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轉貼 "車體剛性"最完整解析 國產車&中價、高價進口車篇


KiXeon777 wrote:
信不信實車碰撞測試...(恕刪)

問題是你敢這樣說是因為知道結果了
今天你知道這些車的碰撞成績
再去找成績好的改變了什麼

確實高強度鋼材應該成本較高
所以如果車商沒為了重要理由不會去用他
所以用了當然就要強調他們在安全上的重視
但是你不能反過來直接看成用了高強度鋼材就[一定]比較安全
我要故意設計成不安全也是有辦法
當然沒車廠這樣做
dasuwinner wrote:
如果台灣的撞擊測試...(恕刪)

糟的是台灣新車上市撞擊測試標準和歐洲相同(但台灣少執行實車後撞測試!!!)
美國的標準也沒比較高
但是因為美國和歐洲甚至其他部分國家有更進一步會公開資訊的NHTSA, IIHS, NCAP
所以車商就不會只求通過上市標準而已
Cloudy Shiau wrote:


失焦?
過分強調...(恕刪)

所以cloud大認為,
台本可能是因為台灣版本規格、車體結構有不同,
實際上沒經過撞擊測試,
說不定堪比美規甚至超越?


如果今天是crv跟civic倒是有可能,
同樣是crv車體結構有差也差不到哪去,
2x%的980,1500MPA鋼材被降低,
不用撞擊測試就知道差很多!
很抱歉我不認同!不是討戰只是討論一下。
車廠很聰明,大家coast都玩到極限,在smallover lap還沒有爆出之前只有1/2撞擊,設計人員會針對撞擊點進行解析與設計,你會發現主要樑都在那附近用來過1/2撞擊。而且結構設計的好可以不需要那麼高成本的鋼材。但是當1/4位置時就完全沒有樑可以擋下力量,所以全部靠A柱,不能過很正常。部分歐洲車也過不了。
車廠發現越來越多人在意1/4測試,所以立刻想辦法對策,現在哪一台新車不會過?
真的是高張力鋼板嗎?
KiXeon777 wrote:
信不信實車碰撞測試也...(恕刪)



shadowhare wrote:
同樣是crv車體結構有差也差不到哪去,
2x%的980,1500MPA鋼材被降低,
不用撞擊測試就知道差很多!...(恕刪)


不要跟住中壢的專家認真

結構性強度都可以繞過

偏要扯到整車的相對安全性

就算亞洲版有實車測試

一定也有理由

機器誤差 測試單位不夠專業......
KiXeon777 wrote:
信不信實車碰撞測試...(恕刪)


當時小面積側撞剛推出時,率先通過,而非複測的日系車就是本田,其中2013 ACCORD9跟2013 CIVIC 9.5都拿到G,當時2012 CRV4只拿到M,而2015 CRV4.5拿到G,算是鋼材強化版...

當年國內引進的就是美規ACCORD9,可惜開價太高.叫好不叫座...
jasonct88 wrote:
最近討論熱度很高的鋼樑強度
在商周網站有一些相關的文章喔
作者是中央物理碩士
裡面有提到同一款車
國產和進口用的鋼材強度有可能不一樣
例如神A
難怪撞擊測試車商不敢自主公開
我們的政府是不是該想好好一下如何解決這個議題?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m/GArticle.aspx?id=ARTL000088965&p=1
抱歉
名稱太長作者學歷誤植
中央物理學士
臺科大工業工程管理碩士

是賽芭兄寫的啊
我記得他現在是專職奶爸跟專業投資人
他最近常寫跟汽車安全相關的文章啊
買了就套,套了就等,等不到就賣,賣了就漲上去=="
Cloudy Shiau wrote:

失焦?
過分強調單...(恕刪)



哈囉不需說這麼多,
以下問題可以先回覆嗎:


請您看一下美規CRV2017和美規CRV2016差異,為什麼美國Honda要在2017版本提高1500mpa比例?不難理解吧

chengbin wrote:
個人認為只要是同一...(恕刪)


沒錯
問題出在生產國的鋼材
很久前問過某國產車的銷售所所長
國產車的鋼板是不是有厚薄之差
他說X鋼只出一種車用的鍍鋅鋼板
供全台灣的國產車製造廠使用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