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陽趕走後 本田採取直營的方式
並在台灣採取高訂價策略
本田應該也沒有那麼傻
認為這樣還可以維持銷售量
薄利多銷加上品質不致太差 理論是國民車最好的銷售方式
另外,台灣的銷售量對本田全球的佈局應該一點都不重要
所以,形象的提升一定是主要策略之一
對於形象的提升
請問大家 台本有成功達成形象提升的策略嗎?
本田車在大家的印象中 形象又是什麼呢?(除了貴及配備少以後)
現在會出高價買本田車的人 多是什麼樣的人呢?
和以前是否有轉變呢?還是以前會買喜美亂胚車的那群人嗎?
或是分享自己為何願意出高價買本田車呢?
有請網友分享自己.身邊及對本田車的想法 謝謝
雖然我的第一台車是在美國買的,不過那個時候只知道 Benz 和 Ford 的 Mark 是長怎樣子的我,
也就是去二手車商那裡看一台自己喜歡的車就買了,沒有特別有什麼品牌情節。
回國後,工作了一段時間,老爸也終於答應要買一台車讓我開開,
因為某個因素,我老爸雖然距離上次開本田的車子已經 15 年之久(之後公司配歐系車給他開),
但是我相信他有「本田情節」,因為在我比價比遍高雄市內所有的豐田營業所之後,
他只冷冷的問我一句:「怎麼不考慮本田的車子」,一個星期後我們就下訂了 Accord 2.4 VTi-S。
因為公司裡的公車都是買豐田的車,所以我有很多機會可以比較豐田和本田的車,
說句實在話,依我這種喜歡挑戰速限上限和過收費站油門一敗的個性,
後來我覺得當初我老爸要我買本田的車子還真的是買對了,操駕性還是感覺得出來有差。
而我也以我是 Honda Accord 的車主為榮,當然在心態上也就會比較偏向本田這個牌子。
不過說真的,在來到這個版後,常常看到的一些言論讓我實在是不吐不快:
(1) 本田每年車賣得少是因為產能就是到哪裡,不是賣不出去。
我聽你在圈圈叉叉,到11月底為止 2011 年的市場比 2010 年成長了 17%,
結果前六名只有本田和去年比銷量是下降的,還一次少了 23.7%
(http://www.mobile01.com/post.php?mode=reply&f=261&t=2517958&u=1495563&p=1)
這叫什麼產能到頂所以做不及,是做了賣不出去才是真的吧。
(2) 本田 care 的是利潤,care 的不是銷量。
我聽到這句話真的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如果這些話還真的是本田車主而不是業代說的就更令人傷心了。
因為我覺得這句話跟「買本田車子的車主都是盤子」還真是同一個意義,
人家賣你一台車比別家廠牌賣你一台車賺得還要多甚至到一倍,那車主不是盤子是什麼。
一開始選品牌時,我去過豐田馬自達福特奧迪和本田的營業所看車過,
以營業所的氣氛來說,我不喜歡馬自達和福特業代的調調,豐田奧迪的服務還不錯,本田的營業所也很好,
不過我老爸偏好日系車,所以奧迪就沒有考慮了。
本田從一開始給我的印象就不錯,只是一些其他因素我一開始考慮的是 Camry,
不過現在我很高興當初我老爸有本田情節所以我現在才有一台好車可以開。
只是看到一些替台灣本田說話的言論,對我來說反而是在傷我這個車主對本田這個品牌的情感罷了。
醒醒吧台灣本田,正視一下銷售衰退的情況想想對策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