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是用TOYO CT01, 之前原廠胎開到47000km換成TOYO CT01, 現在開75000km, 換言之就是CT01只開28000km.
當初以為CT01算耐磨, 預估可以開4萬公里, 沒想到約三萬公里就平了, 但是CT01真的算安靜, 跟原廠的比起來.
另外請問雅哥七代原廠胎是哪一條? 普利司通 XXXX
現在想換米其林的因為COSTCO 3/11~3/27有特價.
但是米其林的不知道哪條胎好用?請幫忙推薦一下. (原廠框未改)
謝謝!!
traveller1975 wrote:
2007 Accor...(恕刪)
Michelin Primacy LC 205/60R16(泰國製)好市多一條賣價5,299(3/11~3/27)買四條折總價1500.
Bridgestone AR10 205/60R16(台灣製)好市多一條賣價3,448
Pirelli Cinturato P7(CP7)(歐洲製)統一皇帽一條賣價4,200


歐洲線的產品區隔為:(產地均為歐洲)
入門胎:
Energy saver
中高階胎:
舒適型Primacy HP
操控型Pilot Exato 2(PE2)
頂級胎:
操控型Pilot Sport PS2(PS2)
Pilot Super Sport(PSS)
零售的價格定位是:入門胎<中高階胎<頂級胎
亞洲線的產品區隔為:(產地均為泰國)
入門胎:
Energy XM1
中階胎:
舒適型Primacy LC
操控型Pilot Sport 3(PS3)
高階胎:
以歐洲產品替代
舒適型Primacy HP
操控型Pilot Sport PS2(PS2)
零售的價格定位是:入門胎<中階胎<高階胎
Energy Saver以其在歐洲的產品定位與價格定位來說,是跟亞洲Energy XM1一樣的定位.但由於漂洋過海過塩水的關係,價格定位卻高了一個等級,變成跟亞洲線Primacy LC一樣的價格帶,加上台灣消費者普遍認為"貴就是好",造成消費者錯誤的認知,把Energy Saver當成高檔產品.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馬牌CC5,
馬牌產品線區隔如下:
入門胎:
CC5(馬來西亞產地)
ECO3(歐洲產地)
中階胎:
CPC2(歐洲產地)
高階胎:
舒適型CSC2 CSC3(歐洲產地)
操控型CSC5P(歐洲產地)
零售的價格定位是:入門胎<中階胎<高階胎
明明CC5就是入門胎,由於其價格定位比CPC2低,加上又是新胎,版上很多消費者一樣誤認為新胎就是好胎,直接拿來跟CPC2比.
各個輪胎廠在設計輪胎性能時,一樣是依循入門<中階<高階來設計.
消費者買到價格定位低的產品,就得犧牲產品的性能.
相對的,消費者要性能好的產品,價格自然不會便宜
重點是:同樣的產品定位才能互相比較,不論是同廠牌或跨廠牌!
再補充倍耐力的產品線區隔:
入門胎:
P4 Four Seasons(中國產地)
Cinturato P4(CP4)(歐洲產地)
中高階胎:
舒適型Cinturato P6(CP6)(歐洲產地)
操控型Cinturato P7(CP7)(歐洲產地)
頂級胎:
舒適型PZERO-ROSSO(歐洲產地)
操控型P ZERO(歐洲產地)PZERO-NERO(歐洲產地)
零售的價格定位是:入門胎<中高階胎<頂級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