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有微型車的生存空間嗎?

個人的想法是, Toyota的IQ很適合台灣, 因為它是"四座位"(三大一小), 也可以放兒童安全椅,這是Smart沒有的優勢..
3米的車長與老咪一樣, 在巷子裡沒有紅線的小空間, 稍微擠一下也就停好了(但是這種空位也常是Smart要佔的)

為何小車難生存?前面提過安全性的問題, 還有就是車內空間, 我家女生多, 出門就愛shopping, 如果去一趟賣場,沒有買好買滿是不肯回家的..

我曾想過微型車後門加掛摺疊行李箱的功能, 在材料強度上, 肯定過不了台灣人喜歡"物盡其用"這一關..

我只能說, 以中華三菱的能力, 要做這種車不難, 日本與德國在二戰後的復甦,都造了許多小車, 只是在底盤開發上, 台灣人可能還是沒辦法, 若引進日本K-car的底盤, 搞一個本土Smart, 除非有gogoro一般出色的外型設計,來吸引年輕買家, 不然真的是不好賣..

不然由睿能設計一款有車殼的四輪gogoro, 或許必較容易..

vocawu wrote:
有市場,但是價格很重...(恕刪)


剛從大陸探親回來,車主說最便宜的國產微型車(長得跟matis很像,有四輪,可坐4~5人)只要3萬人民幣,一般國產轎車也只要5萬人民幣左右。
如果是三輪車型的包廂電動車則只要5000人民幣,這種也可以坐4個人,但這種台灣似乎目前不允許。


台灣不適合微型車, 因為台灣交通壅擠程度比日本還嚴重許多
機車才是最適合的
現在越來越多電動機車是好現象

不過台灣雖不適合微型車, 但是台灣適合小型車, 大概3.8~4.3m左右車長且有大空間, 高速穩定性還可以的車最適合台灣
例如Fit, Baleno等等, 或者未來會蓬勃發展的CUV, 例如HRV, U5之類
這個話題
我覺得台灣真的該發展的是類似Toyota i-Road的這種可以替代機車行車結構的小車
占用路面接近機車
轉彎半徑也接近機車

如果有像iroad一樣的車
拉長續航力(150KM)
換電或縮短充電時間
加個頂架來確保簡單的收納需求

這樣最有空間使用效率

windsoul0312 wrote:
這個話題我覺得台灣...(恕刪)

i-Road我記得, 這個我會認為是機車而不是汽車了, 不過兩陽一葉是否有此能力設計? 它們有重機製造能力, 那造這個應該是不難,但就怕要重機駕照才能駕駛, 這樣對銷量是比較難衝高的..
當年熊貓車
享年3歲
你說以市場嗎???

PS個人覺得有市場(只是品牌不對)
其實AEON和YAMAHA的三輪就很適合修改
做個249cc
設計車長不要超過2.5M
一樣做上車頂架來確保基本收納運載力

其實路上都看過土炮的雨棚了
我覺得只要確保通風和遮雨
能跑個錶速90就很棒了
windsoul0312 wrote:
這個話題我覺得台灣...(恕刪)

iroad還是算一台車, 要停汽車車格, 只要是要停在汽車車格的微型車都沒有市場

台灣馬路環境發展那麼久了, 不會因為有些人覺得"好像不錯"就突然大幅改變
現在大多數人要的還是這樣的規劃:
方便好停好鑽: 機車
長距離使用: 汽車, 頂多未來會因為節能減碳風潮+國產車式微, 漸漸轉變成進口小型車大空間車款, 其實這已經是進行式了, 以前大型房車現在越賣越差, 大型SUV也越賣越差, 主流變成中型SUV, 休閒風潮與實用主義越來越盛行, 未來小型SUV, MPV與hatchback也越來越被重視....
開放日本的K car來, 台灣的汽車立刻死一半,
都是在保護幾個特定沒競爭力的汽車公司,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