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二手車價最大的是排氣量, 品牌, 然後是當年的最低價.
例如你年初買一部A牌B車, 要價80萬, 某君在同年底買同一A牌B車只要70萬, 那麼天書記載的那個年份的那種車的車價就是70萬, 然後從70萬開始打折, 人家才不管你是年初是80萬買的還是年底70萬買的.
排氣量則是以2000比較保值, 然後是1800........排氣量較大的比較吃虧, 折扣會較高.
所以說不二價的策略到底是對是錯, 實在很難界定, 堅持不二價對於台灣使用者的習性相對會比較吃虧, 可以砍價的車廠購買者又怕自己買的比別人貴很多, 當冤大頭, 你說該怎麼辦? 不要跟我說上網詢價, 很多人買車不一定懂得上網參考, 網路虛虛實實, 又有多少人講真話咧? 一家一家找? 我想很多人不見的有那麼多空閒吧!
當我知道本田真的要來臺灣後,真是高興到不行;想著終於可以在臺灣的路上開著跟日本一樣的車子了。更一心等著可愛的FIT快點來臺灣,打敗T牌並扭轉大家對開HONDA都是不良少年的觀感。
一晃眼也過了十年;我也變成一個上班族了。開過老闆的各台數百萬進口名車,我都還是在心裡想著,我只想有朝一日開著我自己的HONDA,我內心一定比我老闆還滿足。
從確定上市後我每天都在MSN的暱稱上倒數,請大家一定要去看這台令人驚豔的小車。我不相信台本的團隊,端出這種售價竟然連個把手都要偷工減料。待上市當天看完 FIT 的實車後,我苦笑著對著同行的朋友說:"什麼時候,FIT 多了「果嶺式天花板」這個配備了?"
經過了 CR-V、ACCORD 到 CIVIC,直到去展場看了 FIT 的實車,只能用心灰意冷來形容。如果一間公司,一定都要等到被批評完才願意改;很抱歉,我選擇退出。
是的,台灣本田在品牌的經營非常成功,現在周遭已經沒有人說開 HONDA 都是混混這種言論了。但是,台本一定傷透了很多資深 HONDA 迷的心;至少我周遭的朋友都是。我不算是很資深的本田迷,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想我是失望大過傷心。
我會努力工作多存一些錢去買 VW GOLF。至少,我跟歐洲人,甚至日本人,開的是一模一樣,貨真價實的「同一台車」。
urdee wrote:
開過老闆的各台數百萬...(恕刪)
日本 平均收入約台灣兩倍以上
你在日本要看到超過五年的車 真的很少
日本有分飆車跟暴走
暴走屬於比較年輕的族群 超過二十的 已經很少 很少
飆車 就是頭文字D那種 出了社會 有能力買車 改車
改了車 跑不快 改幹嘛??
改了車 跑贏路上一推沒改的 會爽嗎? 就像你有能力買機車 然後從腳踏車旁邊經過 你會覺得我比較快嗎?
日本的車 有限制馬力上限 出廠最高280匹? 銷售日本以外的車 不受限制
改裝車有沒有限制我不知道
只要在台灣妳看到的日本車 在日本都有改裝品 甚至所謂的御用改裝廠 例如 本田的 "無限"
日本收入高 車價低 改裝盛行 如果你去自助旅行 隨便在空地的停車場 都能看到車改過 最明顯的就是降低
甚至在看車的時候 也有改裝品的資訊 也有原廠改裝車 例如本田TYPE(打錯請見諒 太久沒接觸本田的車了)
台灣 改裝車 警察是能開單的 且路上隨便看 超過十年的車很多 所以銷售量低
當然 本田的營運策略是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 不注重台灣市場
光看日本的本田車種有多少 台灣有多少就知道了(不比較他牌 光就台本)
明顯的感覺到 所謂的一招半式闖江湖的感覺
光是看到CRV後行李遮板 要收錢 我就^()*^CV^&%*
品質好?? 拜託 BMW在日本才賣多少?
印象中 溫翠蘋的前夫開的法拉利 在日本售價 頂多台灣的2/3 也就是不到千萬
國產車的價格 在國外 已經可以買到台灣所謂的高級車種了 亞哥2.4頂級售價 美金幾乎三萬 @@
這是國產車吧?
我朋友住在南非 BMW是他們的國產車 在當地 日本進口車比BMW貴
在台灣呢? 國產車幾乎跟進口車差不多了 = =
自己去找資訊吧 亞哥2.4頂級 差不多可以買到VW的P開頭庫存車了 安全性哪個高? 不用比吧
一樣都有六安
零件七成進口? 拆開 還不是很多 大陸製造
品質有比較好嗎? 確實有 如果跟三陽生產的比較
當然也可跟其他品牌相同價位的比較 不過 請詳細看目錄 你會發現 怎麼他牌的車主動安全配備比較多
組裝品質呢? 喜歡的就是喜歡
熱血的 加速沒聽到引擎的怒吼覺得有點怪
不熱血的 聽到引擎的怒吼覺得隔音差
不過 不熱血的如果在高速公路聽到低沉渾厚的保時捷車聲 都會多看幾眼 絕對不會說吵
熱血的 坐在雙B車上聽不到聲音 也不會覺得怪
恩.......... 看來車子確實會影響個人觀感 喜歡安靜的人 卻對超級跑車有著崇景
喜歡引擎聲浪的人 也會對高級轎車投射羨慕的眼光
更重要的是 我們都買不起 自己最想要的車
如果你有錢 妳會來這邊針對國產車發聲嗎?
大概會對國產車斥之以鼻吧
rogerkuo2001.tw wrote:
什麼是本田精神?台本...(恕刪)
爭得世界第一,才是日本第一.
【 價格 】可以競爭,【 性能 】不能犧牲.
日記可以塗改修訂,人的行為卻不能如此.
技術只是工具、思想才是主人.
創意能創造需要,創造需要就是創造顧客.
缺點多的人,特色也會多.
語言和文字可以說謊,唯有商品不會自己說謊.
缺乏幽默的人,也會缺乏人生樂趣.
信佛信神,不如信人.
給年輕人夢想,比教他兵法有效.
公司內有派系,等於是癌症末期.
【 模仿 】是先樂後苦, 【 創造 】是先苦後樂.
找容易做的工作做, 就是對自己不忠.
人與人有差別, 正是諸惡根源.
想法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其中一人是多餘的.
學歷不如能力, 資歷不敵實力.
自由愈多,責任愈重.
【 降價 】是短暫的, 【 信用 】是永遠的.
危機是考驗,也是無形財產. 語言有差異,良品無國界.
拼命努力的人,不代表有能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