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主照片所指出的部件,那不是傳動軸,而是從變速箱輸出動力給傳動軸的零件,以汽車零件廠產業的俗名,叫做輸出軸。
2.無論是傳動軸,或是輸出軸,目前基本上都是使用鍛造,而不是選擇鑄造。鍛造工法是在一定的溫度控制範圍之內(常溫~1000度),把金屬材料用模具透過高壓沖擊鍛打的方式進行成型的工法;而鑄造工法是將金屬材料直接加溫到1500以上,使其成為液態,並澆進設計好的模具內使其冷卻後成型。
3.傳動零部件在汽車零件產業裡,是屬於安全部件,基本上是不會使用鑄造(包括重力鑄造)工法來生產,一則生產效率不高,二則毛邊過多,後續加工修整費時,最重要的是,鑄造工法所生產的零件,組織較鬆散,金屬晶格無方向性,且易有砂眼,強度較差,不耐長時間承受高速運轉所帶來的扭剪力。
4.鍛造工法分成冷鍛、溫、熱鍛。熱鍛工法是將材料加熱溫度至600~900度左右進行成型鍛造,溫鍛則為250~300度,冷鍛則是不加溫直接進行高壓成型。
5.鍛造廠如何選用三種方式或是綜合混用、多次鍛造成型,是基於生產時到底要讓材料產生多大的變型量,以及外觀尺寸的要求,還有零件所要求的強度而定。同樣尺寸的零件,生產過程加熱溫度越高、則強度會變差,反之則佳。
6.使用鍛造工法生產輸出軸,採用長行程冷鍛引抽的方式,至於是一次或多次,則要看產品本身的大小。
7.關係到零件強度的因素,除了鍛造工法的選擇之外,還有零部件本身的設計,選用的材質(碳鋼或合金鋼),都會有影響。至於是要用碳鋼或是合金鋼,端賴車廠本身的設計要求。若是變速箱齒輪的話,則均以合金鋼為主。
8.至於這樣的零件需不需要做熱處理硬化以便防銹,以鍛造階段來說是沒有這樣的必要,因為鍛造廠只是生產鍛胚,而要讓零部件可以裝上車子,還有車床加工階段,那就不是鍛造廠的事了。但就算是熱處理,也要看功能面需求,且局部進行而已,並不會所有零件都做。
9.零件的防銹,在鍛造廠產出鍛胚之後,表面已經有一層皮膜層,皮膜是鍛造工法常用的處理程序,皮膜本身可以有效抑制銹斑在短期內產生,故鍛胚若沒有進入車床加工的階段,基本上是不需要立即在此做防銹油的塗抹。(因為還要車床加工)
而皮膜層可有效抑制生銹的條件,是指 1.不接觸大量水份,2.無暴露在無遮蔽物的儲存空間且任其風吹日曬雨淋,3.表面的皮膜層完好無損。
不過,除非在表面上像車殼鈑金上噴塗了多層的烤漆那樣,否則皮膜層就算是在上述的環境條件之下,以這種零部件來說早晚都會生銹,至於多久,要看用車環境而定。例如臨海的區域就會比非臨海的區域來的容易。較潮濕、多雨的區域也是如此。
故以樓主的照片來研判,照片的右方那個接頭是叫做TJ外輪,TJ外輪最大外徑的那個地方基本上是不做車床加工的,故表面上會留下原本鍛胚的皮膜層,一般狀況之下,TJ外輪在皮膜層保護之下短時間內並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銹斑。而輸出軸的軸體本身也是沒有做車床加工的,可能是原本的皮膜層已經不見了,才會出現如此嚴重且分布均勻的鐵銹層。
至於會不會銹到斷軸,相信是不會的,否則車子可能要每幾年就要更換變速箱輸出軸,但我開了幾十年的的車子,從來沒有遇過要更換輸出軸的經驗。但對消費者來說,看起來就是賣相不好,畢竟大家都不喜歡看到自己的愛車生銹,就像鍛造廠產出的鍛胚,若交到變速箱廠或傳動軸廠時已經生銹,也會被這些汽車零件廠客戶抱怨並且退貨一樣。但就像上面說的,鐵質材料本來就會生銹,這是難以避免的。
至於為什麼會在短期之內造成這這樣的鐵銹層,恕我無法在此猜測或回答,這當中牽扯的因素很多,不是光看照片就可以猜測的。
PS.傳動軸是指TJ外輪(變速箱端接頭) + 圓棒 + BJ外輪 (輪子端接頭) 這一段。
Mini 這個不也是類似狀況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7&t=2128589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