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rite wrote:有個盲點,雖然進口...(恕刪) 其實這個盲點在台灣的日系車廠應該存在幾十年了吧!所以我從來只買平價的曰系或歐系進口車,從來不考慮國產。我是工科畢業的,對此是較有sense .因了解背後的商業利益考量!就如同台製汽車的防銹及烤漆亦有同工異曲之妙,只是大部分買車的人不懂這些道理。簡單一個問題就好,台本的高階主管或總經理是開哪種車?很好奇想知道,因台灣的車禍死亡率是比歐美日高出甚多,這些人應很保護自己的安全吧!
近年來國人購買進口車比例不斷上升.原因是什麼? 就是國產車老是把自己作踐.配備比進口差, 鋼材比進口差, 拔內鐵拔氣囊, 結果也只便宜個幾萬塊.預算沒卡太死的買家, 一定會優先考慮進口車.CRV5光繼承前幾代的口碑, 預計一定會大賣, 但國產市佔的下降趨勢不會改變.人必自賤而人後賤之.當年Cefiro把配備下放, 打造了裕隆的黃金傳奇, 早已不復見.犧牲消費者個安全求漂亮營收, 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
CRV絕對會大賣無誤,且這種檢討是否該從豐田ALTIS做起?說的事是對台灣國產車業沉重的控訴,四月份國產進口比例已經從五年前的8:2演變到現在的4.5:5.5,消費者意識抬頭,國產車的廠商是否該從心做起。政府做莊幫忙包庇的爛帳已經被大家肉搜起底了!小弟非工科出身,請教幾個沒水準的問題1.剛性結構不同操控感會相同嗎?假設若不相同怎麼開起來扎實感還會不比其他車(無論國產進口)差?2.用料不同,980甚至1500級別的鋼材密度重量是否一致?重量為何與國外看到的數據幾乎雷同?3.其它國產廠商(聽到些號稱怒買X-trill的說法),他們的做法會不一樣嗎,是否有求證資料?(那台車小弟也開過,剛性感受也不怎樣)我沒看過本田公佈所謂有訂車的車主,車體結構圖,因為我也沒訂車。但這件事邏輯上就不合理,分析如下:1.據說最高用到780鋼材,這給已訂車的車主情何以堪?是逼他退車嗎?2.既然有給已訂車的用戶,車商是傻是呆,不知道有多少車主騎驢找馬,訂了又退,又有多少需要攻擊材料的它牌業代會想看,說句資料不外流,大家就這麼乖不流出?完全不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