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opass wrote:影響安全性的最大因素是駕駛習慣...(恕刪) 有些狀況與駕駛習慣無關例如等紅燈或堵車時走走停停 的時候被後方車輛高速追撞這時能給車內乘客多一點保護或保命的機會 只有車體強度與潰縮區的大小 尤其是坐後座的乘客
這議題妙就妙在~有些人的講法是會變的撞前面就跟你說要潰縮緩衝,撞後面就換成剛性結構目前沒提到有無尾廂,除了外觀架構不同還有尾廂多有備胎設計差異的說法當然一體之兩面~你可以說備胎可以增加抵抗外力,也可以說會擠壓到車室空間,一張嘴兩片皮兒新的作法為了油耗或說體質更優?而無備胎的設計另以胎壓偵測+補胎工具替代個人想想避免麻煩還是寧可背著備胎+補胎工具+單車族本來就會帶著的打氣筒失壓續跑?胎壓偵測?不能補胎不會打氣的玩意兒,我還是選擇相信傳統(衍生)
自己都先說是錯誤的觀念,卻又要來01這要別人幫你找資訊???講到剛性基本物理結構上,相同的材質下結構的開口大.開口多剛性自然就比較差而安全性講求的是"車艙"的保護程度所以剛性與安全性也未必是全然的等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