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致台灣本田汽車:關於crv國產鋼材和美規不同 我想知道的事

小弟只是一位訂了 台灣本田公司的2017國產crv s版的人 本身不是什麼工業 汽車 材料 等等高科技從業人員 因為成為了準車主 所以有一些社群資源獲得了第一手的消息 得知台灣和美國2017 crv的鋼材使用配方不同 產生了疑慮

究竟我準備買進的車 安全到哪 是否能像先進國家般的安全規格 全世界的每一位車主都一樣 人命安全不該分等級有差異 小弟只希望貴公司在發表車時 亦能同時發一篇聲明稿來讓台灣消費者安心 讓我能夠說服自己購買台灣本田的車子

小弟不會說什麼偷鋼材等等的話 或許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配方 但效果是相同的 只希望台灣本田汽車可以重視此事 我相信貴公司有專人在這裡關注著 希望你們能和高層反映 處理此事 消除我們的疑慮 建立消費者對你們的信任

希望你們本田公司的三喜哲學能繼續下去

106年 4月訂車

應01什麼都要po工單啦 訂單啦 小弟po上和約書 證明自己不是鍵盤假車主啦 哈哈




致台灣本田汽車:關於crv國產鋼材和美規不同 我想知道的事
2017-05-28 15:42 發佈
這篇有投稿嗎 若只是在這邊...應該沒人理
你是已下訂單車主 應該會得到些關愛
mohochoo wrote:
小弟只是一位訂了 ...(恕刪)


以常理判斷,在車體鋼梁結構不變的情況下,使用不同強度的鋼材怎麼可能會有相同的安全結果??
美國因為法規嚴謹且有iihs為消費者把關,許多車商為了在iihs獲得高分無不絞盡腦汁。
台灣....就算了吧~

之前一直關注著RAV4, CX5,最近得知CRV將搭載全套Honda sensing,
本來認為台灣車商終於感受到消費者安全意識日漸抬頭,連主動安全都開始下放到國產車了,
沒想到跟國外相比,還是輸人家一大截....
我想沒有任何開發會因為不同市向地就特別設計不同的材質。
生產國家有時候沒有一模一樣的材質可以用,但是都會使用強度接近的鋼材來生產,原則上名稱就已經不同,含碳量各方面當然會有些差異,但基本上都是近似原設計強度的材料。
這根本不用擔心,如果你覺得還是很危險那建議你買台美國進口的。
難道BMW都是德國生產嗎?想太多。

chengbin wrote:
我想沒有任何開發會...(恕刪)

近似的材料??
可是以現在流出的資料看來,國產CRV鋼性最高就只到780Mpa,
美規13.8% 1500 Mpa跟 11.8% 980Mpa的鋼材在目前國產CRV上面都是沒揭露的,你還認為安全強度會是一樣的嗎?

雖然我沒有看到資料,但是大家所說的資料不都是廠商的宣傳資料嗎?
有正確的圖面嗎?你確定妳們看到的都是真的嗎?如果買車要搞到這樣,我覺得那就不要買這台就好了。
雖然個人覺得現在台本真的沒有誠意,光是odyssey價格就知道。
wubabybaby wrote:


近似的材料?? ...(恕刪)


太天真了,本田只會混過去而已,不再乎家人安全的就去買吧!
基本上我不會買,120萬我會去買進口的就算沒acc,我寧可要有堅固的車體,acc方便居多
或許給了Honda sensing這樣的安全配備,因此碰撞的機會就少一點

既然如此,那高鋼材的使用就不太需要了啦,難道是這樣的理念嗎?

滿期待新CRV的說,價格上漲是在預料之內,但如今有版友提出這樣的疑慮

,覺得台本如果有合理的說明來解釋清楚,是比較好的做法。即使是因為"

COST DOWN"的考量也屬合理,商人要賺錢是正常,但消費者買不買單就不知道了。

車輛公會要求政府救救國產車業…,其實只有國產車業能救自己,假如有競爭力,

消費者自然會選擇。
有疑慮就退訂吧…疑車不買,買車不疑,又不是只有 crv5 可以買,再說才預定,就退訂好啦,又不是全額交款之後,也領牌了…

只是下訂還沒交車,要台本給您解釋…不知您的社經地位有多高。

當然個人是支持生產資料公開化啦,確認資料真的是 honda 公司公布的再討論吧。

我覺得Honda發生這種產品規劃的“醜聞”,如果屬實,那麼這種狀況下,
如果台灣消費者“仍然”無法讓這事件成為台本的公關災難,那就會被永遠瞧不起...

而且我不認為這只限於Honda在台灣,而是影響所有國產車廠,甚至進口車的閹割弊病:
「連本田那樣荒唐的方式搞台灣都沒事,我們再偷點又如何?」
  • 17
內文搜尋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