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媒體記者說S-AWC救了他一命

我是參考這篇 #51樓
三菱 S-AWC

和這張圖



這張圖最左邊的應該就是國產小凹 有4wd但不算S-AWC 右邊兩台是國外小凹(台灣PHEV應該也是)

然後EC是我那時爬文是看昏頭了
EC是有AYC 沒有的是EVO中差上整合在前端的差速器加上離合器限滑(ACD)
所以EC或小凹S-AWC板的AYC相比EVO的算是閹割版?


爬文看下來只覺得EVO真的很強大 停產真的好可惜
cagman0415 wrote:
.相對日本人好像開車最安全?也都不會亂按喇叭逼車之類的,不知道日本有沒有三寶.(恕刪)

只有去旅遊過,白天坐車觀察看起來都蠻規矩,上次我要過馬路看到有一台要右轉(無號誌),已經轉了一半,我人行道離路口還有一公尺以上,我看到他就習慣性停下來等車過,結果他也停下來,我們互看了一陣子他才招手要我先過

只是上網看影片會發現日本有比三寶更狂的東西…暴走族




coolfox wrote:
我是參考這篇 #51...(恕刪)


日本版本的
跟其他版本的不一樣吧..

台灣的規格說明書上面
通常都會有詳細規格以實際販售車輛為主.原廠有變更規格的權利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雖然我也是看得有點霧颯颯
不過在雨天高速行駛下
遇到突發狀況 除非駕駛人有受過訓練
不然翻車或者失控的機率非常高
所以記者標題這樣寫不是為了聳動而已
應該是S-AWC真的救了他一命
cagman0415 wrote:
文章似乎沒有特別提...(恕刪)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
AWC是控制動力的輸出所以沒踩油門沒有作用,ABS是控制煞車的輸出所以沒踩煞車沒有作用
ESP則是偵測到打滑就隨時都在準備介入這樣,切斷動力和夾煞車都是他作動的手段之一(不會增加動力倒是真的)

至於AYC他是一個"差速器"的"硬體"
可以去了解一下差速器的原理以後在想像一下把整個差速器拿掉,兩邊的輸出軸都換上離合器
這樣就可以做到"主動"把動力輸出到某一車輪上(而不像EDL或是LSD是必須有單邊打滑才能"被動"的把動力往另一邊送)
對於公路來說就是可以主動讓有更多下壓力的車輪有更多動力輸出而不會浪費動力在下壓力較低的車輪(例如我左轉彎就把更多的動力往右側車輪送,而不是被動的等左側車輪開始打滑才用LSD限滑或是用EDL來夾左側車輪煞車把動力往右邊送,且用EDL夾煞車這動作除了會導致激烈操駕時的煞車過熱以外還會直接導致車輛減速公路操駕根本不會用到)
越野使用則是除了可以主動送某個車輪以外,系統難以偵測打滑輪的狀態下直接把兩個軸的離合器全接合就=中差+後差鎖定了

這系統很多家車廠都有類似的硬體,臨時找不到三菱的AYC我貼個LR的影片
https://youtu.be/3uc11SUC9UA?t=83
1:23秒那邊的機構就類似AYC這樣

然後我剛剛才發現我忽略了一點就是
台灣的EC有AYC?
記得連當初進口EVO8都閹割了為什麼會在EC上面配AYC?XD
別的不討論了。
這AYC是否也有分硬體及軟體(韌體)的版本?
畢竟現在新版的ESP很多都包含以前許多硬體才有的功能(但也都只是模擬,與硬體實際效果應該還是有差)。
例如HONDA的AHA、FORD的TVC...等,也是類似利用ABS系統、左右驅動輪剎車、降低引擎輸出等方式來達到類似的功能。

硬體版當然是最強大的版本。
而為了減少成本,改用軟體(韌體)版的AYC來達到基本AYC的效果?
只是AYC可能比AHA、TVC...包含更多的控制機制?

以上,純討論,有錯請鞭小力一點,謝謝。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靜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上圖為 Eclipse cross 的底盤後軸


上圖為 Forester 的底盤後軸

其實上圖可以看的出來,單純的AWD跟S-AWC的傳動軸大小差異!
S-AWC 前後輪扭力分配 (From 前/後% to 前/後%):
AUTO 自動模式 From 80/20% to 55/45%
SNOW 雪地模式 From 80/20% to 45/55%
GRAVEL 砂礫模式 From 70/30% to 40/60%

有一個重點是 S-AWC的ayc輸出控制 是完全主動式的,就是透過偵測所以車輛的行進數據經行分析判讀,再主動控制或是輸出動力調整
車輛動態!

下面這邊有一個網頁 https://www.goo-net.com/magazine/105168.html

是三菱汽車 動力部門開發工程師根據S-AWC 這套系統跟 正統EVO控制上有甚麼區別!
說明的是 大腦就是ECU控制器 數據(加速、減速、轉向不足、過度轉向)判讀這部分的數據獲取跟分析是一樣的,但是調整的工具
這部分就有差異了!

這部分真的就是三菱的S-AWC技術核心。(以前參加WRC的經驗裏頭獲取並調整的大數據)
led91156 wrote:
然後我剛剛才發現我忽略了一點就是
台灣的EC有AYC?
記得連當初進口EVO8都閹割了為什麼會在EC上面配AYC?XD...(恕刪)


好像除了日本右駕車在日本販賣的之外
其他國家左駕車.如美國等販售的幾乎都沒有AYC系統.
剛去找了一下.美國確實有AYC系統的EVO
台灣當初引進的卻沒有??

英國.澳洲這種右駕車可能有吧..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kaua wrote:
上圖為 Eclipse...(恕刪)


您貼的圖
好像沒有看到AYC泵浦的管路連結到差速器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kaua wrote:
上圖為 Eclipse...(恕刪)

EC的分動機構的離合器和差速器是一體的所以會比較大顆(就類似Haldex的系統那樣)
用Haldex系統或是多片離合器四驅系統的四驅車應該都是這麼大顆的後差速器(連機械式的早期CRV也很大顆)
SUBARU的分動機構直接作在變速箱內了所以後差速器不用這麼大顆
比較好奇的是EC到底有沒有硬體上的AYC結構?
(記得速霸陸也有類似AYC的硬體差速器但是我忘了叫啥)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