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本田技研)新型ASIMOを発表

(本田技研)新型ASIMOを発表

http://www.honda.co.jp/ASIMO/about/technology2011/?from=copy


不愛車的我,第一次聽到「本田技研」這家公司,是學日文的課本

課文內容談論的起點是「鐵腕小金剛」,然後談論到日本發展機器人的一些過程

文章中特別提及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技研,從大約1986年開始發展機器人技術。


最近日本本田發表(追加)新型的ASIMO,也就是機器人。

看起來和電影、動畫中那種什麼事都可以解決的機器人相差蠻多。

或許還不如iphone 的SIRI那麼古靈精怪,但可以見到本田一直不肯棄守這塊技術。


需要機器人全面取代幫傭的時代或許沒這麼快到來,也不見其他大廠一起投入,

是否值得投入這些資金不停燒錢實在應該好好檢討

特別是經歷311前後日幣狂漲、泰國水患、大陸緊縮,本田是不是應該考慮投入多一些資金到台灣建廠

除了證明有技術之外(能同時製造機器人、汽車與飛機),能否賺錢才是股東、消費者最關心的。

我們不否認本田或許有能力製造「會飛的汽車」,但也要有錢撐到那個時候,不是嗎?


























========以下是本版第一篇原文=========

HONDA LEGEND(做為本田精神標竿的車款)600萬日圓

http://www.honda.co.jp/tabibito/legend-tokyo/?from=LEGEND

HONDA INSPIRE 368萬日圓


http://www.honda.co.jp/tabibito/inspire-syonan/


不用為了本田如何台本如何論爭, 暫時休兵

讓我們帶著愛駒出發, 靜靜地滑向美麗的黃昏, 靜靜地穿過櫻雪楓紅

當我們停駐在石階上時, 轉過身才發現這個閃耀著光輝的城市多麼美好

有HONDA 在側, 多好....

(幾張照片拍得很有意境, 記得選[進める]瀏覽)

2011-07-04 21:42 發佈
好棒好舒服的感覺,東京我還沒去過我也很希望我的小8能和我一起遊日本,哈
在歐洲本田發現的FIT的影像。

既然台本一點都不願意提前公布FIT的消息,目前也不容易找到相關的影片,

對小改款FIT有興趣的版友可以參考囉(特別是那個藍色...)

http://www.hondanews.eu/en/videos/index.pmode/modul,filter,7,model/index.pmode?videotype=

由於該網站設計的關係,需要自己選擇影片

請選擇第二列藍色的FIT(JAZZ),看起來有九成九類似即將上市的FIT

由於我沒開過FIT,所以對影片中FIT轉彎的容易程度很滿意~


底下2008的JAZZ即為目前在路上跑的FIT。

聽說 FIT交車時程出來了。

不管你對台本還有沒有信心,反正最快大約 19-21號間可以拿到首批車。

(幸好不是延到福德月...)

由於很快下了訂單,所以只能乖乖當白老鼠。

希望大家之後能夠拿到更好的菜單囉~


allem wrote:
聽說 FIT交車時程...(恕刪)


期待有人開頭香!
根據觀察,有的版友不容易弄清楚到底應該抱怨「台灣本田」,或者抱怨「本田」

這邊提供一點數字做為參考。

TOYOTA在台灣分為和泰與國瑞,這眾所皆知。

真正面對車主的是和泰,促販也是和泰在做(也就是決定「空車多少錢」的人)

而和泰本身,經營權是集中在台灣人手上,因此也可以這麼說:

在台灣的豐田賣得這麼便宜,是台灣人在賣,與日本人沒什麼關係。

看起來應該是和泰向國瑞要車,國瑞生產的成本是固定的,剩下就是和泰自己的銷售利潤。

有一些老闆做生意喜歡薄利多銷,和泰的老闆看起來應該也是。

國瑞的主要大股東是日本豐田(60%,但董事長是臺灣人)。


但是台灣本田則不一樣。

台本是日本本田直接100%投資,不管原料進口或經營權都掌握在日本本田身上(台本負責人也是日本人)

所以,在台生產的本田車款,款式、配備、售價、促販的最終決定權都在日本方。

這麼形容好了,一家金控底下有好多銀行子公司、證券子公司、保險子公司。

所有子公司的銷售方式都要受限於金控的規定,能夠做多少促銷、能不能銷售這些商品都是金控說了算。

所以,如果你/妳對本田有任何的不滿,我覺得寫日文信(英文應該也可以)去投日本本田,

效果會比在台灣這邊哭天喊地來得有效。


以上

ps.這邊順便複習一下經濟學或行銷學。

薄利多銷只適合相較之下有能力大量生產的廠商A,因為成本夠低廉、比同類產品更便宜,

可吸引更多客戶,因此有能力一輛車只賺薄利,累積起來卻可以賺很大。

但是薄利多銷絕對不適合相較之下只能小量生產的廠商B,因為如果賣相同價格,可能賣一台虧一台

所以價格會比較高,來維持廠商的獲利。

你會問:誰還會去買貴的東西?

我會說:小廠商彈性高,往往能夠提供客製化/性能不同的產品,因此擁有利基市場。
偶爾瀏覽日本本田的網站,發現最近上市的FIT SHUTTLE,已經有改裝版出來了。


的確,對於「改裝」這件事並不是這麼瞭解。

或者說,之前「改裝車」在台灣是多麼令人厭惡的印象,實在太深植人心。

不過當我看過本田的網站之後,發現他們竟然也能包容「非原廠」的改裝,且並列於公司網站。

這一點在台灣是相當匪夷所思的。


當然,我並不明白「無限」與本田的關係,也不清楚在日本無限的改裝能否拿回原廠修理。

不過在台灣,相當多的公司網站總是特別列示:「非原廠/非原裝如何如何~」

感覺原廠總是敵視副廠所生產的產品,顧客如果敢使用副廠產品發生事情就自己想辦法。

和日本本田公開地將非原廠改裝納入公司網站的氣度,顯然不同。


感覺很可惜,無限不肯來台灣...



FIT SHUTTLE的改裝範例(本田版、無限版)

http://www.honda.co.jp/welcome-plaza/event/2011/20110707/?from=copy

FIT SHUTTLE的改裝範例(無限版)

http://www.mugen-power.com/automobile/products/fitshuttle/
本田的老闆 本田宗一郎

無限的老闆 本田宗一郎的長子—本田博俊

(專門設計、改裝本田量產車的改裝廠)

allem wrote:
偶爾瀏覽日本本田的網...(恕刪)


無限就是本田宗一郎兒子創的阿
他就幾乎是HONDA自己的改裝品牌
像Toyota也有TRD一樣
說台本賣很貴的朋友,我建議可能要重新思索一下有無證據。


請看TOYOTA RAV4日本售價¥2,020,000~2,590,000

如果以0.37換算,大約是台幣747,400~958,300

目前和泰開出來的出價是台幣899,000~1,160,000

將台灣售價,除以日本售價換算成台幣的價格(亦即899,000÷747,400)

大約是1.2~1.21,也就是說台灣售價高出日本當地售價的部分,大約就是關稅、銷售利潤等


請看FIT 1.5X日本售價¥1,498,000~1,673,600

折合台幣約554,260~619,232

目前預售價格為639,000~669,000

價格比換算出來大約1.15~1.08


由於RAV4是整車進口,也不可能偷配備(當然也不可能加配備),所以1.2的比例極為可信

反觀台本由於會偷配備(眾多版友指證歷歷),但由於原料分拆進口低廉、台灣組裝便宜、再偷配備

相較之下,FIT台灣售價反較RAV4台灣售價有親和力。

(或者應該說台灣的FIT被偷配備,不過車主也沒多出錢)



所以台本真的虧待台灣了嗎?建議尚有疑慮的版友可自行前往日本網站計算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