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本田賣的車,並不是亞大規吧?


jazzyrocker wrote:
泰國是因為稅金超高...(恕刪)


泰國就算給你0稅率好了,對泰國人均GDP:7187美金來說一樣是貴啊。
但是看看大陸人均也很低啊,但它卻是全球屬一屬二的第一大車市。
所以說人均跟一個國家百姓的消費能力雖然有關系,但卻不是唯一的關係。
這次小改款只能說誠意不足,雖然補齊六氣囊也加強隔音舒適度,但至少S版要給個Honda Sensing才有辦法完敗Kicks啊

慢火奶茶 wrote:
沒有車商是"偷" 而是"換"

愈硬的鋼材模具愈貴 (加工)成本也愈高

若等級"換"次級一點 又符合當地法規的車 那就可以賣 (歐盟也可以買到NCAP 0星的車 因為符合當地的法律)

也沒有XX法是要全球的車 本質要一樣才能賣


不管事偷還是換,都沒那麼容易啦,台本沒那麼厲害...

更改鋼材牽涉到車體剛性的改變,配重改變,動態平衡也隨之改變,如果不是在設計之初就考量在內,根本沒法子改。沒人敢預測改完後會變成甚麼樣子,只是當地工廠土法煉鋼的改的話,車子跑起來跳曼波都是有可能的...

要說換換皮椅、音響、倒車雷達這種等級的東西是有可能,台本的能耐差不多也就這樣,真要私自動到母廠結構的東西,真的沒那能力,也沒那必要...

至於鋼材模具、加工成本的部分,真的,母廠給甚麼規範就照著做是最省成本的做法,台灣市場真的不大,為省個料錢自己再弄一套也太不實際...
PandaTsai wrote:
更改鋼材牽涉到車體剛性的改變,配重改變,動態平衡也隨之改變,如果不是在設計之初就考量在內,根本沒法子改。沒人敢預測改完後會變成甚麼樣子,只是當地工廠土法煉鋼的改的話,車子跑起來跳曼波都是有可能的


更改鋼材牽涉到車體剛性的改變,配重改變 但「動態平衡也隨之改變」
鋼性愈好的車表示車體、底盤較不會形變 跟動態平衡的關係 不是很懂
其次 校動態平衡一般是指輪胎
而車身行駛時 因路面不平造成的震波應該用避震器來處理/吃就好 也跟鋼材沒關
所以 不懂你所謂的動態平衡是指什麼
這個 可否提供資料給我參考 謝謝



PandaTsai wrote:
至於鋼材模具、加工成本的部分,真的,母廠給甚麼規範就照著做是最省成本的做法,台灣市場真的不大,為省個料錢自己再弄一套也太不實際...


鋼材模具會隨著鋼材的硬體 價錢、壽命而有不同 我不是指台灣自己開模
而是加工的鋼材沒到那個硬度等級、公差 就不用跟母公司買超過那個等級(貴)的模具
慢火奶茶 wrote:
更改鋼材牽涉到車體...(恕刪)


對國內組裝車廠時猜得很有柯南精神 但遇上進口車時 .......???????????

車是國內組裝時就算台灣這種小規模銷量還是能台灣車體自己可以特規少東少西 講得頭頭是道但不知這懷疑依據是實還虛

碰到了進口車時就變成台灣銷量小 進口車廠不可能為此開車體鋼材特規

台灣又不是什麼得天獨厚的國家 一堆中東國家也買的到我們這裡有賣的進口車 那裡也是沒有自己的撞測機關和基準 車還不是照賣

搞不懂這種雙重標準進口都是歐美一線車體規格

但台灣裝車全都是本地偷料特規的依據跟自信是哪來的? 你可有獨家內幕能公開給大家看看?

沒有的話不就免責隨口講而已?

這是台灣某歐系進口的全球網址 台灣在哪請你告訴我在哪一區?

但是台灣該牌有繁體中文網頁喔 但居然不在全球網裡面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質疑它是台灣特規阿?反正隨我講!覺得我有錯拿證據推翻我

本田taiwan 在亞大區域網裡是找的到的喔 你自己在上面歐系牌打taiwan chinese taipei看看 啥鬼都沒


mohochoo wrote:
對國內組裝車廠時猜得...
碰到了進口車時就變成台灣銷量小 進口車廠不可能為此開車體鋼材特規
(恕刪)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5789851&p=4#73153280

我的原意(以利益來分析)是這樣
你想成那樣 / 那樣解讀(不可能) 我也沒辦法


聰明的就懂 之前曾被抓到的是保麗龍/內鐵(沒內鐵 安全性沒差多少 主要潰縮區一樣 但小碰撞有機會花大錢)
目前還沒有被抓到鋼材比例不一
所以 信不信S的星等 你自己想吧

目前那棟s 最熱的應該是9萬公里


註:實測我想到的是這個 [分享] ARTC撞測實況公開
我第一次看完實撞的反應跟 PTT那位網友不一樣
我的反應是 這單位是要向媒體 證明安全、證明怎麼撞
還是要證明用 N年前的老車 也能通過撞擊測試??

其次 假人受傷程度的說明 是數字 只要測試時量到的數字在法規內就OK
不像NCAP 將人體分小區以不同顏色來表明受傷程度 讓消費者知道
可能保護不足的點會是在那

新的規範多了電動車跟氫氣車 這點是我沒想到的 我還以為我們的法會很落後
法規去VSCC查 有興趣的話
台灣本田產的車規就是台灣特規呀

什麼亞大規根本是胡扯,甚麼全球戰略車種civic accord

在台灣啥都沒有,還全球戰略車種咧

在台灣,本田賣的車就是特別盤,這是無庸置疑的


慢火奶茶 wrote:
https://www...(恕刪)


你的分析也只是你得自己解讀 而我也是就我自己的解讀

你說S牌沒抓到星等有造假.....?

國內進口車又沒在台灣撞過...沒撞過也沒公開怎知道有沒造假 用最差的那張車體圖也會過台灣法規阿 台灣撞測基準那麼低 我認為S牌有跟中東國家同車體就佛祖保佑了 至少不是台灣特規啦

進口車商只領了份國外認證機構發的所謂因客戶地區需求且車廠製造流程符合國際規範的證明文件罷了,而那些進口車商委託機關所合作委外的質量認證實驗室根本沒有撞測這項服務內容,這些我早都去查過了還花了我一堆時間


你有興趣從我01發文自己去看吧 說出來但還是一堆人盲信台灣總代理進口等同國外一線歐美規格 我也懶得再講了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台灣進口車所謂的認證撞測資料根本只是個和國裝車一樣 車廠自己撞完後根本不公開 而國裝的至少還有在國內撞過 工研院也有 這是車廠自費的 台本的車就有做但也是不公開

反正兩者做法根本相同 什麼哪裡NCAP5星 IIHS TOP SAFETY認證 都自己想的

你可以寫信去國外NCAP或美國IIHS問問 他們會不會幫你台灣認證這裡的進口車成績可以等同他們的星數成績 膝蓋想也知道不會......

慢火奶茶 wrote:
更改鋼材牽涉到車體...(恕刪)


輪胎配重不平均會引起某些速域車體抖動,幾個小小的鉛塊,人幾乎無法查覺的重量改變就有這麼大的能耐,那如果擅自更改鈑件,改變了原本設計的應力傳遞及分佈呢?會發生什麼事?

先不管車子撞了之後會怎樣,光是能平穩的跑,就不簡單。

這其中,應力如何傳遞及分佈是一個大問題。包括底盤、配重、鈑件材質、重量、焊點位置及數量都要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好、並經不斷的電腦模擬及實車路測才會投產,台本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幾十年前的國產車品質很差,落後進口車一大截。哪怕是新車,時速跑到 100 左右車身就開始偏移、抖動。無論如何調整底盤,輪胎配重都無法改善。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精密度不足及土法煉鋼所致,擅自更改母廠設計,東西只要做出來像就裝上去了,公差大,材質不符原廠規範未經原廠認證,尤其不管母廠如何改朝換代,台製某幾個萬年車型永遠長青,這些車的鈑件還真是標準的「本地土產」還東改西改,可品質也就只能那樣了。我經歷過那個時代,所以略知一二。

台灣走過那個時代很久了,現在的車型基本上都全球同步,製造成本高昂;大家對汽車的要求也更高了,相信沒人能忍受新車一買來就異音、抖動明顯,然後還能跟幾十年前的車主一樣安慰自己「國產車嘛,還能怎樣?」,台本在結構及鈑件上真要搞特規肯定也是母廠設計之初就規劃好了,在台投產才時基於省料讓台本自己改,真的太抬舉台本。

maxwu123 wrote:
台灣本田賣的車,並...(恕刪)


請max先生要不要先放一張你的愛車照上來?

看你的帳號一直在發各種風向文與嗆人文

動不動就問別人「懂不懂」

請問你自己是有多懂?

依本山人猜測,這個帳號只是一個無聊人士鍵盤俠罷了

回去玩racing125跟代政治風向就好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