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S、BLIS這種安全系統是多多益善的參考谷大的第一張圖加大後照鏡只是增加後照鏡的視角(圖面下方三角形部分)只是多Cover兩側後照鏡的可視角度而且過大的可視角度也會被車身所遮蔽除非座艙有F16戰鬥機般的玻璃頂罩,完全無遮蔽最近剛好有換車需求去年有朋友說他們正在開發國產的BLIS系統且會導入國產車中不知是否就是outlander改天想去試乘看看,不知效果如何希望錯發率可比Volvo優秀,成為國產之光我認為國產車開始導入安全配備是值得拍拍手的國人應給予正面的評價期盼未來有更多車廠導入這樣消費者也能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不知有車友去試乘過了嗎??可否分享一下心得呢?rex00125 wrote:有了這套系統那還需要...(恕刪)
最近因中華汽車outlander io上市後造成的話題,就是盲點偵測這套系統..而很多人都針對這套系統中華所提出選配價似乎是1.5萬~2萬左右(實際上真的多少錢,我是不是很清楚)這些小歐家族那看到的.只是提供一下,使用雷達技術到底值多少價值.〔以下轉載新聞內容〕交大研發毫米波汽車防撞雷達 反應更快汽車在高速前進時,安全反應的時間長短,決定駕駛與乘客的生與死。國立交通大學研發成本低廉的「毫米波汽車防撞警示雷達」,不但可以更有效偵測前方遠、近距離與側邊視覺盲點區的車輛,且多替駕駛人爭取到反應時間,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交通大學電信系教授鍾世忠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只要多爭取零點五秒,車輛追撞機率就能減少六成;如果再多爭取零點五秒,追撞機率就能大幅減少到剩下百分之十。「因此歐美日都極力發展『汽車防撞警示雷達系統』,但現行測速雷達採用的訊號,包括超音波、雷射、紅外線與影像等技術,都無法克服天候影響導致訊號衰減,因而降低偵測距離的效能,目前只有毫米波汽車防撞警示雷達,受到的天候影響最少,也被稱為『全天候雷達』」。毫米波汽車防撞警示雷達包含三項技術重點──毫米波電路技術、天線技術與數位訊號處理技術。鍾世忠解釋,研究團隊的關鍵技術,是運用成本低、易取得的低頻段(18GHz以下)電晶體,透過電路設計技術的開發,成功研發出24GHz與77GHz兩種毫米波頻段的防撞雷達電路,偵測距離最遠可達一百公尺以上,成本也只有國外研發的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目前國外研發的汽車防撞雷達,只配備在百萬豪華車種上,造價高達台幣三十萬元,一般車種怎麼用得起?但是我們的成本拉低到只要台幣二至三萬元。」毫米波汽車防撞警示雷達已經測試半年了,裝設在二十輛行駛於新竹與台北路段大客車上,「雖然車禍事故數字下降情況並不明顯,但駕駛者都覺得開起車來更安心」。該技術未來還要結合智慧車輛控制技術,加強汽車防撞雷達的偵測距離與功能,還可與油門、煞車系統結合發展「定速雷達」;或是靈活判斷車距,自動決定加速或減速的「定距雷達」;還有「stop and go」應用系統,將適用於市區塞車、車輛密集,又總是停停走走的行車條件。資料來源:自由時報1120 原文出處http://blog.yam.com/TaipeiATIS/article/18353492
終於在其他網頁找到Outlander BSW較詳細的介紹與測試BSW實測網址不過未對警告發布的正確性、實用性等作更深入的評比很擔心這東西對於台灣複雜、混亂的路況無法適應只是花錢裝了一個閃爍不停的LED燈號有大大有相關資訊可以分享一下嗎?感恩感恩~
sinwu wrote:終於在其他網??...(恕刪) 我被BSW 救過幾次高速公路有些貨車頭燈真得很暗 加上後面沒車 貨車進入死角切換車道很容易沒注意到旁邊有車養成打方向燈習慣加上bsw 真很安全性提昇不少Bsw 在轉彎會有嗶叫聲可能就是因為 凸起人行道 過彎路樹 被車尾感應裝置偵測到這可能會符合你所指的亂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