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撞擊測試有疑惑的話可以參考這裡---ASEAN NCAP

各位好
大家對於國產車的撞擊測試有說不完的困惑
以台灣來說
被歸類成東南亞/大洋洲市場的一員
或許可以參考這裡

按這裡檢視網頁

站在製造成本的角度而言
基本上廠商在同一個區域會使用相同設定的材料
(所以才有美規 歐規....)
一般不會為了某些地區再去更改剛質設定
這樣會增加製造成本
所以參考這個單位的撞擊測試
我想是目前最能參考的地方了

值得注意的是 蠻多都是只有配備雙氣囊無ESP車款
所以不是只有台灣有這種配置唷!

裡面蠻多在台灣上市的車型
紙糊的 鋁罐的 這裡也有出現喔~
有的車款真的很慘烈...

本田在這裡的表現還不錯~

我只是提供一個管道
以台灣車廠的組裝能力
不會輸給東南亞的幾個車廠
目前大家對國產車的聲音
只能說產量真不夠大
達不到經濟規模的情況下
成本可能會比某些地方進口高是很正常的(咳~~~)

但希望大家還是支持一下國內的生產廠商啦
畢竟除了關稅外 錢都給外國人 這個感覺更糟糕是吧...(恩.....)
2017-06-01 17: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測試
很多人看到1480MPa大概就高潮了
殊不知整體比重多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然前桿或A柱用1480結果後面被肛有屁用啊
反正批評對那些業務也不會死
業績相信應該還是嚇嚇叫
台笨我相信應該是更不痛不癢吧

yanchsal wrote:
各位好大家對於國產...(恕刪)


感謝分享
如果這個能參考的話
2013年CRV看起來成績還不錯,如果此次新款結構有再加強,安全性看起來不會是最大問題。當然比不上美規是一定的。

最大問題就是口袋不夠深了 XD
popomo wrote:
哈哈哈,這麼緊張阿...(恕刪)


凹?
有具體的影片呢?
你說說看你能拿出什麼?
不然就是一則笑話
台灣在東南亞,
東南亞其他國家撞測OK(?),
台灣不用撞測也一樣ok的意思嗎?
因為大家都在東南亞?
yanchsal wrote:
大家對於國產車的撞擊測試有說不完的困惑
以台灣來說
被歸類成東南亞/大洋洲市場的一員
或許可以參考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Z-TDZYwu_A70TjXB2kz2w


我覺得樓主幫大家找了這一篇來"參考" ,已經是比官方的說法
來得有意義了,雖然我也是事件起頭的幾個人之一,但是再吵這個
也不會改變什麼.說實在的,雖然這原本是起源於台本腦殘式的宣傳,
卻意外地揭露多年來大家不在意的,日系和美規在結構設計上的差異.
不放心的就轉去進口車吧!其實你知我知,如果定價少個10萬,還會有
多少人拿"安全"理由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呢?

畢竟車商沒拿著槍逼你非買不可呀!

還是理性地謝謝樓主!
對了~題外話.基本上不管哪個測試,都有些類似 Open book的應考模式.
所以或許局部加一根補強棒,就可以強化某方向衝擊的Buckling Stregnth.
但是真實世界可能沒那麼單純.

舉例來說,許多可攜式產品都有做一角三菱六面的落摔測試,這也算是open
book 考試的一種,但是我的手機從口袋掉下去怎麼還是把螢幕砸破了呢?
在真實的世界,手機的落下撞擊會比較像滾筒Tumbling test那種的random
test,沒有固定的撞擊點或方向,而這個要靠CAE來解題也是緣木求魚.

{剛剛看到一則2015舊聞,影響測試的結構因素還真是複雜}
在今年的第一次測試中,一根位於Fit前保險桿塑膠殼內的鐵梁,會在碰撞發生時、
偏離自己原本的位置,而這會讓駕駛側的車體吸收過多撞擊能量,導致駕駛艙的變型
加劇、方向基柱甚至會向上移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onda工程師將該鐵梁上的焊點
作了強化,並在日前再度讓Fit受測,以雪前恥。

第二次的結果則讓原廠相當滿意,焊點在經過強化之後,確實讓前保險桿內鐵的強度提升
,並在碰撞發生時達到良好的防護作用,不僅使乘客室受到的衝擊力道減少,方向基柱偏
位的情形也大幅降低,致使Fit在Small Overlap偏位小區撞擊測試項目中,
拿下Acceptable的佳績。


不過我私心還是希望台本可以像台馬一樣改成進口車啦~CRV5不管從空間,機能
配備和安全性來看,都還是一台相當平衡的好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