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轉貼 "車體剛性"最完整解析 國產車&中價、高價進口車篇

KiXeon777 wrote:
信不信實車碰撞測試...(恕刪)

IIHS 對 Toyota 2015年式的 RAV4 進行駕駛邊跟前乘客邊的small overlap 測試。。。
2015 Toyota RAV4 - Driver side vs. Passenger side

結果~~
駕駛邊測試: Good
前乘客邊測試: Poor

原因似乎是廠商只是為了想辦法通過測試而做的補強,讓成績好看,並非真的全面去考慮車內人員的安全是否被照顧到。


所以,也很難說一些廠商宣稱的用1000 MPa, 1500 MPa 或1800 MPa 強度的鋼材,到底是不是真的整體上更能保護車內乘客跟駕駛的安全,還是只是為了能通過測試而已。。。@@"
薩摩耶 wrote:IIHS 對 Toyota 2015年式的 RAV4 進行駕駛邊跟前乘客邊的small overlap 測試。。。
2015 Toyota RAV4 - Driver side vs. Passenger side
結果~~
駕駛邊測試: Good
前乘客邊測試: Poor

原因似乎是廠商只是為了想辦法通過測試而做的補強,讓成績好看,並非真的全面去考慮車內人員的安全是否被照顧到。 所以,也很難說一些廠商宣稱的用1000 MPa, 1500 MPa 或1800 MPa 強度的鋼材,到底是不是真的整體上更能保護車內乘客跟駕駛的安全,還是只是為了能通過測試而已。。。@@"

願意想辦法還算好,
有的車廠是硬拗,
用嘴巴講發新聞稿,
有再多問題都是客戶自己的個案。
樓主轉貼的文章標題,有些不妥。
"車體剛性"最完整解析,"車體剛性"定義是車體扭轉一度所需要的扭矩(Torsional Rigidity)
"車體剛性"不是一般用車人比較關心的耐不耐撞。
車體剛性越高,車輛在加速、減速、過彎車身變形量越少。
測試車身剛性外力是在車身前後兩端施加扭矩,至於車輛碰撞是從前方或側面瞬間施加極大的水平力,
測試剛性與碰撞試驗,兩者外力不同,所以是否車身剛性越高越耐撞?我不知道。
請專家來解答。
車體剛性雖然不完全等於耐撞/安全性。
不過想必是正相關的。
試想用很軟的材料或是很差的銜接方式,有可能有高的抗扭特性嗎?
近年的車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車廠紛紛選用高強度的鋼材,可以看到剛性數據也不斷在提升
這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出來兩者之間不會是背道而馳。
所以在撞擊測試出來或撞擊測試未知的狀況下,車體剛性應該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shadowhare wrote:
所以cloud大認...(恕刪)

對沒錯
在類似結構下
使用強度較低鋼材應會降低其安全性
但是降低多少你沒辦法判斷
不知道降低程度我就無法和其他車種相比吧?
所以我才說你沒辦法去了解[相對]安全性

除非你已經確定要買CRV
當然督促政府讓國產CRV和美規和歐規相同強度
但是很多人買車不是只考慮CRV吧?
那想知道的資訊該是相對安全性
這不是只單鋼材強度比例就可以提供的資訊
所以我才說單一拘泥在高強度鋼材的比例上沒有意義

我[從沒]說國產車輛安全性一定和國外相同甚至超越
但當沒有測試比較結果前
我只會說我[不知道]


popomo wrote:
哈囉不需說這麼多,...(恕刪)


車廠增加高強度鋼材使用比例應該是為了增加安全

但是我只是告訴你不應該用高強度鋼材比例去[[回推]]安全性
安全性影響的因素很多
尤其你在要比較不同結構的車體時
你反而是要直接[實車碰撞]最直接簡單

國產車安全性的疑慮不是一兩天了
我只是認為要就直接在同標準下測試
比起一直猜要好

zero3 wrote:
車體剛性雖然不完全...(恕刪)

那是在沒其他資訊下的主觀認定

舉例來說
下面兩台車你覺得哪台安全?
Austin 1800 (1964-1975)
Lamborghini Countach (1974)



要知道Lamborghini Countach的底盤剛性是2,600 Nm/deg
但Austin 1800 (1964-1975)高達18032 Nm/deg
Austin 1800的底盤剛性不輸很多2000年左右的車子
但是你不會認為它和那些車一樣安全吧??

所以不該用單一因素去講相對安全性
車商會告訴你
我們提高剛性、我們增加高強度鋼材比例、我們配備更多安全配備
=我們做出一台更安全的車子
要的是強調他們在安全上的[努力]
再舉個近一點的例子
車體剛性在不同形式車身上常有很大影響
例如
Saab 9-3 Convertible (2008 – 2012): 11,500 Nm/deg 敞篷款
Saab 9-3 SportCombi (2008 – 2012): 21,000 Nm/deg 旅行車款
Saab 9-3 Sport Sedan (2008 – 2011): 22,000 Nm/deg 轎車款
敞篷款底盤剛性幾乎[只有]轎車款的一半!!
要是你只用剛性看安全
那你一定認為敞篷款安全只有一半吧?

但是美國IIHS在2011年的測試中
Saab 93敞篷款和轎車款實車撞擊測試成績
二者都在正面撞擊和側面撞擊得到G(好)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ehicle/v/saab/9-3-4-door-sedan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ehicle/v/saab/9-3-2-door-convertible
這樣看起來好像安全性沒差那麼多吧??

當然你也有機會找到反例或不一樣的結果
但我要強調的是相對安全性的複雜性
不要再用一個因素去看

Cloudy Shiau wrote:
那是在沒其他資訊下..下面兩台車你覺得哪台安全?
Austin 1800 (1964-1975)
Lamborghini Countach (1974).(恕刪)


我判斷沒錯的話Countach應該是背骨式車架,整個車架都要接受外力衝擊。

Austin大概還是分離式底盤,基本上車廂幾乎不負擔結構安全,完全靠底盤。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