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da Civic對台灣市場而言是一款具有重大意義的國產車系,因為早在1977年還是第一代車型身份時、就以在地生產的方式進入台灣,最初以三陽做為品牌、再賦予「喜美」這個中文車名,讓不少人只知喜美不知本田,往後的40年間,很多我們的媒體前輩或者家中的叔叔伯伯們,都是藉由歷代Civic進而認識Honda這個汽車品牌,然而在歷經了八個世代的演進之後,Honda於2016年時選擇為國產九代Civic忍心地劃上了休止符,從此之後,Civic就成為車迷之間永遠的話題,然而在2023年的今天,各位喜愛Civic的鐵粉們終於可以擦乾眼淚,因為原廠在今日正式預告將在五月份導入第11代的Honda Civic。

考量到國內新車市場的消費習性已經不同往日,預計引進國內的Civic也將採用五門斜背的設計,也是繼六代Civic之後,國內再次出現掀背喜美,在車身尺碼部分,第11代Civic設定在 4550×1800×1415mm,軸距長度則為2735mm,這個身型大小相較於同為進口身份的Mazda 3 Sedan的4660mm或是國產Corolla Altis的4630mm,明顯就是小了一點,但是在攸關乘坐空間的軸距表現上,Civic的2735mm則是贏了不少。另外還有在主被動安全防護性部分,11代全車裝載了11具輔助氣囊,Honda Sensing當然也是標準提供,只是LKAS車道維持輔助系統的設定要在時速72km/h以上才會啟動(72~180km/h),原廠表示這主要是為了減少高速巡航時、駕駛人頻繁修正方向盤的負擔。

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會是動力配置,11代Civic透過一具2.0升e:HEV,以IMMD直噴四缸引擎結合高效馬達一同給予動力,內燃機引擎的部分擁有141匹和18.6公斤米扭力,至於馬達的部分則能夠帶來184匹馬力和逼近傳統3.5升汽油NA心臟的32.1公斤米扭力。

採阿金森循環設計的這具四缸心臟,透過缸內直噴和高壓多段噴射系統,其引擎的熱效率可以高達 41%,綜合兩種系統的Civic e:HEV,不僅可以繳出7.8秒完成0-100km/h的加速能耐,甚至還保有市區27.9km/l、高速21.74 km/l以及平均可達23.7km/l的油耗表現!在節能與性能之間的均衡性值得肯定。

搭載10.2吋數位儀表的11代Civic,能夠提供駕駛人符合新世代的使用感受,而且兩側方向盤快捷鍵就能夠分別控制數位儀表兩側的資訊(左側主要對應多媒體娛樂功能;右側可控制Honda Sensing),另外數位儀表的顯示內容及編排也能在切換之後擁有不同的風格。

中央車載系統一樣也搭載全彩觸控螢幕,加上支援繁體中文的顯示介面,未來使用上也不會構成太多困擾,九吋螢幕的顯示大小視覺上也不會太過小氣,資訊的閱讀還算直覺夠用,主頁畫面可以看到有Apple Carplay的iCon,所以加上未來引進後會採單一車型規格,因此可以確定Apple Carplay等智慧手機連接功能並不會缺席。

補上一張實際請媒體同業的乘坐示意圖,後座乘客身高為168公分,前座同樣也做了一位身高約175公分的乘客,可以看出擁有2735mm軸距長度的Civic e:HEV,後座的乘坐空間還有不錯的水準,拍攝完照片之後後座隨即又擠進了三名乘客,就我自己對橫向空間的體感來說,這一代Civic的表現並不差,不過由於車頂線條為了兼顧流線效果而有明顯下收,對頭部空間的開闊性來說就影響很大。

雖然十代車型國內並無販售,但相比於前代,11代Civic的尺碼也有些微調整,加上縮短了後懸比例,因此後行李廂的空間還增加了32公升、達到405的水準,若是再把底板下方的儲物空間也算在內,總計可以來到452公升的水準。另外行李廂左邊設有一組活動式捲簾,可以拉伸出來扣在右邊的卡榫上,架好之後能夠當作後廂帳板使用、也能增加物品放置的隱私效果,不過由於是軟質結構,所以上面是不能放置重物的。

在今天的媒體預賞會結束之後,雖然台灣本田並沒有公布接單售價,不過已知的訊息是第11代Honda Civic會於Q2第二季左右的五月份正式發表,交車時間也不會相差太多,在上市前應該會先公布接單售價,不過據可靠消息指出,Civic 2.0 e:HEV由於成本上揚,終端車價超過130萬元是肯定的,樂觀一點想的話也要140多,只是看看現在萬物齊漲的情況,未來車價恐怕也不允許我們樂觀了,但不管如何,今年首波新車配額據說也已經受訂完畢,不知道各位對於11代Civic有什麼想法,都歡迎一起討論喔。
【補充更新】
正在舉辦的媒體春酒活動中,Honda官方也宣告在11代Civic於年中左右上市之後,下半年還會有一款重量級產品推出,當然我們希望會是大改款CR-V,如果有進一步消息我們也會第一時間跟各位分享;隨著兩款重要車型的推出,今年Honda的銷售目標也鎖定在2萬8千台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