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4 wrote:
感謝您的專業說明..(恕刪)
露營車室內配置,設計者本身就需要有許多車露經驗會比較能切身設計出對應的實用價值。
目前台灣的露營車改裝,最大須優先克服便在於鐵工+木工打造。
車體大約增加200kg重量的問題。
唯一可行的,便是得透過台南鑫立我們這樣的協力廠,運用鋁擠條+塑膠板做輕量化櫃體。
而非採用傳統木工+鐵工的方式做。
恭喜阡陽(堤陽)陳老闆他們,終於拿到車體認證,用國產廂車,拿下全台灣首台具備VSCC合法認證的外推式車頂帳,辦理登記為合法的自走式露營車。
https://news.u-car.com.tw/news/article/72448
地球黃金線編輯也在問我露營車種類與規範。
最多車友會殘殘搞不清楚的,便是這類國產廂車,改自走路營車的認證規範。
以Veryca A180來說,它便有三種認證車 :
1. 客車認證(無鐵桿)
2. 客貨車認證(有後行李廂容積認證鐵桿)
3. 貨車認證(僅雙前座或得利卡有的前三座認證,前倉之後,皆必須式淨空廂體,不得載人,大型露營車,IVECO,便是採用這款車型製作合規自走式露營車認證,會有人員限乘限制。)
辦理自走式露營車,也必須有 :
1. 流理臺
2. 床組
3. 車邊帳
4. 車用滅火器
需要有基本這四項,才能辦理自走式露營車認證。
而阡陽(堤陽)所通過的車頂外推帳認證,中華確認沒有進行撞測、翻滾等測試。
而是依照VSCC認證需求,做了剛性測試 :
* 千斤頂試驗
* 對角乘上試驗
* 單輪乘上試驗
詳細的,車友有興趣,可以上政府網站做資料查詢。
總之,買廂車要改露營車前。
第一個要想清楚的,就是您打算這台車要坐幾個人。
如果這台廂車,希望最少坐5個人,就不能買貨車版本前駕駛艙限乘2~3人款來改。
有些廂車,例如VW Caddy Cargo,除了前雙座,後艙廂還有一整面鈑金檔板將駕駛艙隔開。
目前就福斯原廠所知,這片檔板,驗車時仍得裝回去。
露營車的認證,目前台灣只能說算是剛起草。
還有很多會是日後逐一明確的。
要有業內勇士去衝。
10/8之後,據說內壢交流道有中華實車展示車。
guandu0111 wrote:
https://speed...(恕刪)
是。
車頂外推帳,是車體廠阡陽(泰山堤陽)做。
露營系統目前推的是歐洲款搭配。
今天這則新聞,在車界算炸鍋了。
連福斯商旅都來問我這個怎麼弄!

目前全台或海外常見的露營車改造,都是用傳統木工+鐵工。
一台車,通常會+200KG,這油耗不會太美麗。
我們台北港東立搭配車廠是設計輕量鋁擠結構+車規認證塑膠板。
著重的是輕量化,並符合車內緩燃測試條件。
連床墊的發泡棉,都必須符合這條件來製作。
單單床墊緩燃發泡料,一台車份成本就超過4~5000起跳。
沒辦法像外面改裝廠,找做沙發的6000~8000連布面都包好整個零售賣這樣的價格。
走向不同。
目前做露營車,現有的木工+鐵工,確實是最快入門的。

kaufmann wrote:
https://www(恕刪)
資料送審中。
車頂外推帳版本,個人其實是比較期望能是中華車自己做。
但目前看來是走醫療車、福祉車的搭配辦法。
車廠授權給輔康、福祉、阡陽這些具備車體打造廠購車,自己去跑認證,走廠商自己的銷售管道各自去努力了。
這個車頂外推帳測試有先遣軍過件,相信輔康這些廠,應該很快就會跟進。
這個市場,車廠沒自己做。
就會進入戰國時代,接著連進口車福斯商旅、福特...等等,都會導入更多廂車來對應。
消費者應該是有福了。

l6632154j wrote:
就衝著這個車色...(恕刪)
這一代Veryca設計,其實已經是這幾年來最帥的廂車了。
TownAce的外觀則比較保守傳統,但保有古味。
國產廂車頭被嫌醜的,大多是Mitsubishi這一代Delica。
我試著在不花大錢變更頭燈總成、引擎蓋、葉子板、原車霧燈等狀態下,模擬只替換前保桿皮能否解決。
最終仍以失敗告終。
目前還在嘗試將車頭小改款Facelift的設變方式來設計。
原車的車頭沒整個改,實在很難做出改變。
下面是目前設變的演變狀態 :
1994 3代舊款-

2019 3代中華自主大改款-

我把改款的車頭套上去的狀態。
2022 保桿替換款-

原車的下護板其實設計不難看,所以嘗試著保留試試。
這方案,是只重開前保桿模具的作法,也是最省模具的改造設變方式。
但車頭被頭燈總成、引擎蓋、霧燈....等等綁定,僅能設變前保桿皮的狀態下,嘗試做點改變。
202X 車頭爆改版-

就不計代價,把車頭都換掉的改法。
霧燈、下氣壩尚未設變。
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方案,都是假日抽空亂塗。
狀態還沒有很理想,還再瞎湊些設計靈感中。
等有空,在搞了。
這種改法的代價高,中華2019才大改款,現行車款大約得賣到2024之後才有可能再為得利卡進行外觀設變了。
畢竟要重新開模的物件太多,成本太高,很難攤提回來。
光一副頭燈總成車廠找大億或帝寶重新開模,就很難了。
保桿皮東陽代,隨便也跟中華喊個1300~1600萬模具費。
這台Delica,當年的設計都是橫向式特徵線走勢,其實很不利於其他設計邏輯來代入。
加上它的前輪離車頭長前懸,造就凸頭的外貌,沒好搞,就會醜。

中華發揮創意,用了分離式頭燈(實為整個總成,頭燈中間用車色飾板隔開),並將其設計狹尖朝車頭處集中搭配同向內夾的下進氣壩,造就"米"字車頭設計,使其有完全不同的風貌。
只能說,真的很不好設計它,沒搞好,這張臉就很機逼,真的很難弄。

Delica,還是老款4WD的高底盤才能看,低底盤也很難跟諾大的車體搭,那四顆輪子就小小的,側身看,就很往車中心集中。
只有搭配老款高底盤,換裝越野胎,那個復古味,還是最讚的。
也無怪乎早年的綠世界,現在車露界這麼搶手。
一堆車友寧願忍受那難用的加力箱,都要買老車來改,因為那是Delica原汁原味的老味道呀!

F20-ALEXWU wrote:
真心覺得阿福大的不改...(恕刪)
那無啦! 車友謀棄嫌。甘溫啦!

現在露營場地都整理蓋速系,水、電、盥洗設備都很齊全,設備也不差。
以前一個棧板營位500 / 空中營帳1000,現在雖然調漲,但相較之下,還是比台灣普遍的住宿動輒一家4人房7000~8000便宜。
台灣住宿成本比日本高很多,客房服務也常沒換被辱,防疫意識助長了車宿市場快速擴大。
大家都是從自己搭帳睡地板-->懶得搭租營帳/營包--->Villa等級的豪華型營包--->露營車車宿。
露營過來人,幾乎都是這樣一路走來。

車輛法規,以露營車改裝來說,主要還是得優先安全考量來動手改裝。
車室內使用的用料,盡量採用緩燃或防燃材質是更好。
物料或漆面、膠料的毒性釋放,也需要自己對其多研究些,避免使用木工常見的強力膠、工業用漆來做內裝。
車友有興趣DIY的話,替代木板料,其實都可以跑大型建材公司訂購緩燃、無毒釋出的防火板使用。
只是成本比較高就是。
外場用夾心木板做一台車跟客人收50~60萬都不太想做了,要廠商升級防火無毒建材,收費...耶!就穩災殃了,得自己談。
很多其實可以DIY自己做,利用賣場伸縮桿、塑膠櫃,基本的其實不會花太多錢。
需費點心思就是。
祝車友們,都能打造出自己想要的車宿世界,好好享樂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