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車系列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應該是那套名為“VTEC”系統及後來的i-VTEC系統。
VTEC系統的全名是“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中文翻譯過來就是“可變氣門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統”,VTEC機構最早出現在1989年,發明者叫松澤健一,車型是“型格”INTEGRA(DA6) XSi和 RSi:
車型: INTEGRA RSi(DA6)
引擎代號: B16A
引擎形式: L-4,DOHC
口徑×沖程: 81.0mm×77.4mm
排氣量: 1595 c.c
最大馬力: 160 ps/ 7600 rpm
壓縮比: 10.0:1
最大扭力: 15.5 kg-m/ 7000 rpm
波箱: 5 MT
驅動形式,尾牙: FF,4.400
其實個人覺得VTEC系統的工作原黎有點象一級方程式所運用的氣動搖臂氣門控制機構。講得簡單些,VTEC系統其實就是ECU通過曲軸位置傳感器同凸輪軸位置傳感器釋知引擎轉速,到達俗稱既“開TEC”轉數後向引擎頂部、分火線圈後的油泵電磁閥發出信號,電磁閥向凸輪軸(搖臂機構)內注入一定壓力的機油,機油推動位于氣門搖臂內的柱塞完成LOW-CAM轉HI-CAM既動作。
低轉時,矮凸輪頂開一個氣門。
隨著B16A的知名度和實際應用效果(民用引擎的升功率首次達到100匹/升),VTEC機構開始裝備低端引擎,例如只使用SOHC VTEC的D系列(常見的CIVIC)、F系列、J系列(常見的ACCORD)等等。不過因為其具備的高轉速、高輸出的特性,自B16A上的DOHC VTEC誕生以來就一直是各類型房車賽的常客,而且還發展出不同排氣量的系列高性能引擎,也就有了車迷們用凸輪軸蓋顏色區分性能的標竿,例如黑頂的B18C引擎,170匹馬力(INTEGRA DC2);而紅頂的B18C-R就有200匹的輸出(INTEGRA
TYPR-R DC2);搭載于PRELUDE(BB6)上的藍頂蓋H22A,可以于7200轉是提供220匹的馬力;至于最後一款也是性能最高的一款DOHC VTEC紅頂引擎F20C,可以為其搭載車輛S2000(AP1)提供高達250匹的馬力,一台排氣量只有1997c.c的引擎,升功率達到了125匹/升的曆史記錄,對于自己號稱高性能的歐洲系列引擎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過 VTEC系統亦有不足,系統只能夠對氣門升程作出兩段或者三段既調整,
HONDA新一代的技術指標,K系列引擎。
但並吾能夠好似TOYOTA既VVT-i、BMW既VANOS、等對例如點火正時進行調整高轉時,高凸輪接管,氣門升程發生變化。
VTEC發明12年後的2001年,HONDA再次向世界車壇推出了新一代的 VTEC技術,名為i-VTEC,首先搭載她的竟然是一台城市SUV車型:CR-V。各汽車媒體對于她的到來似乎提不起什麼興趣,普遍認為這只是一台普通的技術升級版VTEC系統,好象知名的汽車媒體“TOP GEAR”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評價道此乃VTEC+VTC的混合體,原因就是她的動力沒有1989年發表的B16A來的震撼,1998c.c只有158匹而已。其實i-VTEC系統就是在原來的VTEC基礎上加入了VTC控制系統:VariableTiming Control,也就是類似
于TOYOTA的VVT-i系統。但是,到了當年年末推出的INTEGRA TYPE-R(DC5)、CIVIC TYPE-R(EP3)、ACURA RSX TYPE-S等几部性能車推出時,才讓全世界知道原來K20A2可以是如此的瘋癲,頂級既DC5竟然有110匹既升功率。其實i-VTEC中的“i”是intelligent:“智能”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在那台名為F20C的引擎上加了VTC系統,一套使用油壓控制的花鍵控制機構,最大可以
將點火提前角提早50度,有的引擎型號甚至加入了可變進氣道系統,以改善低轉扭力反應,例如國內已經有售的美版RSX TYPE-S(DC5)上搭載的K20A2。
不過,不得不提出一點個人的建議,現在好多使用例如ACCORD、CIVIC等HONDA VTEC引擎車輛的車主,在選用機油的問題上,都會聽信一些汽車保養店的意見,選擇一些標號較高的潤滑油產品,例如10W-50等,其實剛好相反地,VTEC或者I-VTEC引擎最好還是使用稀一點的機油為好,例如5W-30或是原裝的VTEC專用油,因為VTEC引擎油道細密,稀一點的機油流動性更好,更有利于到達“開TEC”轉數時的反應和高轉下的引擎冷卻,條件許可的,可以因應不同的排氣量加裝合適的機油冷卻器(OILCOOLER),以保持機油的性能。
文章取於 P2PZone-Forum
Alans999 wrote:
目前 toyota ...(恕刪)
不過HONDA正式量產Advanced VTEC後
便可以像BMW的Valvetronic一樣非階段性調整了
且據說沒有Valvetronic的伺服馬達在高轉速時的問題(這點請專家來解釋吧)
而且結構也更為簡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