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同級SUV鋼材結構彙整

照刁民標準
除了2V結構才勉強及格外
其他內鐵才有用到1500mpa
剩下引擎室 AB柱 底盤也沒好到哪裡去
人家CRV5安全配備至少給好給滿完全沒偷
是不是也該一視同仁砲一下"進口國殘品質"?
ninjagtr2002 wrote:
現行已有公家的 VSCC 跟 ARTC 了,成效如何?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如果利害關係人如車險公司都沒意願去做,你說一樣被車商綁架的政府會代勞?寄望這個政府能再弄出一個新的、完全公正的單位?
再說了,車險業者光去年一年的保費收入就有 800 億之譜,我還真不知道市場到底要有多大才算夠大?願不願意做,從來就跟市場無關吧?

台灣一年的汽車保險總保費八百多億,以一個單一產業來說這麼多公司才收了八百多億,真的是小得可憐

給你一點常識提醒,美國最大的汽車保險公司 Geico,光是這家公司一年的保費收入就超過 6000 億台幣

美國一年的汽車保險總保費則是超過 6 兆台幣,是台灣政府年度總預算的三倍以上

美國人口才台灣的15倍不到,汽車保費收入卻高了 75 倍

一個車輛碰撞測試中心,成立跟營運的費用都是幾十億起跳

光是 ARTC 這家被大家罵翻的不專業單位,一年的預算就是10億以上

要維持一個真正專業的車輛碰撞測試中心,以台灣的汽車保險產業規模

要業者拿錢出來成立並且維持營運,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不要講得一副好像台灣的汽車保險業者很小氣不想要拿錢出來一樣
辛苦您啦!查了這麼多常識級的資料!業內人士?

EURO NCAP 二十周年紀念

20 年內花了 1.6 億歐元,拯救了 78,000 條人命!!

在台灣,含人事成本再給你加一倍好了,似乎也沒到負擔不起的程度吧?

若能像 NCAP 引進政府及車商的資源,但車輛都是由市場上匿名購入,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吧?

台灣的 ARTC 拿車商送測的車輛是能達到什麼公平公正公開的測試結果?

話說從頭,我認為無法推動的主因是官商勾結

goodpig wrote:
台灣一年的汽車保險...(恕刪)

ninjagtr2002 wrote:
辛苦您啦!查了這麼多常識級的資料!業內人士?
EURO NCAP 二十周年紀念
20 年內花了 1.6 億歐元,拯救了 78,000 條人命!!
在台灣,含人事成本再給你加一倍好了,似乎也沒到負擔不起的程度吧?
若能像 NCAP 引進政府及車商的資源,但車輛都是由市場上匿名購入,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吧?
台灣的 ARTC 拿車商送測的車輛是能達到什麼公平公正公開的測試結果?
話說從頭,我認為無法推動的主因是官商勾結!

你真的是很愛腦補又愛扣帽子

我說的東西都是GOOGLE馬上就可以查到的(前提是要懂怎麼下關鍵字),還業內人士咧

EURO NCAP 20年花1.6億歐元很明顯是單指購買測試車輛的花費

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測試機構購買車輛的費用絕對只是營運費用中的一小部分

還有,不要再扯ARTC了,我從來沒有說這些機構是公正的

如果你覺得政府自己另外成立車輛碰撞測試中心也不可能公正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像韓國一樣,把本地販售的車輛也納入 EURO NCAP 測試的範圍

要喝牛奶不見得一定要養一頭牛甚至是一個牧場
說真的, 這些剛材資料只是參考, 太多因素會影響了,包含厚度.結構位置.焊點.. 等等,
來個實測撞擊資料比較實際點...
跟您實在有點難溝通討論耶,理性一點,別動不動就說別人腦補、扣帽子、沒常識、沒能力之類的...

說您是業內人士是肯定您查找資料的能力,好嗎?

麻煩您參考底下的英文版連結,再看看註解二吧:

http://www.euroncap.com/en/press-media/press-releases/euro-ncap-marks-20th-anniversary-of-life-saving-crash-tests/

2. Estimated total accumulated costs related to vehicle testing, not including cost for cars, spare parts and other consumables.
1.6 億歐元是不包含購置車輛、備品及耗材的。(有被自己打臉的感覺嗎?)

交由政府機關這個想法是您提出來的吧?批評別人的想法不可行、天馬行空,但似乎也提不出什麼具體的方案啊?


再來看看政府評估仿效 NCAP 所需的經費吧!跟您預期的幾十億差距有點大喔!這新聞也能看出,官商到底有無勾結啊!

http://auto.ltn.com.tw/news/7015/2

就算給您數字,您也只會歸咎於台灣市場太小,然後拿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美國出來擋箭

如同樓上某樓提到的,若 TW-NCAP 這類的機構能成立運作,未來保險公司可以對分數較低的車輛收取更高的保費,對分數較高的車輛收取較低的保費,這也是雙贏,不是嗎?而不是現在一視同仁的收取高額保費,導致除了強制險以外,車體險 & 任意險都一直在 50% 左右徘徊...另外的那 50% 民眾,只要不幸遇到重大車禍,極有可能就是家破人亡...

韓國有KNCAP、日本有JNCAP、中國有C-NCAP,連東協都有 ASEAN NCAP,這些資金到底是從哪來的我不清楚,歡迎您專業查找資料幫忙補充一下;但照常理來推斷,這些資金來源一定是當地政府及業者吧?哪有歐洲 NCAP 幫忙出錢的道理?車禍撞死的是你的國民,又不是歐盟國民...
還是要 NCAP 在這些國家買好車,再海運出口到歐盟做測試?這更不可行吧?

若以上我猜測的兩點都正確的話,那您的提議與我的有什麼差別?終究都還是要養頭牛啊!

goodpig wrote:
你真的是很愛腦補又...(恕刪)

所以我才說鋼材強度只是參考參考
實際車體設計才是重點

當受到撞擊後,能吸收掉多少又不造成乘客受傷
這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吸收也要有限度的吸收
總不能被腳踏車之類的車
一破就毀了吧
ninjagtr2002 wrote:
跟您實在有點難溝通討論耶,理性一點,別動不動就說別人腦補、扣帽子、沒常識、沒能力之類的...哈欠
說您是業內人士是肯定您查找資料的能力,好嗎?
麻煩您參考底下的英文版連結,再看看註解二吧:
http://www.euroncap.com/en/press-media/press-releases/euro-ncap-marks-20th-anniversary-of-life-saving-crash-tests/
2. Estimated total accumulated costs related to vehicle testing, not including cost for cars, spare parts and other consumables.
1.6 億歐元是不包含購置車輛、備品及耗材的。(有被自己打臉的感覺嗎?安慰)
交由政府機關這個想法是您提出來的吧?批評別人的想法不可行、天馬行空,但似乎也提不出什麼具體的方案啊?

1. 先說別人是業內人士,然後又說這是肯定詞,真虧你敢講得出來

2. 對不起,我沒有善盡讀完全部資料的責任,真的中招了,原來是不含購置車輛,只包含測試費用
問題來了,光從這點資料你就能了解整個EURO NCAP的經營費用我也是醉了
人家說是測試費用,完全沒有提到這個測試費用有沒有包含場地維護、人力費用、一堆其他的經營費用
所以我才說你很喜歡腦補,光從這點小資料就能推論經營一個EURO NCAP不會花很多錢
你覺得以歐洲的人力成本,有可能平均下來每年花費低於台灣的ARTC嗎?

台灣整個汽車保險扣除掉經營成本,一年獲利也只有百億左右,而這百億光是前兩大就佔了過半
(GOOGLE很容易的,不要再說業內人士了,很好笑)
要怎麼去喬出超過十分之一的整體獲利來搞,不是嘴跑說人家有賺錢就可以

當然,如果台灣的產險業者肯合作出錢弄一個台灣測試中心,那真是普天同慶
但是我的論點初衷還是一樣,有則開心,無也不要就這樣把產險業者講的跟小氣鬼一樣

好啦~如果您對能引述詳細數據並提供專業看法的「業內人士」四字真的非常敏感的話,我願意修正為有做功課的「有識之士」,這樣有比較順眼嗎?

Today, Euro NCAP reveals it has published over 630 safety ratings, crash-tested some 1,800 cars and collectively spent over 160 million Euro (2) to make cars safer.

一個這麼專業的機構的新聞稿都說 collectively 了,我不知道除了備註二的費用未計入以外,還有什麼費用是沒包括在裡面的?
(Google 翻譯很容易的,如果您英文不太好,請多利用。)

再者,ARTC 是一個很龐雜肥大的組織,不單單只有做車輛撞擊測試而已,別把 ARTC 所有的支出都灌在撞測上面...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0B4VL6-Dq4alVY3hvTk9HVE42TVk
(姑且不論實際營運到底花了多少錢,其中又有多少錢進了某些人口袋這種事...)

還有,別因為台灣交通部真的很廢 ,所以直接忽略它們提出的數字啊!
http://auto.ltn.com.tw/news/7015/2

新聞很明確地指出了,比照 NCAP 執行,所花經費需要 1.4 億元 (幣別肯定是台幣),每年檢測 10 款新車,再花費 1 至 2 億元。真的有貴到下不了手?
(除非是黴體沒校稿又搞錯小數點啦,如果是初始 14 億元 + 每年 10 至 20 億元,那我就不敢說了...)

這些建置及維護費用,甚至不能完全都當作支出來看待;當初美國也是為了減少理賠金額才開始推行 IIHS,這也是變相地減少支出,不是嗎?(看看隔壁的 NEW ELANTRA 寶寶寶車主怪罪導航而逆向去撞聯結車車頭的新聞吧!車速這麼快撞到這麼重的車頭,車主卻竟然只有腳變豬腳而已;若今天換成其他廠牌,這保險公司要理賠出去的金額會差多少,我想沒人敢保證...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605/1133086/?utm_source=FB&utm_medium=MWeb_Share&utm_campaign=http%3A%2F%2Fwww.appledaily.com.tw%2Frealtimenews%2Farticle%2Fnew%2F20170605%2F1133086%2F)

在台灣少子化、老年化都變國安問題的情況下,這種利國益民、雙贏的政策及設施卻一直只聞樓梯響,我從沒也不會說這些產險公司小氣,而是官商勾結
(看看交通部官員們的說法吧,NCAP & IIHS 的撞測報告很難懂嗎?這也能拿來當作藉口耶! )

goodpig wrote:
1. 先說別人是業...(恕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