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Outlander 七人座之可行性(已有解決方案)?

如果真的想要坐七人的話,幹麼不買休旅車就好。市面上的休旅車每一台大都能坐七人以上。

你買五人座的越野車幹麼呢?
我也是這樣納悶....樓主真的需要越野功能嗎??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那就要有隨機撞擊測試,隨機翻滾測試,隨機閃躲測試,隨機越障測試,隨機失控測試.....等等等一切都"隨機"的各種測試....(恕刪)


就我所知,國外也沒有你說的隨機測試吧?
而且也沒有規格,什麼樣的破壞叫ok或是不OK!!
現在大家採用的應該是歐規吧?
當然不會有叫做"隨機測試"的測試,而是取名叫做"XX車款體驗挑戰賽"之類的,自然就會有一堆熱血人士爭先恐後自掏腰包繳錢來當"活體版測試人偶",還會簽下"賽車為具危險運動,任何傷亡自行負責"的生死狀來幫車廠免責.....

車廠不但免租測試人偶(一個測試人偶租金就要幾百萬),還可以小賺一筆報名費與門票,只要出個10輛車10個便當租個場地再請幾個火辣Show Girl,各大媒體與各大網站還會大幅報導幫忙打廣告,真是一兼百得啊.....台灣車廠要何時才能學會這麼划算的測試方法啊....

反正只要比賽就是會猛衝猛煞,失控就是會撞,前面有撞後面就是會閃躲,只要車上有裝各式行車與操作介面記錄儀,再加數十台台攝影機全程追蹤記錄各車動態,這些資料就是再保貴不過的"隨機測試"結果,車廠的功力就由此來累積....是去ARTC那種制式測試所得不到的....

當然ARTC那種制式測試當然也要做,但設計汽車光做那些絕對不夠,就像學開車要先學制式的教練場,但只學這些一定是不夠的.....

另外潰縮區的大小是否跟安全性有絕對相關,這問題在雷諾所有掀背車後方撞擊都贏過一堆有長車尾的各廠牌三廂車款之後,相信大家應該知道"設計功力"與"賽場經驗"才是跟安全性有絕對相關的啦~~



另外,據我所知,裕隆的"自行研發車款"是使用馬特拉所設計的第三代的玻璃纖維車體用底盤,那表示他們還是完全沒有設計車體結構的能力....

因為玻璃纖維車體的車殼部分是幾乎不分攤強度的,就像速克達機車一般,外部的車殼純屬造型,全部的強度由裡面的車架來承擔,就算沒裝車殼也是能跑....

那這輛所謂的"自行研發車款"不就跟買人家的舊款速克達自己重做個新膠殼(也許會改鐵殼較不會被看出來 )套上,就自稱是自行研發全新車款一樣意思嗎.....
Roger陳
車輛的源起在於人的需求,
賽車運動的興起,對於車輛行駛安定性的提昇(進步),亦是一大助益!
不過,賽車所有介面主要是依特定駕駛者(賽車手)量身定作...
試問:量產車有幾部可以直接下場比賽?或者是每一部量產車皆設定成可以下場比賽?
(ex.方向盤重、轉向比1:1、沒有冷氣、沒有電動車、輪胎吵...;有誰可以像方程式車手那樣將脖子練的跟頭一樣粗...)
賽車運動對於車輛技術(材料)的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但是,不是缺少了它就做不出一台車!
ex.空調系統、雨刷系統、照明系統、NVH工程...實用性相關,似乎在賽車運動(以方程式級別而言)上是看不到的!
就如小弟所言,一輛車是由成千上萬個零件所組成,
當然就需要各專業的工程師同心協力下,始能成就一部車!
人生在世,無法事事順心如意!
想要什麼、做什麼...,也不是等在那裡就有別人幫你準備好!(一定要有賽車場才能發揮嗎?)
台灣政府不重視賽車運動,已不是一、二年的事了!
但是默默在此領域打拼的人也是有的,不知道01版裡有幾個?
ARTC或許能做的不多但是它有提供一標準場地,可提供各車廠(含摩托車、軍卡...)進行測試....至少是個開端!
裡面有很多模型路,模擬一般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路面.......賽道上(TIS除外),除了路緣石外,路面都很平坦!
至於Handling Test,主要分類為二大類:
1.Close Loop:結果取決於駕駛者,屬主觀評價(多以Feeling為主,也可用儀器量測)
2.Open Loop:與駕駛者技術無關,屬客觀評價(多以儀器量測為主,用數據說話)
會提到"隨機",或許是參照大陸GB法規裡的說法吧?偶猜!
其實,制式的試驗方法(含台上試驗)已可掌握到八、九成之懸吊設定(當然也要搭配Feeling結果),
至於剩下的一成,大概就是各車廠中掛"SPORTY版"之車型,特別要加料的地方吧!(賽道的粹練)

~以上~
所以比賽才會有"原廠組"啊~~一切的一切就是跟展示間裡的一樣,連選車子都是用抽簽的,車手也是一般人而非專業車手,"原廠組"才是對車廠有重大意義的賽事~~

誰說只有改裝車可以比賽??一堆原廠車就不能比嗎??各國各廠推行原廠組賽事也有很久的歷史了,這應該不用多做說明了吧~~

我上面有說過,ARTC當然一定要測,而且我認為要先測再搞比賽,但不可以只測而不搞比賽,因為那是不夠的....

法國開辦聞名全球的利曼24小時賽車就是確確實實在考驗車子的各項性能與功能,持續24小時的賽事對所有結構機件的耐用度(包含大燈雨刷...等等)都是極大的考驗,就算颳風下雨也是照比,只要任何地方設計不良或品質不好,馬上就掛給你看....

例如雨刷系統可能要持續抵抗150~200公里的超強風連續運作24小時(下雨天)不故障,大燈電系也要在引擎持續保持6000轉的超高溫狀況下連續運作24小時不燒掉,潤滑與冷卻系統也要在不段變換方向的超高慣性力下正常循環運作24小時仍正常,煞車系統也要在不斷的急煞下持續24小時不衰退......這ARTC做得到嗎??

我們公司也常常在ARTC做測試,其實ARTC還是超陽春,連要測定圓定速行駛的車身側傾量都沒有場地(這不就表示國內從沒有一家車廠測過自己的車子在啥速度啥彎度下車身懸吊會怎樣??他們說從沒有車廠測過,我們反而是全國最先有這需求的....),搞到最後竟然是繞著ARTC園區外的圓形景觀花圃來做測試....(那我隨便找個河濱公園停車場來測就好了,要老遠跑去找你們ARTC做啥???)

別把車測中心想得太神,從他們能做的項目少得可憐就可以知道台灣車廠根本沒在測車,連自己的車子在啥速度啥彎度下車身懸吊會怎樣都不知道的車廠跟你說他們能自己研發底盤車體,你~相~信~嗎~???
Roger陳
不好意思,進來插個話,這個討論的標題不是"Outlander 七人座之可行性(已有解決方案)"嗎?
但是看了好久,都看不到解決方案?不知有那一位大大,可以提供這個討論標題的相關解決方案。
我從去年還沒上市就看outlander 2.4國產的相關討論到現在,就在等7人座的方案解決就要下手去買,雖然到現在還等不到,但還是不死心,請教有相關訊息的大大。感謝!
給 leolu 大大
我逛過Y拍有看過 有人賣 加裝的第三排
for outlander 可以參考 不過看來
質感欠佳 相信等 outlander 到了銷售規模

會有廠商跳進來 多開發一些

原來利曼24小時~
1.每次都會下雨,所以要24hr刷拭雨刷?!24hr算耐久?!
2.開燈24hr,是耐久?!
3....

受教了!

※不好意思,離題太遠了!
在此向版大及01網友致歉!

~以上~
可能要麻煩leolu大大從頭看到尾!這樣才可以看到"可行性"及"解決方案"!
為什麼大大看不到呢?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前面早就有"可行性"及"解決方案"了啊!

leolu wrote:
不好意思,進來插個話...(恕刪)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