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如果 本田 與 三陽 再度合作?


yunssk wrote:
阿, 本田還太便宜...(恕刪)


賣得好廠商自然不降價
另外現代有不二價的規定
本田則可以殺價
所以成交價錢反而CRV便宜唷


傭兵 wrote:
當年在1990之前...(恕刪)


竹竿鬪菜刀

羽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乃由大葉集團負責人葉松根於1964年10月3日創辦,初期生產摩托車車身、齒輪等零件為主。隨著製造經驗的累積與業務的拓展,從零件供應商一舉跨足機車製造業,1960年代陸續推出羽田50、羽田90、羽田100、標緻SP50等產品;1970年代則改替義大利比雅久代工組裝偉士牌機車,隨著日系速克達進軍臺灣市場,該公司改生產比雅久飛豹150、金祥瑞50等車款抗衡[2]。

1976年該公司與法國標緻汽車簽約合作,引進汽車生產技術;三年後推出國產化的標緻504,隨後依序生產了標緻505、標緻305、標緻309、標緻405及標緻205等五款國產車。1982年該公司另與日本大發工業簽訂技術合作合同,此外大發、羽田與三信商事合資成立大發臺灣總代理達亞汽車。翌年該公司推出祥瑞1000國產車,交由達亞汽車銷售代理,搭配「大發祥瑞環島20圈大挑戰」行銷手法一炮而紅[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BD%E7%94%B0%E6%A9%9F%E6%A2%B0

1986年成立的大慶汽車是臺灣第八家汽車製造商,1989年屏東工廠開幕後,陸續下線生產Domingo(多猛哥)商用車和Justy(捷速帝)小型車,並在同年與富士重工業簽下合作契約;隨後自行修改Justy的車尾,推出局部自行設計的兄弟車款Tutto(金美滿)。翌年(1990年)引進2.2L日裔美規Legacy,但其他競爭對手也進軍小型和中型車市場,該公司的銷售好景惜未長久。

到了1997年該公司企圖重振雄風,推出頗受改裝車族喜愛的Impreza(車迷俗稱為「硬皮鯊」),並邀請知名歌星孫燕姿擔任年度廣告代言人而紅極一時。翌年甚至外銷至芬蘭、智利、多明尼加等國家,創下臺灣國產車首度外銷至北歐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紀錄。但大慶汽車終究敵不過當時低迷的汽車市場景氣,長期被負債纏身[2],黯然退出市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85%B6%E6%B1%BD%E8%BB%8A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yanchsal wrote:
賣得好廠商自然不降...(恕刪)


現代有不二價? 真假?!
剛去現代版看土桑菜單, 隨便都折6~8萬阿.

CRV空車折兩三萬我是知道的, 最多就是看到三萬二,
但交車優先阿, 如果能快點交車, 應該沒人在乎那兩千.


mobil123 wrote:
哎呀本田會跟三陽分...(恕刪)


台灣當時 機車是兩陽都是本田吧

不一定是三陽 如果三陽不接受 怎麼連光陽也分開了
因為當時光陽還沒進越南市場阿

結果被三陽先佔了

終究還是本田贏了
yunssk wrote:
想太多囉,純粹是看...(恕刪)

是嗎
我倒覺得是三陽當年賭錯品牌,才搞到這般田地
簡單講就是太高估現代,也低估本田的能耐

還有朋友是不是誤會什麼,隔音(特別是引擎聲)從不是本田注重的部分
他們是兩輪起家,對引擎的拉轉聲音有著傳統的堅持
反而是底盤噪音才是本田車款一直以來的問題
幸好對岸市場極端要求車款的寧靜
才使本田從冠道這款車開始,針對車體、玻璃、底盤和胎下的路噪進行補強改良措施...
mobil123 wrote:
哎呀本田會跟三陽分家主要是當時三陽機車在越南賣的比本田好,本田想吞下來三陽不給,談判破裂~~本田連汽車都不給三陽了(恕刪)

這是三陽自己的講的吧
我看了越南歷年來的銷售、市占率,本田從沒輸過
那還是1990年代初期三陽剛進入越南的戰況,而本田兩輪在越南市占早已超過50%
或許當時三陽的速克達還不錯能排到市占第二,但跟本田整體銷售還是差了好幾10倍
而經過20多年,三陽現在早已遠輸給最晚(2004年)進入越南市場的山葉

我們來看看2016年越南五大機車廠總銷售數量為312萬1023台
1. Honda :218萬5000台以上(市占率:>70 %)
2. Yamaha :84萬台(市占率:26.9 %
3. Sym: 6萬3000台(市占率:2.02 %)
4. Piaggio :4萬2700台(市占率:1.37 %)
5. Suzuki :1萬8500台(市占率:0.6 %)

本田當年資金危機問題,幫最大忙的是東京三菱銀行
也是老頭子念茲念茲,一輩子難以忘記恩惠的記憶...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