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在美國的第一台純電車SUV Prologue即將於2024年上市(預計2023後半年正式發表). 現在官網已經有一些照片以及影片. 它的外部車身將比CRV稍大, 內部空間則至少跟CRV相當. 不過詳細規格還沒發表, 大家不妨先看看照片.Prologue官網以下是影片:
Motor123 wrote:別犯豐田同樣錯誤啊⋯(恕刪) 本田在電子上是跟Sony合作的, 我猜跟Model Y大概還是不能比, 只要不要落到bZ4X的下場, 能夠有類似Ioniq 5的成就應該就算成功吧?
白飯幫我添三碗 wrote:本田電車發展是不適堪...(恕刪) 至少目前本田在美國和GM、LG合作在日本與SONY合資品牌在中國與寧德時代也有合約2024就能看到Prologue和ZDX未來e:Architecture 電動車平台會在2025推出新車看起來也算是有點動作了至少也沒有看到e TNGA那種不上不下的產品氾濫現在只希望到時的電動車技術更進步
cksh 505 28 wrote:在日本與SONY合資品牌 朋友看一下日經那篇,索尼本田聯盟有水野泰秀專訪有提到本田也許受到2013年三代Fit(GK車系)推出後,因來自於德國舍佛勒7速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在短時間內五次招回影響,變得小心翼翼,擔心又出現品質問題...
singal303 wrote:朋友 看一下日經那篇...(恕刪) 原來有新的專訪花點時間看完了較令人擔心的地方大概是在中國大力補貼新能源車後本田連續下滑的銷量...但目前也只能這樣子了個人認為索尼本田聯盟又或是雷諾想到的電動車子品牌都晚了一個世代而且我覺得現在平價品牌面臨的困境就是高昂的生產、開發成本卻不成比例的售價比如說未來平價車廠或許在硬體、軟體花費了極大的生產、開發成本後跟得上現在高級車廠的開發腳步但到時候除了內裝鋪成外高級車廠就硬生生可以創造更多的利潤(電動車方面可能落差更大...模組化成本更便宜)同時也是現在高級車廠有本事能大量開發電動車的原因吧畢竟在開發成本可能相同的狀況下BZ4X只能賣150萬而X1、GLA硬生生可以賣220萬前後就差了70多萬....所以本田應該很後悔沒有早個三五年將ACURA全力轉成全球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