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以插電挑戰油電 Mitsubishi Outlander PHEV


dongmark wrote:
長江後浪推前浪比亞迪...(恕刪)


如果單講銷售
三菱現在的銷售能力的確不如以往風光
但近年來推出一些不錯的產品(ASX、Outlander PHEV等)
這兩年在全球上銷量已慢慢成長

你質疑三菱的電子、電機能力就錯了
你可能不知很多車廠、電器用品都用三菱集團的產品
就連三菱本身的渦輪廠
也因為近幾年的渦輪引擎大賣
訂單更是接到手軟…
三菱汽車技術還是跟其他大廠可以相比
尤其是三菱的S-AWC技術
只是早些年的銷售不振
讓管理階層為了獲利而減少成本的付出
所以三菱才會退出WRC賽事

但近年三菱又開始陸續參加賽事了
Outlander PHEV在亞洲拉力賽獲得油電組第一名,不分組第14名
電動車I-miev Evolution III在全球知名難度極高的PPIHC賽事包辦電動組前二名,不分組第三名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iew.cgi?/news/2014/7/b4070015.ti+a2+a3+a4+a5+b1+/news/2014/7/b4070015+b3+d6+c1+c2+c3+e1+e2+e3+e5+f1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iew.cgi?/news/2014/8/b4080431.ti+a2+a3+a4+a5+b1+/news/2014/8/b4080431+b3+d6+c1+c2+c3+e1+e2+e3+e5+f1


三菱目前該做的就是再次得到消費者的信心


至於比迪亞
我想大陸因為經濟開放
大陸人也開始賺錢有能力買車
造成中國車市這幾年持續成長
也造成大陸自我品牌的崛起
比迪亞的技術
一定有和國外車廠合作
並且銷售上採低價來搶市佔
就像早期韓國現代和日本三菱合作
現代更在美國市場採低價搶市佔
我想要成為行銷全球的車廠
自已本身要有研發能力
只買別人家的技術是沒用的
現代深知這點
所以現代有重金搶豪華車廠的設計師、工程師
更在歐洲蓋研發中心

中國市場終有接近飽滿的一天
接下來
我們會慢慢看到中國低價自我品牌車廠的倒閉
至於比迪亞會不會在內
我對比迪亞不清楚
所以也就不得而知了~
kikianet wrote:
哈哈哈,我肚子好痛T...(恕刪)




已經無法溝通了

台灣就是因為你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才越來越弱吧
搖滾神人 wrote:
如果單講銷售
三菱現在的銷售能力的確不如以往風光
但近年來推出一些不錯的產品(ASX、Outlander PHEV等)
這兩年在全球上銷量已慢慢成長

你質疑三菱的電子、電機能力就錯了
你可能不知很多車廠、電器用品都用三菱集團的產品
就連三菱本身的渦輪廠
也因為近幾年的渦輪引擎大賣
訂單更是接到手軟…
三菱汽車技術還是跟其他大廠可以相比
尤其是三菱的S-AWC技術
只是早些年的銷售不振
讓管理階層為了獲利而減少成本的付出
所以三菱才會退出WRC賽事

但近年三菱又開始陸續參加賽事了
Outlander PHEV在亞洲拉力賽獲得油電組第一名,不分組第14名
電動車I-miev Evolution III在全球知名難度極高的PPIHC賽事包辦電動組前二名,不分組第三名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iew.cgi?/news/2014/7/b4070015.ti+a2+a3+a4+a5+b1+/news/2014/7/b4070015+b3+d6+c1+c2+c3+e1+e2+e3+e5+f1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iew.cgi?/news/2014/8/b4080431.ti+a2+a3+a4+a5+b1+/news/2014/8/b4080431+b3+d6+c1+c2+c3+e1+e2+e3+e5+f1


三菱目前該做的就是再次得到消費者的信心


至於比迪亞
我想大陸因為經濟開放
大陸人也開始賺錢有能力買車
造成中國車市這幾年持續成長
也造成大陸自我品牌的崛起
比迪亞的技術
一定有和國外車廠合作
並且銷售上采低價來搶市占
就像早期韓國現代和日本三菱合作
現代更在美國市場采低價搶市占
我想要成為行銷全球的車廠
自已本身要有研發能力
只買別人家的技術是沒用的
現代深知這點
所以現代有重金搶豪華車廠的設計師、工程師
更在歐洲蓋研發中心

中國市場終有接近飽滿的一天
接下來
我們會慢慢看到中國低價自我品牌車廠的倒閉
至於比迪亞會不會在內
我對比迪亞不清楚
所以也就不得而知了~(恕刪)



三菱技術儲備的功底肯定是很厚的

到2016年三菱全球銷量目標是143萬輛

ASX是因為價格足夠便宜,目前是三菱唯一可以在中國市場有一席之地的車型

中國市場就佔了ASX全球一半以上的銷量

至於Outlander PHEV,因為車價過高,目前還看不到任何競爭力


中國低價車廠已經開始大規模倒閉了

從去年開始

市場正在大規模淘汰沒有競爭力的車廠

經過未來5年的洗牌

最後估計會有20-30家中國車廠存活下來

再接下來就是大規模兼併整合到15-20家左右

中國汽車市場目前是2400萬台

不過我預估在2025年左右,會接近5000萬台每年,然後放緩回穩

全球每年總的汽車產能目前在一億台左右

所以這個市場還是很巨大的

而且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轉變

往高性能新能源汽車轉型

三菱進入PHEV領域是明智的

不過後續發展,就要看它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到哪裡了

因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還是在中國

誰在中國市場獲得大量的資金,誰就能全球做戰略布局

進可攻,退可守

所以中國對全球任何一家有野心的車廠來說

是最重要的戰場
dongmark wrote:
已經無法溝通了台灣就...(恕刪)


頭腦裡有正確東西就盡管拿出來反駁我

別用你這種以井窺天的心態看別人

光用自己想像的錯誤玩意要跟和別人理論,滿滿的錯誤又不願承認不願修正,以這種心態要來批別人不會進步,夠格嗎小朋友?
dongmark wrote:
呵呵

已經完全無法溝通了orz

Tesla不但是和小米一樣,而且還和APPLE一樣

你的邏輯思維已經完全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了

Tesla只有一個專利

就是BMS

套在手機上,就相當於安卓系統開放專利一個概念

Tesla開放專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更多的車企用上它開發的BMS系統

但事實上目前各大車廠並不買賬

汽車上所有的零件技術

都不是他的

但它卻能整合來自全球資源

這就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工作特徵

Tesla的銷售模式也是線上下單,線下體驗,,和蘋果和小米的模式完全一樣

面對的是追求個性的特殊群體


但比亞迪不同

比亞迪是從引擎,變速箱,BMS,底盤,電池,所有零件幾乎全部由自己開發生產

銷售模式用的是經銷店

面對的是普羅大眾

這叫實體企業



Tesla 和 BYD 是完全兩種公司


如果看不懂

麻煩不要再來回復


Tesla只有一個專利??

先給連結好了
http://vikingbar.org/2014/07/%E7%94%B1tesla%E7%9A%84%E5%B0%88%E5%88%A9%E5%A4%A7%E6%94%BE%E9%80%81%EF%BC%8C%E6%B7%BA%E8%AB%87tesla%E8%88%87%E9%9B%BB%E5%8B%95%E8%BB%8A%E7%9A%84%E6%9C%AA%E4%BE%86%E7%99%BC%E5%B1%95/

Tesla的專利大多集中在電池、充電技術、電動引擎、車身、車門等等

而你所說的網路企業,只能說你真的是以井窺天,想像力豐富
先不講其它的,就講台灣福田與Tesla,當年Tesla就是親赴台灣福田來恰談代工事宜
向任何代工廠採購零件,也須經過車廠人員親赴代工廠進行稽核,滿足代工條件才能繼續談下一步
大部份的採購前置作業,幾乎都必須人與人的接觸,包含反覆的送樣、反覆的修正、產能要求及相關標準制定…等
不可能有任何一項的採購,是一開始就是從網路上找,完全依賴網路來完成,尤其是這種非標準規格零件,除非是採購早已國際標準化的產品或早有合作或採購的,或是早已建立互通平台的高度合作企業
小米是如此、apple也是如此、Tesla也是如此!
後續的訂單追蹤、問題反饋,才是經由網路來進行

如果要說銷售有線上下單,線下體驗服務的,就是網際網路企業,依你的神邏輯,我想全世界的企業只剩下一種,就是網際網路企業
拜託,用點腦子想想,哪是這麼區分的
如果改天比亞迪也開放線上下單、線下體驗,不就瞬間轉型網際網路公司了,別鬧了

何謂網際網路企業,小米與apple,銷售手機是其次,主打的是從網際網路上以免費或付費方式獲取服務
例如apple販售app、siri、map…等,或是小米販售個人主題桌布…等,都是透過網路提供服務
所以稱之為網際網路公司
中國的百度也是網際網路公司,就是主要以網際網路來提供服務的公司!並不是透過線上下單就是網際網路公司


拜託你張開眼睛看看這個大世界了吧!別老用自己一套就七八糟的思維就亂瞎掰
如果比亞迪全自己開發,何必向三菱採購,比亞迪傻了嗎
如果比亞迪全自己開發,現在恐怕連四個輪子都搞不出來
你要瞎掰也先google一下吧!不懂又不google,又要反覆打自己的臉,喂!你這是什麼狀況啊
我看你的狀況不止是不懂車啊,連基本常識都有問題

還有,你的發言權呢
kikianet wrote:
Tesla只有一個專利??

先給連結好了
http://vikingbar.org/2014/07/%E7%94%B1tesla%E7%9A%84%E5%B0%88%E5%88%A9%E5%A4%A7%E6%94%BE%E9%80%81%EF%BC%8C%E6%B7%BA%E8%AB%87tesla%E8%88%87%E9%9B%BB%E5%8B%95%E8%BB%8A%E7%9A%84%E6%9C%AA%E4%BE%86%E7%99%BC%E5%B1%95/

Tesla的專利大多集中在電池、充電技術、電動引擎、車身、車門等等

而你所說的網路企業,只能說你真的是以井窺天,想像力豐富
先不講其它的,就講台灣福田與Tesla,當年Tesla就是親赴台灣福田來恰談代工事宜
向任何代工廠採購零件,也須經過車廠人員親赴代工廠進行稽核,滿足代工條件才能繼續談下一步
大部份的採購前置作業,幾乎都必須人與人的接觸,包含反覆的送樣、反覆的修正、產能要求及相關標準制定…等
不可能有任何一項的採購,是一開始就是從網路上找,完全依賴網路來完成,尤其是這種非標準規格零件
小米是如此、apple也是如此、Tesla也是如此!
後續的訂單追蹤、問題反饋,才是經由網路來進行

如果要說銷售有線上下單,線下體驗服務的,就是網際網路企業,依你的神邏輯,我想全世界的企業只剩下一種,就是網際網路企業
拜託,用點腦子想想,哪是這麼區分的
如果改天比亞迪也開放線上下單、線下體驗,不就瞬間轉型網際網路公司了,別鬧了

何謂網際網路企業,小米與apple,銷售手機是其次,主打的是從網際網路上以免費或付費方式獲取服務
例如apple販售app、siri、map…等,或是小米販售個人主題桌布…等,都是透過網路提供服務
所以稱之為網際網路公司
中國的百度也是網際網路公司,就是主要以網際網路來提供服務的公司!並不是透過線上下單就是網際網路公司


拜託你張開眼睛看看這個大世界了吧!別老用自己一套就七八糟的思維就亂瞎掰
如果比亞迪全自己開發,何必向三菱採購,比亞迪傻了嗎
如果比亞迪全自己開發,現在恐怕連四個輪子都搞不出來
你要瞎掰也先google一下吧!不懂又不google,又要反覆打自己的臉,喂!你這是什麼狀況啊

還有,你的發言權呢
(恕刪)


麻煩你不要咬文嚼字

BMS系統就是充電技術,電池,電動引擎整合的技術專利

Tesla只有一個專利是拿得出手的

就是這個BMS

別的根本不值一提


Tesla就是一個網際網路炒作企業

在短時間內通過納斯達克,吸收來自全球投資人的錢

沒有概念,誰買你股票

沒有人買股票,如何有錢來吸納全球的資源


所以美國強

強的是金融

通過金融促進技術的變革


比亞迪則不同

比亞迪從一開始就是做電池工廠起家

後來才進入汽車行業

汽車工廠第一批投資人是巴菲特

汽車從一開始模仿

到現在做PHEV

都是腳踏實地的發展

一步一腳印的壯大自己

走的路和Tesla完全不同

BYD代表的是製造業

Tesla代表的是網際網路業
dongmark wrote:
麻煩你不要咬文嚼字B...(恕刪)


我這人說話最討厭的,就是咬文嚼字
但不能省略的文字,我也不會去省略
我會打這麼多字,目的就是要告訴你,你把一切想簡單了,別以井窺天

Tesla跟比亞迪的確是不同的公司
光造車技術等級就天差地遠了,不過還是祝你的比亞迪在這波汽車淘汰賽中能幸存

你把Tesla是網際網路業這件事拿去問問你中國的朋友,看會不會笑掉他們的大牙
連最基本的產業分類都分得亂七八糕
我不曉得依你的智商我們還有什麼能繼續討論下去
請原諒我說話這麼直,我只能跟邏輯正常的對象討論,因為這才有意義,才有獲取知識的機會
如果要用這種亂七八糕的思維畫虎爛,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浪費01的網路資源、浪費你自己的生命

除非.................

秀出你所謂的發言權,那麼可能還會認為你可能是一個有正常生活能力的人




如果還在騎兩輪那就免了
kikianet wrote:

我這人說話最討厭的,就是咬文嚼字
但不能省略的文字,我也不會去省略
我會打這麼多字,目的就是要告訴你,你把一切想簡單了,別以井窺天

Tesla跟比亞迪的確是不同的公司
光造車技術等級就天差地遠了,不過還是祝你的比亞迪在這波汽車淘汰賽中能倖存

連最基本的產業分類都分得亂七八糕
我不曉得依你的智商我們還有什麼能繼續討論下去
請原諒我說話這麼直,我只能跟邏輯正常的對象討論,因為這才有意義,才有獲取知識的機會
如果要用這種亂七八糕的思維畫虎爛,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浪費01的網路資源、浪費你自己的生命

除非.................

秀出你所謂的發言權,那麼可能還會認為你可能是一個有正常生活能力的人




如果還在騎兩輪那就免了
(恕刪)


只有有實力的企業

才能在淘汰賽中能生存下去

變的更強

才不會被時代拋棄


在中國匯聚了來自全球所有汽車企業最先進的汽車技術

中國是地球汽車製造和研發的中心

中國在發生新的工業革命

不能跟上這輪工業革命的企業

都將被淘汰


----------

再說一下

BYD是通過電池代工,手機面板代工,模仿傳統汽車製造,積累第一桶金

Tesla是通過股票資本吸納,積累第一桶金

製造業和網際網路業的不同



Tesla不但賣車,還造電廠,還造充電站

現在可能免費

但一旦大量佔領市場,未來必然收費

Tesla未來的營收不是靠賣車,而是靠 電廠發電 和 充電站充電

和其他創新的營收模式

這就是網際網路企業

它現在賣的貴,完全是因為零件技術不是它自己的

它需要支付來自全球的技術專利資源


為什麼比亞迪能賣這麼便宜

因為比亞迪的零件技術專利都是靠自己開發,自己生產

成本自己控制

它說賣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它說電池終身免費更換,就是電池終身免費更換
中國企業因為市場規模的關係,突破是應該的。從抄襲、逆工程學習國外技術,要進步快是正常的。
大家也不要坐井觀天了。

不過 對我來說 品格是中國品牌最需要學習的,不然別人看不起也是正常的,跟進步快是正常一樣的道理。

不然 拉力賽 就算你真材實料贏了 我也會認為你偷吃步,甚至你把別人家的車套上自己的外殼也不無可能。

然後 一個品牌 到底還是有內涵有性格才會取得消費者青睞 (我說的是國外的),商用車跟自用車的行銷是兩回事。

雖然我並不喜歡三菱這個品牌,但如果這個世界剩下 BYD 跟三菱兩個品牌,我目前會選擇三菱的。

因為我無法購買一個我不認同品牌價值的品牌。

當然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就像品格對很多人來說不一定重要一樣。



MZERO wrote:
中國企業因為市場規模的關係,突破是應該的。從抄襲、逆工程學習國外技術,要進步快是正常的。
大家也不要坐井觀天了。

不過 對我來說 品格是中國品牌最需要學習的,不然別人看不起也是正常的,跟進步快是正常一樣的道理。

不然 拉力賽 就算你真材實料贏了 我也會認為你偷吃步,甚至你把別人家的車套上自己的外殼也不無可能。

然後 一個品牌 到底還是有內涵有性格才會取得消費者青睞 (我說的是國外的),商用車跟自用車的行銷是兩回事。

雖然我並不喜歡三菱這個品牌,但如果這個世界剩下 BYD 跟三菱兩個品牌,我目前會選擇三菱的。

因為我無法購買一個我不認同品牌價值的品牌。

當然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就像品格對很多人來說不一定重要一樣。(恕刪)



你說的沒錯

品牌是目前中國車廠最大的問題

品牌代表品格,也代表品味,甚至是品質

問題是品牌的打造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錢

現在對於中國汽車來說

還是要先解決生存的問題

在夾縫中建立品牌

其實對於很多具有網際網路性質的企業,比如小米

做品牌就比較容易

「為發燒而生」也就是品牌的個性定位

生產基本靠代工,就把資金壓力甩給了代工廠

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本投入到品牌和研發中

但汽車企業

特別是實體汽車企業,本身運營的成本就不低

這條資金鏈和供應鏈的打造和維持就很難

還要投入資本到研發

打造品牌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品牌就是文化

建立文化

還是需要時間

但是始終要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對我來說

我支持的品牌一定是具有潛力的弱勢品牌

不管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

這樣的市場才能變更平衡更強,形成更良性的競爭環境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