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麼日本製造的一般車種(高價車除外) 除了馬自達以外 都使用CVT變速箱了CVT要做到更廣泛的齒比 來達成省油的目的 比同樣的齒比多速自排變速箱 構造簡單 而且便宜日本人就是這樣 值100元的 絕不會只賣你100省油 並不只是引擎 變速箱占了一半以上功勞我是很討厭CVT那種鋼帶拉的駕駛感覺
jackey chang wrote:開了幾次過伸縮縫的...(恕刪) 用鍵盤開嗎? 那影片中開到180是不是該飛起來了?開100會飄,要扯要有個限度吧? 高速公路上伸縮縫可不少。那麼怕壓到伸縮縫會飄, 難不成開車都開80?龜高速當陸隊長?之前就覺得你這傢伙怪怪的, 開高速正常開每公升跑20公里, 有人不正常開也可以跑到每公升30公里, 與DM寫得一模一樣, 已經是我開過最省油的車,不像Subaru 與 Nissan 都爆出油耗與排放造假,以及Mazda 和 Suzuki 也涉嫌以不符合規範的方式,進行油耗與排放檢測, 大眾尾氣排放造假 等等, 沒造假的車這樣都被你說成不省油, 而且你也可以說 電動車最省油,兩個不同的東西比個屁啊而且本田這部FIT 算是老型號了, 雖然配備加到滿 但是畢竟還是賣不好, 台灣本田產量也有限, 也不會因為你去黑他賣不好 就會降價, 買這部車的好處 就是他出過那麼多代, 該有的問題都已經改完了, 所以這一部車基本上是很穩定 不太可能會有大問題的. 有些人的需求只是代步買菜, 除此外這部車跑山路也是不錯, 車子小又靈活, 裡面空間又大。買這部車真的是很划算。 但說實在的如果要跑比較陡的山路, 會比較吃力, 我還是會開家裡帶turbo休旅車或者高CC數的車出門。最後我告訴你, 我開過多種車包含這部車,壓到伸縮縫,沒有一部會飄的, 每部都很穩, 我最多開到110 雖然很慢 但是也破解了你的壓到伸縮縫時速100會飄的"理論"
yoshiyoyo wrote:車就是車 也不需要...(恕刪) 窮人寶馬早就有也不是我發明, 早期寶馬比較貴, 大家買不下手就改買V牌車, 就笑成是窮人的BMW。後來有些車為了行銷自稱是 東瀛 BMW, 也被笑是窮人寶馬。 覺得是貶義 也沒辦法啦。 人家本意思花少少的錢就可以開到像BMW這種高級車。我也不賣車, 也沒指名什麼品牌是窮人寶馬, 不過如果你覺得“窮人寶馬” 讓你覺得很生氣 被冒犯, 也許你開的車剛好就是我們說的那種車, 那麼現在情況改變了。BMW 推出159萬晉升BMW 3系列!汎德推「豪華白金版」, 只要買得起窮人BMW, 就買得起真的BMW,BMW 底盤被公認是車界一流, 操控 舒適性都是絕佳, 開起來超讚, 只有一個爽字可以形容。真的很建議你試試看。 如果01上有BMW的廣告, 點進去就看得到了, 只要159萬喔~
機車(CVT速可達)因為沒有Fluid Torque Converter,所以研發設計時會讓皮帶在某些「狀況」下打滑,否則車子會有嚴重的頓挫甚至熄火。這種「狀況」情境之一就是車子載很重、然後又爬坡,皮帶便會在相同位置高速打滑產熱,會造成普利盤吃溝,所以久而久之才會有不要固定轉速的說法,尤其在輕型機車上更常見。(不過坡都爬不上去了,怎麼可能收油門降轉速,那只會更沒力,肯定是油門到底一邊傳動打滑一邊上山的。所以才有人說山地適合騎檔車就是這樣。)當你騎機車在上坡起步、或是想要爬上一個落差(例如人行道),猛催油門有轉速但沒速度,這時候就是皮帶在瘋狂打滑,就不要再虐車了,下車牽車比較實在。而汽車有Fluid Torque Converter可以做緩衝,所以鋼帶會設計到完全不讓它打滑,就算爬不上去,會產生轉動速差也是Fluid Torque Converter,而不是鋼帶跟普利盤。所以汽車自然也就沒有不能定轉速的困擾。另一方面,定速是省油的基本要件,如果傳動設計成不能定速,我可以說變速箱公司就準備收一收不用幹了。=====另外,現在不管哪種變速箱,高速齒比都比以前的4AT好很多了。1.6L左右的4AT,時速50之後就沒檔位了,都是用轉速在換時速,開到130km大約要3500-3600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