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t0627 wrote:我非專業人員,不是拖...(恕刪) 根據對岸汽車週報節目雙叉臂 = 雙A臂雙橫臂 = 雙A臂的一種但近似多連桿(常用在本田車系上的稱呼)若掛 雙叉臂 應該叫正統的雙A臂,雙橫臂 應該是簡化的雙A臂 較接近多連桿系統!像對岸他們節目找的多年經驗的老技師來姊說,還把奧迪的 後多連桿(5連桿)請大家改稱呼成 雙叉臂,在台灣很多媒體 都是把雙A臂 當成是聖品 比多連桿好一種懸吊系統,但看到你給的 網址 其中提供的 這篇對岸板 的剖析 反而把多連桿當聖品。和我看的對岸汽車週報說的不一樣,若以本田真的改成多連桿,依汽車週報媒體一貫說法 反而改多連桿 會比目前的雙"橫"臂偷得更多。我是覺得本田說法沒說清楚很 令人質疑,在台灣多連桿系統的同級車,能力確實比 雙A臂 (對岸說雙橫臂)的本田車系 差,像我一開始看到美國版 把軸距縮短和改成後多連桿的 CIVIC 9,還一直希望把這車拖去填海改引進歐規版,若照 對岸媒體比對照片,那台灣上市的話不會叫多連桿 應該還是會叫 雙A臂。對岸媒體說 雙A臂(雙叉臂&雙橫臂)成本高於 > 多連桿系統 > 扭力樑&拖曳臂操控性 雙A臂 > 多連桿 > 扭力樑&拖曳臂像我就很不解 目前Accord 對岸後懸吊 顯示是雙橫臂或者多連桿稱法,改到台灣 就變成雙A臂 很多媒體還說比對岸 好,搞半天弄清楚說法 台灣和對岸 稱得多連桿 根本都一樣,換到台灣 改稱雙A臂 好像就比較高級 比較有操控性 。不過確定 對岸販售的歐規版 Accord 也是雙叉臂,但操控和結構就是比雙橫臂好,相對車價確實也比 雙橫臂Accord好。看去查了 YAHOO汽車 說法一樣把 雙A臂後面多加了多連稱呼(我記得之前可沒這段只稱雙A臂),但我記得當時 Accord一上市 還刻意強調是雙A臂與大陸的多連桿不同當銷售重點,但是實上 我看根本是一樣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