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keneight wrote:我開過S2000,我...(恕刪) 不管是不是雙A,HONDA的操控都是有一定的水準的,看一堆人都要搬出雙1A2B等等的高級歐系車來pk就知道了....,(不然有人會拿BMW跟ALTIS比操控的嗎?)
神丸比較適合慢慢開的人,容易暈車的更不適合....網路也很多神丸 左轉右轉翻車/撞護欄~~~~~~~~~~~神丸從來也沒有打廣告說操控..他唯一的廣告就是 省油~~~~~也不會用啥安全性來說嘴....反正他就是省油一項而已~~~~~要省油就買神丸~~~~~
好多人都提到寶貴意見,有打一圈的,有不信的,有4a的,有托溢臂的法國操控的,有4a是本質的。首先我相信打一圈的999大,如果這是極限了我的程度只能半圈,用來閃車(剛在高速120km用腦袋模擬打一圈可能七天回家了)1+1大說的是,雙A其實就是4A。這不說改裝後的調教,調過連ALTIS都有法國車的操控。請以原廠比較。我用過PSS9。我形容原廠避震是PSS9的3-4段的程度,加上目前底盤不用改也可以有良好的穩定性,輪胎換18"性能胎,胎壓打40會更佳。換避震更能求得更硬的效果和低重心。本田的本質是雙A?當初做機車時,雙A在哪?是汽車才有的吧,那應該是叫進化,並非本質。時期在變,墨守成規,劃地自限好嗎?開在高速行雲流水是真實的,馬力不足也是真的,跟我上一台321匹比較的話,馬力軟得很多,但120KM的速度打方向盤的感覺真棒。提供參考。
泰國的試車報告影片繞錐測試看完有點顛覆一些既有的印象Mk3無疑在該測試是操控最好的車Mk3(2.0) 完整測試影片(0-400m 26:00, 100-0kph 30:40, 賽道實測33:08, 繞錐36:20, 單圈計時38:55)C9(1.8) 完整測試影片(0-400m 26:50, 100-0kph 30:33, 賽道實測33:30, 繞錐36:40, 單圈計時39:40)Mazda 3(2.0)完整測試影片(0-400m 24:40, 100-0kph 29:40, 賽道實測38:00, 繞錐41:50, 單圈計時44:50)Elantra(1.8)完整測試影片(0-400m 18:15, 100-0kph 22:50, 賽道實測24:00, 繞錐27:30, 單圈計時30:42)
frank100 wrote:雙A有很多種,多連桿也有很多種,你是屬於認為8代是雙A,9代卻是多連桿,這樣就打到你的臉,沒打到你不用對號入座。(恕刪) 不好意思,我的坐駕不是本田,對我來說,哪一代的車型是使用雙A臂或多連桿我也不在乎。在各大汽車網站、雜誌跟原廠官方資料都很明確的標示,CIVIC 9後輪懸吊系統為【MULTI-LINK後懸吊附防傾桿】,如果如您所言為雙A臂懸吊系統,那原廠為什麼不標示後懸吊系統為雙A臂呢?難道本田的底盤工程師在判定上有非常嚴重的偏差,導致跟您的認知有這麼大的出入?
picoAlanC wrote:泰國的試車報告影片繞...(恕刪) 你不覺得賽道上看起來最穩定的是Mazda3嗎, 側傾也是最小的而其他三台阻尼都太弱了, 賽道中有很多避震器過度壓縮後的回彈彈跳第二穩的看起來反而是Elantra其實由煞車靜止時車頭下沉後回彈的阻尼反應就可以看出哪幾台車阻尼比較強, 哪幾台車阻尼比較不足Mazda3阻尼應該是最強的, Focus跟Civic則是偏弱, Elantra在中間至於你說的繞錐, 他每台車進錐速度都沒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限制, 這是要看什麼?像Civic跟Mazda很明顯進錐速度太高了, 難怪後面越甩越大, 而且越來越慢要看繞錐去看edmund(insideline)的比較準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9F1FE60DF8A89AA
frank100 wrote:請以原廠比較。我用過PSS9。我形容原廠避震是PSS9的3-4段的程度,加上目前底盤不用改也可以有良好的穩定性,輪胎換18"性能胎,胎壓打40會更佳。換避震更能求得更硬的效果和低重心。...(恕刪) PSS9彈簧比原廠硬那麼多, 怎麼可能調3~4段會跟原廠差不多就算彈跳反應跟原廠接近, 側傾幅度也是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