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CURA來勢洶洶,全新TLX直上九速手自排


ChihHeng wrote:
來台後照例應該還是會被"拔階"然後掛上本田的logo
然後開在路上就會聽到路邊的歐巴桑說...么壽喔...這隻喜美怎麼這麼大隻呀~~~

來台減少一些配備是幾乎每一廠牌都會做の事,但台本除此之外肯定會將售價訂的高不可攀,
業代們又只能又說是這台是想賣給特定人仕,最後走向Legend/CR-Zの老路,年底偷偷折價賣給"特定人仕"!
台灣人看到"H" Logoの車叫"喜美"看似不容易改過來,台本想將Honda重新定位,做不到的也是"喜美"稱呼,到是"Honda就是貴",做的很徹底!

bambochen wrote:
引用友站的文章
http://news.u-car.com.tw/18038.html

"小排量渦輪一定快與省?《消費者報告》唱反調'

請仔細看完後再發表您的看法吧!


那我可不可以請您比較完台灣所有同級馬力/扭力的油耗測試及加速測試數據再來發表您的看法呢?

這一篇引用車款數量有限,再加上拿渦輪增壓的美系/韓系車款與自然進氣的日系車款比較,變速箱不同、車重不同、車身空氣力學表現不同,我不知道有什麼參考價值可言,最大的參考價值大概就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日系車很省油。
而且,在一個不是很注重省油的國度以及用車習慣偏向長程高速的國家,做出這種報告也不令人意外。
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是同樣的車款或車系,搭載渦輪增壓引擎與自然進氣引擎的表現比較,這篇報告裡面的Dart、Cruze、X3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VAG/Mercedes/BMW為什麼大量以增壓引擎取代傳統自然進氣引擎,答案很明顯吧。

喜歡自然進氣引擎的感覺無可厚非,我也喜歡,但要說增壓引擎的加速/省油效能不比自然進氣引擎好,那就沒道理了。畢竟在物理學上,增壓引擎的熱效率就是比自然進氣要好,不是好一些,是好很多。

focus wrote:
那我可不可以請您比較...(恕刪)


渦輪增壓因會有LAG
自然加速會延遲比較慢
渦輪用在高速才突顯其效用
所以若說這個國家用車習慣偏向長程高速
則更應該注重渦輪才對

去年初曾看過報導
有車廠稱已發展出解決LAG的方案
現在是否已用在實車上
我就不知道了

渦輪增壓雖可以增加馬力
但別忘了
引擎也會製造更多的廢熱



c78a86102 wrote:
渦輪增壓因會有LAG
自然加速會延遲比較慢
渦輪用在高速才突顯其效用
所以若說這個國家用車習慣偏向長程高速
則更應該注重渦輪才對


以渦輪增壓來說,嚴格來說效率較好的作用區間是「高轉速」,如果你所謂的高速仍然在一般高速公路的速限之內,那未必是渦輪作用的主力區間,一般自然進氣引擎搭配適當的變速箱齒比一樣(甚至像是Honda的汽缸休止技術)也可以很省油。但如果是市區、郊區等常需要加速的環境,那小排氣量的渦輪車就有優勢了。

美國的用車習慣除了加州等比較不一樣的地區外,普遍還是重視可靠度勝於引擎效率,不然效率低的OHV引擎也不會還有一定的市場。我個人認為增壓是節能時代除了擁抱電能以外的主要選項,這個潮流也終究會從歐洲蔓延至美國與大陸。

至於解決Turbo Lag的問題,其實目前已經有很多技術可以降低到很輕微的地步,例如雙渦流、雙渦輪、機械增壓+渦輪增壓等,簡單來說就是低轉速域與高轉速域運用不同的增壓比或增壓方式來加快增壓反應。

不好意思好像離題了,TLX真的不錯,也不如我本來以為的沒有增壓引擎的選項,只是我覺得以台本的思維以及同級對手Infiniti掙扎的市場表現,要看到引進Acura的一天大概不是這麼容易。

focus wrote:
那我可不可以請您比較...(恕刪)


美國消費者雜誌是公認的權威機構,人家測車是從市場直接買一台來測
不是像台灣是跟車廠借測,老實說我不知道拿台灣汽車媒體的數據會有啥公信力
它們市場太小壓力太大,光公正性跟測試儀器設備就差人家一大截

再來關於空氣力學以及變速箱的部分
同一款車搭載不同引擎都有可能會搭配不同變速箱,甚至車內/外配備(車重不同)也不同
大排氣量引擎也重於小排氣量渦輪引擎(車重又不同)
我不知道您有甚麼建議可以做到完全公平?
倒不如請您把重點放在效率上面
VAG/Mercedes/BMW為何大量使用渦輪增壓引擎,個人是認為為了"輸出數據好看"以及"節省成本"

至於同車廠自行做的比較,我會看成他們是用自身舊世代的自然進氣引擎跟自身新開發的渦輪引擎來做比較
結果當然是舊世代的自然進氣引擎較差
但消費者雜誌使用的是目前新世代同價位主流車種(新自然進氣引擎)來跟新的渦輪增壓引擎做比較
結果很明顯

要說變速箱有差異其實也沒那麼大, 雙離合器 & CVT效率伯仲之間, 240ps以上級距也大都是用六速自排
我個人是覺得這份報告已經很有參考價值了
畢竟比較起來差異不小,已經遠在誤差範圍之外了

另外在市區,尤其是台灣北部的市區走走停停的環境渦輪增壓引擎能帶來的暢快度是絕對遜於自然進氣引擎的

bambochen wrote:
我不知道您有甚麼建議可以做到完全公平?
倒不如請您把重點放在效率上面(恕刪)


沒錯,重點應該放在效率上面,以內燃機學來看,增壓引擎的燃油效率就是高過自然進氣引擎。意思是如果其他變因都一樣,增壓引擎就是要比自然進氣引擎會有更好的輸出及/或更佳的燃油效率。

其他就沒什麼好爭了。



focus wrote:
沒錯,重點應該放在效...(恕刪)


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最佳空燃比"這東西?
即使是渦輪增壓引擎,還是要想辦法做到"最佳空燃比"才會有效率

何來渦輪增壓引擎燃油效率一定比較好之說?

您真的懂內燃機學嗎?


bambochen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恕刪)


您火氣好像很大呢,回文一定要這麼嗆?理性討論很難嗎?

最佳空燃比的確是追逐效率的一環,但那只是一個更下位的細節,最上位的Carnot Theorem以及單位汽缸做功的公式都與空燃比無直接關係,只跟溫度、壓力、排氣量等變因有關,以此角度而論增壓引擎在理論上就是比較有效率。

我講的是基本理論,你卻是在講細部設計的差異。若要以很低技術的增壓引擎來與很高技術的自然進氣引擎相比是沒有意義的,反之亦然。以現今的引擎技術(包含電腦監控技術),自然進氣引擎基本上已經差不多到達極限了(或者說要繼續提高輸出效率成本過高),要提高引擎的效率不可避免就是往增壓引擎走,你如果只認為是因為cost down的原因那我也無話可說。

如果您對於增壓引擎的普遍看法不贊同,或者甚至想挑戰Carnot Theorem,可以去參與編輯一下維基百科有關Turbocharger以及Carnot's theorem等相關條目,對於增進本人乃至於大眾知識均有正面影響。

既然都離題這麼遠了,而且我們根本不在同一個層次上討論,就不繼續傷大家的眼睛了。
focus wrote:
您火氣好像很大呢,回...(恕刪)


噗哧!!我沒有火氣大喔!
如果我表達方式比較直接讓您誤會那真的很抱歉
不過以您的立論來看,本末倒置得有點嚴重
(沒有燃燒哪來的熱?增壓是在壓甚麼?想想吧!)

如果照您說的自然進氣引擎要再增進效率已經成本過高,
所以改用渦輪引擎來做比較容易達成,
這樣不叫做cost down那要怎麼稱呼?

既然您都說已經離題那麼遠那我就就此打住吧!
我昨天在高雄市的成功路一帶有看到跟這台非常像的車子,無掛牌
確定是ACURA的LOGO
當時正在開車中,所以來不及拍照
不知道昨天是否有人看到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