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關於台灣Crv5安全性分享

BlueSky5230 wrote:
我會納悶,自己坐在車(恕刪)

不用納悶,有眼睛的都看得到光型跟切線
LU660104 wrote:
是不會再碰台灣本田製造的車子。板金薄,容易生鏽,組裝也兩光。

如果要買本田?
只買進口貨。

我也是這種想法 台本製造真的不行....
可惜現在進口貨只剩貴鬆鬆的奧德賽

5代的車門 我覺得比4代還要輕薄
烏龍奶微糖微冰 wrote:
呵呵 1470只有2(恕刪)


誰跟你 日系平價ab柱都整隻1500mpa

車體鋼材圖看不懂 車體有內外層都不知道 只會看外層阿?
光cx-5a柱 就沒有1500了 780配1180 1180部份厚度還減少 b柱是980外層 內層記得是780 配590 跟 440....
詳細文章去該品牌文章都有 請認真去看過鋼材圖跟設計文章別在那亂講 也不要只會拿某一台車的圖內容去套在所有平價進口車上
無知要有限度

https://www.mazda.com/globalassets/ja/assets/innovation/technology/gihou/2017/files/2017_no003.pdf
上面是日本針對二代cx-5的車體所做的文章介紹 最下面還有分解圖 用料上面沒有提到1500這字眼 連1300都沒有 更沒有現在車媒吹的1800
文章裡面有提到 一代跟二代的差異

有一點很有趣 這文章裡面說上一代cx5的a柱是780加590做的 但我記得之前01有一張網友po的a柱內是1500mpa跟ucar不一樣 所以到底台灣的鋼材圖哪來的 還分版本 內容跟日本標的還差很多 日本用料還比較差喔 對台灣真好!!?????

而台灣車媒po出來的上一代cx5 b柱居然有1500 而日本技術文章b柱只有980跟590及440內外層
ucar 的連結 https://feature.u-car.com.tw/article/18085

到底誰說謊 臺灣 日本? 到現在沒人給我答案 鋼材圖真的要吹 全車1500都行啦 反正台灣也沒人驗的出來
mohochoo wrote:
誰跟你 日系平價ab(恕刪)


哎唷
人家真的以為雞腿整支都是肉啊
反正都能換駕照不是?
幹嘛這樣搓破盲腸 認真解釋還有內外層
你是在暗諷人家懂車只懂皮毛嗎?
且就算鍍一層名叫2000mpa的
標在圖上也很ok啊
是有立法禁止尼?
這算騙嗎?嚴格說也不算 不是嗎?

像我們這種進口、國慘一視同仁
安全只看NCAP數據的井蛙
在如今沒有NCAP的台灣
此時此刻
只要自己知道進口、國產其安全可信度
半斤八兩
這份同國外國家的知識自己知道就好
打破進口粉的美夢 何必?

進口就是尊榮啊
像我們這種進口只往雙B看的太落伍了
請放尊重平價進口車 旁觀這些人的虛榮感
表面功夫也是需要的
懂?
吼~你塞進尻掐吼~美麥喔
回頭教自己女兒認雙B的mark
還有爸爸的正H
mohochoo wrote:
誰跟你 日系平價ab(恕刪)

感謝專業人士補充說明,我個人覺得台本說法跟做法比較老實也比較透明
勤琴 wrote:
哎唷人家真的以為雞腿(恕刪)

除非自己出資做車,否則材料跟強度都是問號,或是少數實話實說的廠商
mohochoo wrote:
誰跟你 日系平價ab(恕刪)


我從頭到尾有說過整支嗎...?

好吧,反正CRV5就是個安全的好車~
烏龍奶微糖微冰 wrote:
我從頭到尾有說過整支(恕刪)


37樓你的回文內容日系進口平價品牌A B柱都是1500 ,前後保感內鐵基本上也是

唉呀必竟你連車體有內外層都不知道也難怪啦

Ab 柱都是1500這話你自己講的 這語意看的人難道會以為是 一半 或四之一嗎 你國文應該跟我一樣不太好喔
而重點是 日本技術公報的二代cx-5鋼材圖是連0.000000000000000001% 1500mpa都沒用到

所以你是毫無根據的隨便亂講而已看能不能唬到個沒做功課的傻子



我覺得你只是被打臉後繼續硬凹而已
mohochoo wrote:
37樓你的回文內容日(恕刪)


二代cx5有用到2% 1800mpa前後保險桿內鐵.
至於一代cx5有用到1500mpa那張圖可能是美規的圖.25%小區域偏位撞擊在2013年剛推出時.一代cx5用1500mpa來應付25%小區域偏位撞擊.包含速霸陸也是這樣做.新世代二代cx5的車體設計也針對25%小區域偏位撞擊.做車體結構與用料上的強化.用上1180mpa即可通過25%小區域偏位撞擊.這在原廠的技術資料裡寫得很清楚.在一次真心奉勸要安全雙田的國慘車不要碰.錢再賺就有而命只有一條.拿命去賭划不來吧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