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台本生鏽事件


tiger3456 wrote:
可能也有風險考量吧...(恕刪)


你想太多了
現在台本是日本人的
他算是外資企業
今天銷售不好
他頂多拍拍屁股走人
還會管你員工活不活的下去?

且本來全車系改進口
就是比較好的模式
為何一定要堅持繼續國產化
甚至覺得全台灣日系國產車
全部都改進口就好
國產車剩下納智傑一家就好了
這樣才是消費者之福
而不是只能聽到一天到晚01上一群人在那邊罵來罵去
結果這些日製國產車商還是一樣躺著賺
誰要裡你們呢!?

有人呼籲不要買
呵呵
不買頂多也只有01上的某些人
這些數量根本不影響他們一個月或是一年的銷售量
車廠會理你們才奇怪
且人類都一樣
很多時候都是嘴巴說不要
但是身體卻很老實地去做相反的事情出來
果然是個爛地方
08594088 wrote:
CalvinC wr...(恕刪)


謝謝你的回應

這就是我前面問的 (tiger網友也答了) 為何不進口? 希望在台灣開美規的網友能分享你們的用車心得 是否美規值那多付的錢

像馬自達那樣用進口車 台灣網友的很多問題就都解了 會比較貴 但品質好多了

Calvin

CalvinC wrote:
像馬自達那樣用進口車 台灣網友的很多問題就都解了 會比較貴 但品質好多了...(恕刪)

前陣子他們經歷前擋玻璃裂開的問題,剛開始也不夠老實,想要推卸責任,
不少車主還真的相信自己運氣好中石頭而裂,自費換原廠玻璃後又裂第二次
若不是眾車主串聯起來合力宣傳,車廠才懶得理會車主
這問題國外也有,所以說到品質還是要看實際數據做評判,不是進口的月亮比較圓
不過這也很現實,當年CRV2也是醞釀很久,剛開始也是懶得理會,資訊不發達的車主會以為是個案
加入飯糰才了解這些訊息,經過眾車友的努力,終於2006年公開招回
現在再來看馬自達的全面進口策略,這也是天時地利人和而觸發這樣的經營模式
是好是壞不能用現在來看成敗,畢竟現在日幣貶值,大好時機轉型,日後會怎樣沒人看得準
過去他的國產車是福特六和代工,後來好像有轉到裕隆,所以轉型全面進口模式自身的包袱很小
台本雖然不大但有自家工廠就要有適合自己的策略,不能看別人好就要東施效顰
反正台灣馬自達是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任何的匯率關稅變動對他們的影響都會比其他車廠來得大
福斯就很衰,才結束代理想要自己獨賺,誰知這個結骨眼台灣福斯整個受牽連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tiger3456 wrote:
CalvinC wr...(恕刪)


謝謝您的回應

當然進口不表示100%完美

但是至少排除了台灣特殊規格的問題 台灣車主至少有國外的資訊可以參考

台灣因為人口少 樣本數就輸了1大截

有了國外的白老鼠幫忙debug 我想還是比較好 台灣車已經貴了好不容易買了又東拆西拆看了真不忍

Calvin
tiger3456 wrote:
CalvinC wr...(恕刪)

Tiger大,
您指的CRV 2在2006年7月在北市府消保官調解會,當時一群飯糰的受害者,這場盛會我剛好也到場參加過。

但是GG也說了,即使台本召回處理,事後仍然生鏽⋯
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這是本質上的問題嗎?
當年的朋友都已經換車了,
紛紛拋棄台本

我就是笨,天真的以為台本已經改善,才買了CRV 4⋯⋯
果其不然,也生鏽了。
我再也不相信台本的技術了!
感覺不是烤漆的問題,之前工作2014年有承包過台灣某大汽車廠的工程(不是本田)

在烤漆前會先將車架放進一個防鏽電鍍槽,進行電鍍,我們公司剛好承包這個電鍍槽的累積電流工程,也就是說我們去把它修好

表示這個系統已經壞了,經詢問2年前壞掉...

這套系統最主要是車架放入後通電電鍍,藉由累積電流來觀察並控制防鏽厚度

我有問該擔當...那妳們壞兩年這之間都怎麼管制,他說就以往經驗來紀錄,新的藥水25秒 紀錄使用幾台車後增加多少秒數,直到最後1分多鐘,再把藥水整個換新為一個循環

但每個季節溫濕度不同,也無法精確管制厚度,至少壞2年後這家車廠還願意提撥經費修好



至於烤漆,這家是機械噴的,出口處有兩名外勞,全副武裝拿著空氣槍把灰塵噴掉,順便做檢查,應該也跟烤漆品質沒啥關係。

現在遇到開本田車主,很自然會問”你車生鏽了嗎?”
CalvinC wrote:
謝謝你的回應

這就是我前面問的 (tiger網友也答了) 為何不進口? 希望在台灣開美規的網友能分享你們的用車心得 是否美規值那多付的錢

像馬自達那樣用進口車 台灣網友的很多問題就都解了 會比較貴 但品質好多了

Calvin



我覺得國產車一直在萎縮

政府應該要出面到底產品的競爭力出了什麼問題???

不要只會"電子慘業"

從之前的鈴木....到現在馬自達.....再來是本田???

台灣汽車製造業是否在品質??還是配備???無法突破???

還是說上面兩的品牌例子都日本廠.....

變成都由日本來決定在台灣要生產什麼樣的車子.....台灣真的無從介入???
這是法規與手段的問題吧???

我認為任何產業從一個國家消失並不是好事!!!
林桑(小林) wrote:
我覺得國產車一直在...我認為任何產業從一個國家消失並不是好事!!!(恕刪)


林桑兄您好,

當然一個產業(正當的產業)在一個國家內消失絕不是好事.

但是目前台本給消費者的似乎不符合它該有的水準. 再加上保護色彩...台灣消費者就像次等人一樣用同樣/更多的錢買劣等貨.

汽車不組了...但還是要有人修/賣. 零件變進口可能/不可能變比較耐用 但會比較貴是有很大的可能.


台灣的汽車市場大概是個奇觀....一年賣不了多少台車...但當地生產的挺多. 這如何以量制價? 而且如何要求資本主投資/改進設備?

這跟國防產業要求自製不一樣.



這以商業的眼光來看是很不精明的打算.


Calvin

成本導向的汽車廠,既使有日本母廠的技術支援,但組裝施工品質比日本進口車低,消費者也只能當冤大頭;買車真的要停看聽,無論是選擇國產自主品牌,或是喜歡雙B進口車的質感,有口碑不欺騙消費者的,都是一部好車!希望車廠能再強化管理哇!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