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重量X高度(公尺)X常數(1牛頓=9.8 地球上使用)
不過根據小弟就讀國中的經驗,這樣子算出來應該是重力位能,算出來應該是能量的概念且單位應該是焦耳,如果要計算受力的話應該要使用,力等於單位時間內的動量變化量,好像比較恰當,不知大哥看法如何
jcpapa wrote:
自由落體重量物體重...(恕刪)
derliang wrote:
如果排除所有的阻力,可以粗略的算出著地的速度。
假設這鋼樑是由四層樓高的地方落下,那麼大約是離地12公尺。
從新聞畫面來看,鋼樑是由靜止下落。
所以著地速度的平方是(2*9.8*12),著地速度是15.336m/s
如果鋼樑一撞倒地面就靜止,那麼速度變化就是15.336m/s
如果鋼樑撞倒以後還往上彈跳,那麼速度變化就會更大。
加速度是速度變化除以經歷的時間,假設整個過程是在0.1秒內發生。
那麼加速度就是15.336/0.1,也就是153.36m/s^2。
為了簡化單位的換算,所以我們用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值來比較。
這個值大約是重力加速度的15.65倍,通俗的講就是15.65g。
簡單可以想成物體的重量會變成平時的15.65倍,
所以鋼箱梁會由209噸重變成像是3270噸重一樣!
所以新聞訪問的物理老師可能單位還搞錯了!
所以記者會講出什麼衝力變成160倍之類的....
以上都是很粗略的理想化估算。
因為實際情況要考慮阻力,接觸時間,接觸面積
而且鋼箱梁也不像是質點一樣,鋼樑每個部分落地總會有先後之分...
而且以上計算的都是所謂的「平均值」。
如果要更細膩的分析,就必須像分解動作般的計算每個瞬時的情形。
這問題哪有這麼簡單就有結論呀...
所以大家又被新聞錯誤的教育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