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sh 505 28 wrote:
阿福大的文章真是01(恕刪)
Mazda在國際車壇中,算是小型車廠,在CX-5未問世之前,全球的年銷售量,也僅止約150萬輛,也就是目前Lexus、Volvo一年全球各自販售70萬輛的2倍。
以國民車這個銷售數,完全沒辦法跟豐田、本田、福特比的。
是脫離福特集團後,投資創馳藍天科技,CX-5初代問世,單CX-5 MK1年銷突破150萬輛,才帶來了新轉機。
但它的策略現在有走向高級化的調整。
從更新世代的CX-60問世,逐漸走向高端,或許這個品牌,將來會走向少眾、單價較以往高出35~45%的市場定位帶。
求精不求走量。

例如2015~2018 Mazda 3 MK3,過往在台灣月銷售高達800~1100台。
伴隨著售價從69.9~91.9萬左右,一路轉變到現在Mazda 3 MK4代 售價達87.8~122.8萬之譜。
月銷量,更是降到200台左右。
漸漸的,馬自達可能會從國民車市場抽離。
但這個策略,很難說是好或者不好。
要經過很縝密的精算,不然市場很容易產生事與願違。
因為現在汽車市場盤根錯結,競品實在超級多的多。
此家不留爺,自由留爺處。
消費者不一定能如車廠所願,給予高看,即使它很用心去做產品,懂得不一定多,罵的,肯定一個都不會少。
台灣本田,哪一年出新車,沒被罵盤子價!!

因為競品可選擇太多,價格拉高,不一定如意。
但車廠再謀算,如果沒去考量到經銷商運轉的死活,那就等著大難來時各自飛,經銷商也是要活得給吃飯的。
總公司自己撈爽爽,經銷商一個月賣沒幾台車,就像現在缺車,有些品牌通通都再吃土,經銷商靠自己是能撐多久!!
總公司如果眼光短淺只顧自己好,當然台灣的代理權就時不時再變動、經銷商一個換過一個。
在台灣的運營,就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那在這個過度成熟的台灣車市,沒心經營,還是很難走下去的。

而且,經銷商到底有沒有覺察到未來汽車市場的走勢。
車廠還會如這40年來,車公司就乖乖地繼續造車,車子一樣託付給持有經銷權的經銷商,透過線下實體店面,養一大票業務用傳統銷售手段跟客人溝通,業務彼此惡性競爭的古董交易手法在賣車嗎??
我覺得傳統經銷商,很快的,在未來十年會逐漸消失。
未來只會是車公司,自己上網用線上賣車。
實體店面會有,但只需要類似展示平台這樣,弄一個ATM系統就能取代掉現在的業務交易模式。
要試車,通通線上預訂,總公司排車派人安排試乘即可。
Volvo就是正在往線上自售的路上。
現在他們家的車,瑞典原廠自己就線上販售,甚至首批還有專屬尊榮特殊車,提供給入主的首批粉絲,圈粉。
價格,一律通通是死豬價,就完全解決買賣有多少摳打在那邊你加一點,我多砍一點。
這是窮人思維,時間多,才會為了幾萬元甚至幾千元在那邊糾結。
富人思維,只想花錢買下更多時間。
貿易商、經銷商如果沒這個市場自覺,很快會面臨退場,目前的銷售模式,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開汽車貿易公司的,之後做全新車的可能性很低,除非台灣沒導入的品牌-愛快羅密歐這類。
貿易商只能做中古車市較多。
新車市場,會被車廠總公司自己做走。
HRV價格帶與同級距的競品。
就有 :
* 市場銷售王 : Corolla Cross
* 日產王牌 : Kicks
* 本田新尖兵 : new HRV
* 中堅份子 : Focus Active
* 小而美Hyundai : Venue
進口的有 :
* 末代 : CX-3
* 老將 : CHR
* 帥哥 : CX-30
* 市場悍將Volkswagen : T-Roc
* 小車大空間Volkswagen : T-Cross
* 日產 : Juke
* KIA : Stonic
* Hyundai : Kona
* Škoda : Kamiq
* Subaru : XV
* Suzuki : SX4
* Peugeot : 2008
* SsangYong : Tivoli
純正4*4
* Suzuki : Jimny JB74(目前因排廢婷售,是否更換內燃機再開售? 有可能!)
之前寫過的
小型休旅CUV這麼多車-選擇障礙!!怎麼選!! :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7&t=6523876
以國民品牌不換LOGO操盤,讓市場跳脫原本國民車認知操作下,將原本國民品牌單價往上拉,市場不一定會買單,很容易車廠自嗨。
只能說,現在的汽車市場很不好做,沒有80~90年代,一台Cefiro A32一年可以賣個12萬輛以上,國產車廠人員大半夜還得跑下線供應商去堵門口搶料拚出車,那個年代,出車交客人都來不及了,哪還有空QC。
可以說是台灣車市最熱的時機。
現在一堆車,單月賣100~200台,已經是常態了。
單月能過400~500台,就得偷笑了。
要開模具都很有問題。
車市熱賣是表象,今年缺車缺得緊,下半年車子還造不出來供不順,今年的交易數看有沒有36萬輛。
另外~高通膨帶來的消費遲滯,在醞釀發生,非必要性支出,當縮減。
絕不會是全球唯一能狂印鈔票的美國在經濟萎縮,台灣卻能油水水,那無摳零!
老美在印鈔票時,其它國家就已經在倒大楣的坑裡跳了。
這才符合現實!

糾結的點還是動力, 我開過 FIT 2.5 五年以上, 我不禁想 FIT 的 1.5 NA 引擎要帶動車重+滿座4人的重量(約1350kg) 已經有點吃力, 然後動力數據差不多的 1.5 NA 地球夢引擎來帶動 H-RV 車重+1位駕駛 (約 1350kg) 應該就跟 FIT 滿載差不多的表現吧, 如果再加上乘客呢?? 有機會帶家人去試乘證實看看囉...
我心中的感想就是可惜可惜可惜~~
FIT 2.5 --- 120ps@6,600rpm & 14.8kgm@4,800rpm ; 車重: 1100 kg
H-RV --- 121ps@6,600rpm & 14.8kgm@4,300rpm ; 車重: 1270 kg
Ken9687 wrote:
推阿福大的專業文,內(恕刪)
eHEV市場呼聲很高,理論上,除非缺料,不然應該還是會推出才對。
Lancer再台灣的歷史真的蠻久了,4~5~6年級生對它都不會陌生。
早年的Virage是經典車型。
2000~2002年左右Lancer從最初中華設計中心還是陳聰仁所長帶領,與奧利佛.佈雷等設計出類似BMW雙腎形水箱+滿天星。

第 9 代大改款 Lancer ,回歸到鯊魚頭經典設計。
它的市場接受度還是很高的,當年也推出甚至很多AM車主把車改成類似BMW 3系列當時的車頭。
市場當年銷售也並不差。
鯊魚頭經典,當年呼聲很高,AM改裝廠甚至從日本進口原車保桿總成回台灣幫車友改裝。
後來才國產。
現在的現行版本,由中華汽車設計中心操刀,於2017 年 4 月 6 日正式發表 Grand Lancer 作為第 10 代車型。
統一換上Dynamic Shield風格。

如果日本母廠積極點,多提供台灣新世代車型,三菱這個品牌也不至於在台灣單靠中華汽車獨立苦苦支撐。
現在是沒辦法,現實無法改變。
另外~Sedan本身再全球市場嚴重萎縮,包含台灣市場亦如是。
從過往Toyota Altis 11代,單月常常站上5000~6000台,2017 Altis 11.5代單月下滑到3000台以下,現行2019上市的Altis MK12代,更是慘不忍睹,月銷售退到僅1000台左右,就更不用說其它品牌的Sedan傳統三廂四門房車的狀況。
很多車廠,中大型傳統房車都已經停產。
包刮 Ford Mondeo MK5代為末代車,全新第6代,是大陸長安福特自己搞出來的當地獨有自主設計車型,與福特歐洲本家的設計中心其實已經無關。
伴隨著最近連新聞稿都發佈,台灣熱賣的Focus車型,目前第4代也將是最後一代。
歐洲都將結束這款車的新車開發。
很多車,可能都將全面轉入CUV、SUV,或改成電動車、混動車來因應市場變革。
------------------------------------------------------
2002年第7代Colt Plus也是當時一同上市的產品,與當年Fit 2銜接後續Fit 3直至今日再戰Fit 4。
期間,Colt Plus於2011~2013推出大幅度小改款設計。

當年這個設計被罵最慘。
最被車主喜愛的,還是2007~2012年期間圓滾滾的版本。
2017再度小改款,中華設計中心自己操刀Dynamic Shield風格,也就是現在的版本。

個人覺得中華的設計有越趨成熟的風貌。
包括過往Veryca實在不怎麼樣的外觀設計,現行款,中華也賦予了它很帥氣的外觀。
這台小車,是當年市場上少數同Fit一樣,走mini VAN CAR的設計。
時至今日,它仍然是中華乘用車在台灣市場的最大主力,因為VAN的隔局實在好用。
加上相對市場,它的售價很便宜52~56萬,中華也一直想辦法補強新的電裝配置強化戰力。
相較其他競品,迷你型小車都站上70~80萬,它在市場的價值,還是有很強的C/P值存在。
相較下,一款小車,是否真的有必要因為補一堆電裝品,價格拉上20~30萬當舶來品賣,就有著很強烈的對比。
這也是Colt Plus能在這20年,仍然存續下來的戰力關鍵。
--------------------------------------------------------
設計看法 :
中華自Dynamic Shield風格設計,有著很成熟的設計演化。
看得出,已經盡該設計中心最大能量去強化它過於陳舊的商品戰力。
該做的,中華設計中心也都做了。
就看日本能否給予新世代車,去逆天改命。
傳統房車,是可以放棄了。
但三菱有著很不錯的商用車、4*4車型。
像日本發表許久的Delica D:5

但D:5的費用過高,使其導入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或下一代的達卡王者Pajero
2022 Vision Ralliart Concept

new Outlander

尤其new Outlander,台灣三菱乘用車,幾乎要靠這台,讓匯豐、順益在一般乘用車稍微能有銷售好成績,不然繼續用舊車持續拉皮的太辛苦了。
新車源應該是三菱應該要爭取的重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