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想上次swift也是這樣想一拖就是一年🙈
這次還是趁有空先來做個簡易的分享
目前FIT油電普遍都要等很久這個在入手前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還好遇到給力的業務,8月中訂車,九月中就交車真的很給力👍
——我是分隔線———
至從家裡入手SWIFT後變開啟愛上小車的人生了,所以再換車時候優先的選手都不是現在流行的CUV或者SUV,但是放眼望去台灣的小車能選的真的不多😩所以以上的心得都是用SWIFT為基準來做比對。以換車過來最直覺的改變點來做分享其餘的小細節就等有空再來寫了(網路上也一堆
改變一駕駛空間機能
尺碼來說FIT比較長但是比較窄
椅子的部分FIT毫無疑問好坐多了,視野的部分兩台都非常優秀幾乎沒有壓迫感,但是FIT多了一個三角窗,再跑山路的時候非常方便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左彎時的雙黃線。
改變二油電系統怠速吹冷氣94爽
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油電版怠速的寧靜感還有停在路邊等人吹冷氣那種安靜的感受真的是太爽啦!
改變三acc跟電子手煞車+auto hold
雖然不是全速域被很多人嘴,但使用上來說我也是只有在高速公路路況相當對單純的時候才用,所以感覺也沒有特別的不適,雖然有車道維持這個功能(很多車都偷掉這個),但是覺得這個功能也沒想像中那麼好用,首先他是輔助功能而已所以說你手一定要放在方向盤,竟然手都要在方向盤了那就自己開就好了🙈
然後有auto hold 真的超級方便超級有感的功能
改變四車輛質感
雖然這台是國產但是組裝品質完全不差,反而日本進口的SWIFT組裝異音一堆….還有雖然都是入門小車但是FIT的用料質感還是比較好的。
再來就是重頭戲了
底盤操控
SWIFT我的是1.0版本有換sport的原廠避震
懸吊來講FIT比sport的避震軟一點但是比1.0原版硬,然後FIT油電版胖很多所以再過坑洞的處理比swift好比較不像小車那樣。
同樣在跑阿里山公路來說swift就像一個剛出社會的男孩,調性很活潑底盤很靈活,而FIT就像一個經過社會歷練的男人多了一份成穩但又不失活力。
原本以為車比較窄跟高的FIT應該不利操控,結果實際上開起來FIT的側傾反而更小🙈
動力對比
全力衝刺的話基本上可以視為同一水平沒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FIT的油電系統順暢度完勝
一開始上山前還在擔心如果來不及回沖會不會很沒力?(很多油電車動力都要看當時電量)
結果一路呸上山路,說實在除了引擎在發電時吵了一點之外,完全不用擔心動力的問題,以往山上很怕前面的烏龜車速度很尷尬讓SWITF2-3檔之間要嘛太快要嘛太慢很變扭,油電系統完全不用管轉速問題,順暢度真的完勝。
還有很多沒想到的有疑問都可以提問 一起討論
這次就先分享這樣嘍
附上今天失敗的琉璃光,手機拍的加減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