺設計優於LSB,三菱也總喜歡在縫線等小東西上做花樣。

meridian wrote:
至於誤用civic9歐規照片那又如何…Fortis內裝中控看起來就老態阿...(恕刪)


但您說Civic9照片誤用又如何?就舉例錯誤啊!如果是引進的是歐規款我早就買了!就是因為台灣四門版Civic9的那般中控看起來實在差強人意,跟Lancer比起來實在也還好,但Civic9運用了大量軟質塑膠後使得手摸觸感提昇不少,所以您說又如何?車子不是您自己摸了快4年然後才在嫌棄質感材質和老態的。

當然跟不上其他車改款是三菱自己的問題,但回到我通篇在講的,今天引進LSB就全盤把同級房車的安全性威了一輪,您貼了好幾張內裝照根本篇的關係是......?

坦白說,我參加01活動寫這一篇文章說實在話並不需要這麼認真回覆,大家也都會說認真你就輸了。但對於通篇明明重點是希望大家多留意安全性的部份,因為身邊就是有認識駕駛某輛錯誤後懸吊設計的車款導致翻車意外的車主。但今天一小段不是重點的重點只因「感受」和用詞被看不順眼就來輪番上陣貼標籤,並連番舉證錯誤也要推行一言堂,那看來其他說我中肯、感受與我類似的,那麼看來我該在這邊請大家多多小心留意啊
staint初號機 wrote:
話說自Lancer ...(恕刪)


我的想法跟你完全不同

我昨天開我朋友15年式LSB跑山 (完全無改)

懸吊側傾真的非常明顯 完全沒有運動的感覺 就算是變換車道也是

新神A我常開(公司車),我反而覺得新神A比較穩

總之跟你的說法有很大落差
身為LSB車主開這麼久了說一句我的感覺
原廠設定真的是舒適為主, 而且又是16吋胎
但底盤和懸吊個人認為是很不錯的
高速下的穩定我是蠻讚賞的
讓人開到超過110都覺得只有80的速度忍不住想多踩
大家好, 身為LSB的車主也來說說感想.

這部車的後懸吊是獨立多連桿,關節較拖曳臂多,先天結構上較拖曳臂扭力樑者優.
但好的結構若搭配普通的調教,不見得會優於先天較差懸吊結構但後天輔以卓越的調教.
LSB搭配的避震器偏軟,房車設定舒適取向,坑洞路面的彈跳處理不錯,不會感覺很硬很顛.
LSB高速穩定性很好,但若要激烈操駕,LSB會讓人感到信心不足.
若要激烈操駕,依LSB的懸吊結構,根據我其他車的經驗,只要換成較硬的避震器及彈簧,馬上會令人信心十足,但舒適感會降低.

當初會買LSB,主要還是看重其安全性,有 Euro NCAP 及IIHS 實車撞擊數據,令人感到對自己及家人能有較好的保護. 至於LSB 被常被攻擊在國外已上市很久設計老舊了無新意, 對我這種 LKK 級的人反而是加分的, 因為經過這麼多年這車子該有的問題大概都被試出來也解決掉了, 買很新的車子,相對的要跑維修廠的風險也很高, 這是一種折磨.

對LSB,我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冷氣壓縮機作動聲大了點,另一個是車室地板中間隆起面積大,這可能是因為LSB在國外有四驅的緣故,不過我是不太在意這兩點. 善用方便的換檔撥片, LSB不會有超車無力的問題,不然慢車道上開定速90~100溫和地開, 95汽油高速公路每公升15~16公里是經常可達到的, 對近1400kg的車重, 油耗已有一定水準.

以LSB的安全性及一些實用的配備如定速,換檔撥片等等,其售價在台灣車市相比上是對得起它的價值.



staint初號機 wrote:
又是個不知道以上每輛...(恕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