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有一些仍需要修正,剛好小弟我是服務於台灣三大氣體製造業之一,
也是學化學工程系,論述有一些小小錯誤的地方,可以為大家服務幫忙略做修正~

如果要嚴格來講是氮78.09%、氧20.95%、氬0.93%,還有一些微量的其他氣體。
N2不是惰性氣體,也不是鈍性氣體(其實惰性氣體和鈍性氣體在化學上是同一個名詞),
只是翻譯的人將Inert Gas翻成中文時的不同翻譯的方法而已,
在化學上Inert Gas的原意是指不活潑的氣體,也就是很難反應的氣體,
這些氣體有大大已有正確指出是氦、氖、氬、氪、氙、氡(週期表最右邊第八屬),
特色是因為原子核外圍的電子雲已經飽和完全不會在正常狀況下釋放游離電子,
所以才安定不易反應,完全以原子型態存在。
講了那麼多,簡單的說,惰性(或鈍性)是以原子型態存在,像N2、O2......等都是分子,
由兩個原子以上組成就是分子,氮(N)有兩個才能生成N2,所以一定不可能是惰性氣體啦!

我們在保養廠由空壓機所灌的一般氣體就是壓縮空氣,也就是一般工廠所說的IA氣體(儀表驅動氣),
只是兩者壓力不相同,含水量也不同,通常越高壓的,含水量越低,
以目前的設備及技術而言,絕對是不可能將水完全除去。
(這裡所說的含水量是指空氣中含有水氣的比例)
所以就算用高壓的壓縮空氣(IA氣體),裡面還是含有水氣的。

其實壓縮空氣平均分子量大約是29,跟N2分子量28,簡單的以理想體方程式去計算,
在同樣輪胎的容積及溫度下算出來他的壓差是微乎其微,
加上空氣中微量的正常水氣分壓加起來可能不到0.01psig,
如果增加這麼細微的壓力都能感覺出來,我只能說真是太厲害了!

如果保養廠沒將空氣壓縮機壓縮空氣時所製造的冷凝水,依規定每日定期去排放,
而累積在空氣壓縮機時,當你的車子邊打氣的時候,一堆冷凝水就一併打到輪胎內了,
如果依水氣化的體積來說,當水化成水氣時,體積是增加為1700倍,這樣輪胎增加的壓力就能感覺到了,
依我個人來說,覺得這個會發生的機率會比較大。
因為一般保養廠是不會注意空壓機的保養的,大家有保養的時候,可以借一下保養廠的壓縮氣體噴一下皮膚,
如果覺得溼溼的,甚至有水從裡面跑出來,那就不太妙了。

因為就化學的觀點來說,假如要讓一個東西變質,第一個要件是能量,
第二個要件是有要有容易激起氧化反應的反應物,一般來說自然界無孔不入的就是氧氣(O2)了。
橡膠這個東西很奇怪,無水分的環境下與空氣反應會變質成粘稠狀的物質,
若有水分存在的環境下則會慢慢硬化失去彈性,其實大家都有用過橡皮擦的經驗吧?
橡皮擦放久了不用,會慢慢變硬沒彈性很難擦拭,我們都會把外面硬表皮慢慢磨掉後,
就能恢復原來彈性了。這就是水分跟空氣對橡皮擦表面接觸,進行氧化作用而造成的現象,
而內部橡皮因為沒跟水分及空氣接觸所以能保存原來的柔軟彈性。

化學反應就順利產生,慢慢使你的輪胎變硬失去彈性,嚴重的話最後容易導致龜裂暴胎。
反觀,加入氮氣成份比例較高的氣體進入輪胎之後,能促成水與橡膠反應的O2已經被大部分移除,
就算行駛輪胎亦產生的高熱,但因沒有大量O2參與反應,而使橡膠硬化的反應大大減緩,
如此輪胎就不易因硬化而導致暴胎。

因為輪胎是收在飛機內部,飛機內部都要有基本倉壓及溫度以維持機件正常運作,
不然一些油路系統(如煞車)...等,失去正常工作溫度,就無法啟動了,就像我們車的引擎一樣。
要填充氮氣的真正原因是怕起飛及下降時輪胎產生的極高高熱,使填充的一般壓縮空氣得輪胎加速老化爆破,
而造成飛安問題。而F1賽車也是一樣的原因才充氮氣。

,雖然是惰性氣體不容易膨脹,不過它很容易穿透,並不適合當輪胎支撐氣體,
不然跑到一半就漏氣,這將怎麼比賽.........如果灌氬氣,或其他原子量比較大的性氣體會比較有可能的。

使壓縮空氣的氮氣成份提高而已,如果他們沒有定期去換吸附劑(要花錢),
吸附劑飽和或沒有再生的話,其實就沒有效果了,出來的也是空氣,
注意 一下有定期保養的話,一般瓶身一定有標註的。

網路流言,我想是有些人只看標題而不求甚解的結果吧!
我比較少上來,大家有問題要問的話,先PO上來我一看到就會回應的~