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曾經去過沖繩,在當地旅遊時還特別租了Fit,對Fit是讚不絕口,因此一直等到Fit上市才準備換車。所以這兩天就去看了Fit,也試乘了,但是有幾個問題不是很清楚想請問專家。
展示間看實車的時候,撇開網路上大家批評的項目之外(除了後座上方沒把手我覺得比較扯之外,其他對我來說都還好,引擎性能跟操控表現還是不錯),卻發現:
1. 打開前後門時,發現門板竟然是上下兩個板件焊接的,甚至可以看到明顯的焊接線,完全沒有作任何磨平或是烤漆蓋掉等修飾的動作,我以為車子的門板應該都是一體成型的,一般國產小車也都是這樣上下相接嗎?日本本地的Fit也是這樣嗎?最重要的是這樣的門板安全性足夠嗎?
2. 過去掀背車常被質疑後保桿是否有內鐵的問題,像是被罵翻天的Wish,因為有做功課所以我特別趴下去摸跟看前後保桿內側,發現也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其他的國產小車也是這樣嗎?這樣的設計是安全的嗎?
3.家人反應後座非常顛頗,與在日本乘坐差異很大,是否台灣本田有任何的調教還是改變?感覺後艙趕不上前艙的操控?(坐在駕駛座倒是開的很爽,很有力)
如果有了解車輛結構還是懸吊調教的高手,可不可以回答一下我的疑惑?
sun1023 wrote:
1. 打開前後門時,發現門板竟然是上下兩個板件焊接的,甚至可以看到明顯的焊接線,完全沒有作任何磨平或是烤漆蓋掉等修飾的動作,我以為車子的門板應該都是一體成型的,一般國產小車也都是這樣上下相接嗎?日本本地的Fit也是這樣嗎?最重要的是這樣的門板安全性足夠嗎?
2. 過去掀背車常被質疑後保桿是否有內鐵的問題,像是被罵翻天的Wish,因為有做功課所以我特別趴下去摸跟看前後保桿內側,發現也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其他的國產小車也是這樣嗎?這樣的設計是安全的嗎?
3.家人反應後座非常顛頗,與在日本乘坐差異很大,是否台灣本田有任何的調教還是改變?感覺後艙趕不上前艙的操控?(坐在駕駛座倒是開的很爽,很有力)
第一點我沒看過實車不方便評論,不過FIT應該是屬於SKD車型,就是整車零件進口包含鈑件,然後台灣組裝,所以我不認為FIT在台組裝會有跟其他國家很大差異的地方,因為車子開發,成本最高的就是模具。
第二點,WISH被罵翻不是因為後保桿是因為叫做TOYOTA,在台灣沒後保桿內鐵的車子不少,包含CIVIC、SWIFT也都沒有,但並沒有被罵翻,有些車還被捧上天。通常採用日規的車都沒有後保桿內鐵,歐規或是美規的才有,美規的內鐵最粗因為美規車型對保險桿有特別規定,在時速5mile以下保險桿受傷的程度是有被列入規範的,所以美規車型的保桿都會粗壯一點。
第三點,如果你是試乘16吋鋁圈的FIT,是有可能比較癲一點,但因為我也沒開過就不便評論。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